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勇于弘扬诗词文化的历史担当

——在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二〇一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作者:李文朝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诗友、各位来宾:

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开幕了。这是诗词界的盛会。

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于1987年5月31日,至今已走过二十八年的奋斗历程。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华诗词事业已经走出低谷,经历复苏,走向振兴,初现繁荣。中华诗词事业的总体形势很好。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为中华诗词学会的创立和中华诗词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钱昌照、周谷城、孙轶青等先贤们。学会“三代会”以来,又有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之一的周汝昌先生,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张锲,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克玉、张结、张作斌、袁第锐、苗枫林、叶玉超、谭克平、谭博文、秦中吟和几位常务理事、名誉理事去世,这是中华诗词事业的重大损失。我提议,请大家起立,为已故的诗词界老前辈、老诗人默哀。现在,我受郑欣淼会长委托,代表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五年来学会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设想。请代表们予以审议。

一、创新发展的五年历程

2010年5月31日至6月2日,中华诗词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分别发来了贺信,马凯同志、陈奎元同志等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积极落实学会“三代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各项要求,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繁荣和发展传统诗词文化做出不懈努力,使中华诗词事业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参与主流宣传,诗词文化的综合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三代会”以来,全社会对传统诗词文化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中华诗词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出现了可喜变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中华诗词事业的发展和中华诗词学会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强劲步伐,有力助推了中华诗词事业的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中华诗词和传统文化上更是率先垂范,把画意诗情引入伟大的中国梦,强调“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并亲自赋诗填词,引领一代风骚。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文艺工作包括诗词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15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刘奇葆同志邀请中华诗词学会几位主要领导和诗词界代表,举行“弘扬诗词文化”座谈会,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弘扬和振兴中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新形势下中华诗词如何推陈出新、如何传播和普及、如何以诗育人、服务社会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2014年5月份以来,中共中央宣传部王世明副部长先后六次邀请中华诗词学会相关领导和诗词家代表,就如何促进主流宣传教育与中华诗词文化有效结合进行座谈。中宣部领导强调要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让诗词文化积极参与到主流舆论宣传阵地,在时代大舞台上唱大戏,展风采,焕发魅力。为此,中宣部就诗词文化配合主流宣传教育工作启动实施了一系列相关品牌项目。中华诗词学会在组织诗人词家完成中宣部赋予的任务中,锻炼提高了队伍,在时代宣传文化的主流大舞台上,展现了传统诗词的风采。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视,为中华诗词事业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郑欣淼会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每年在全国两会期间,都联合一些代表委员,就中华诗词事业的发展繁荣向大会提出议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认真回应。

(二)诗词复兴的步伐加快,诗词队伍空前壮大。五年来,中华诗词的复兴步伐明显加快,催生诗人队伍、诗词组织快速增长。目前,祖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特区以及绝大多数市(地)、县(区)级都有诗词组织,中华诗词学会现有个人会员23000多名,团体会员260多个。加上各地各类诗词组织成员和广大诗词爱好者,中华诗词大军已有两百万之众。近几年,网络诗词成为诗词创作传播的新领域,网络诗人增长迅速,且以中青年为主,也有百万之众。据粗略统计,现在海外约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中有诗词组织或诗词活动,被称为“海外诗词兵团”。从五大洲来看,凡有华人、汉语聚居的地方,就有中华诗词的传播、创作和吟诵。从会员的构成来看,年龄结构、职业结构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年龄从老年人为主逐步向以中青年为主转变,其职业也从公务人员和知识分子辐射到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

(三)以“精品战略”为牵引,诗词创作水平有新提高。诗词作品的水平质量决定着诗词的社会文化地位和生存发展空间。几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实施精品战略的力度,把多出好诗、出精品,作为诗词工作的着力点。学会每年的工作安排部署、所举办的各项重大活动,都突出强调精品意识并提出明确要求。中华诗词学会已经连续组织实施了五届两年一度的由海内外诗人参与的“华夏诗词奖”评奖活动。几年来,中华诗词学会与有关地方政府合作,先后十多次组织全国著名诗人词家赴延安、唐山、兰考等地采风,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弘扬主旋律的诗词作品集,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中华诗词》杂志设立的“时代风云”栏目、“谭克平诗词奖”、“青春诗会”、“金秋笔会”等,已形成品牌效应,推出了一批新人和高质量的诗词作品。中华诗词学会每年都联合各地诗词组织以及一些市县级政府,举办大量的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诗词大赛,在扩大诗词影响、传播诗词知识、提高诗词创作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11年起,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鲁迅文学奖”评奖,开始吸纳传统诗词作品参评。2014年,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的作品《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实现了中华诗词“入鲁奖”“零”的突破。

(四)以诗教为抓手,诗词普及工程取得新成效。我们把诗词普及视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在前几届学会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诗词文化的特点规律和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2012年11月在扬州召开的全国诗教工作会议上,我们确定了“着眼国民诗教——着手校园诗教——着力社会诗教”的总体架构,大力推进诗词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各地的诗教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风民俗改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为打造文化品牌、提高文化软实力,与中华诗词学会联合创意,作为一种有益的探索,推行了创建“诗词之市”、“诗词之乡”、“诗教先进单位”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有益的实践探索,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首肯与鼓励。从1995年中华诗词学会评定福建省南安县贵峰村为“贵峰诗村”以来,经过地方政府申报,省、市、区诗词学(协)会推荐,中华诗词学会考察评定,截至2015年4月30日,全国共有“诗词之市(州)”15个(其中“诗词之市”13个,“诗词之州”2个);“诗词之乡”161个(其中县、县级市、区120个,乡镇41个);“诗教先进单位”161个(其中大学7所、中学64所、小学52所,机关及其他单位38个)。这些先进典型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了诗教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和中华诗词事业的普及。我们还认真贯彻中宣部等六部委文件精神,积极指导开展传统诗词朗诵、演唱等活动,诗词入乐(音乐)也取得积极进展,推动了中华诗词的广泛普及。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中华诗词文化学院,诗词的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五)诗词文化的宣传多样化,主流媒体、电视宣传取得新突破。几年来,社会新闻媒体对传统诗词文化宣传的力度明显加大,《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都相继开辟了诗词专栏,或增加了对诗词文化宣传推介的份量。《中华诗词》杂志和《中华诗词学会网》的编辑质量不断提高,在诗词文化宣传中发挥了主流引导作用。在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心重视下,我们注意加强同中央电视台的联系,推动诗词上电视。中华诗词学会网已与中国网络电视台联网,2013年春节前在央视网络台开办了诗词栏目。由中华诗词学会始终参与策划、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国学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摄制的十集纪录片《诗行天下》,在中央电视台10套开路频道播出。在央视一套的《时代楷模发布厅》等重要栏目和节目中,都相继增加了传统诗词的内容,使中华诗词进入了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全国一些地方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有的已开设了诗词栏目,有的正在积极筹备开设。

(六)诗词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编辑出版工作取得新成绩。我们坚持每年一度举行包括海内外代表参加的诗词理论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了28届。据统计,共发表论文1910篇,约977万字。同时,我们每年还与各地联合举行一些专题研讨会,就当代中华诗词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发挥了诗词理论对诗词创作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诗词的编辑出版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中华诗词文库》精选精编了近现代诗词理论、文献,涵盖了近现代诗词名家个人作品专辑和各省市区、港澳特区及台湾地区诗家及会员作品合集,目前已出版80多卷。我们还从2013年开始启动了编辑出版《当代中华诗词集成》大型资料汇集工程。目前,各省市区都积极响应,抓紧组稿。各地诗词组织和许多诗友都先后出版了大量的诗词作品集和诗词理论读物,为诗词普及做出了贡献。

(七)拓宽了诗词文化领域,内外交流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大诗词与书法、绘画、戏剧、音乐等姐妹艺术形式的交流与联合。“三代会”后我们组织成立了中华诗词学会书画委员会,对外称中华诗书画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诗词学会音乐委员会,对外称中华诗词音乐委员会,成功组织了多次大型诗书画大赛和当代诗词作品吟唱会。编辑出版了《中华诗词歌曲集》。二是积极推动两岸三地以及海内外华人之间的诗词文化交流活动。2014年5月23日至25日,中华诗词学会在广东省惠东县举办了“海内外中华诗词高峰论坛”,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百位诗人、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了《海内外中华诗词高峰论坛海王子宣言》。这是中华诗词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扩大了中华诗词在海内外的声誉,初步展示了“海外诗词兵团”的魅力。2014年10月9日至11日,由中华诗词学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暨聂绀弩诗词奖颁奖大会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来自祖国内地及港澳台诗词界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交流探讨,在海内外反响热烈。中华诗词学会先后多次与香港、澳门诗词界举办诗词学术活动。2011年12月,中华诗词学会参访团赴台湾访问交流,获得圆满成功。我们还同美国纽约诗词学会开展诗家互访,进行诗词交流。这些交流互动活动,扩大了中华诗词的影响,增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二、五年奋进的经验思考

学会“二代会”、“三代会”期间,主要是针对中华诗词长期被打压、冷落之后,从走出低谷到经历复苏,形势逐步好转的客观实际出发,着重总结研究了诗词创作和诗词活动本身需要处理和解决的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坚持“二为”方向与贯彻“双百”方针,以及当代诗词的社会文化地位等基本问题。“三代会”以来的五年,中华诗词事业初步繁荣,特别是结束了中华传统诗词长期被边缘化的历史,已经开始进入了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渠道。我们这次代表大会,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的着力点,应该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从工作指导上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华诗词走向社会,开创中华诗词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当好参谋助手,为党委政府重视推广诗教,提供业务支撑。推动当代中华诗词走出“小圈子”,融入大社会,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抓诗教。历史的启迪与现实的经验已经充分说明,中华诗教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文化兴邦的重要支撑。从“着眼国民诗教--着手校园诗教--着力社会诗教”的总体布局来看,我们正在蓬勃开展的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中华诗词之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活动,是符合当今诗词发展规律的成功探索,是把传统诗词推向社会,促进中华诗词全面振兴繁荣的有效载体。开展中华诗教创先活动的根本经验和决定因素,是党委重视,政府作为。特别是党委一把手的态度,更是重中之重。而要想引起党委政府对诗教活动的重视,当地诗词组织的参谋助手作用,又是必不可少和不可替代的。经验证明,凡是创建成功和诗词文化开展活跃的单位,都是诗词组织特别是学(协)会会长参谋到位,助手得力。他们的共同经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一是积极宣传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拿出可操作性的规划措施,争取党委政府重视,争取领导支持和社会参与;二是抓好自身建设,优化诗人形象;三是办好报刊,推出力作,扩大影响;四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多种活动,以“有作为”赢得“有地位”。

(二)当好桥梁纽带,为广大诗友写诗弘诗开拓发展空间。1987年5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大会上祝辞时指出:“过去,我们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诗词组织。现在,把这个空白补起来了。”在此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在贺信、讲话中多次强调,“希望中华诗词学会进一步团结和联系海内外诗人和诗词爱好者,”“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推动中华诗词文化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学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致力于当好党和政府联系诗词组织、诗词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大力促进中华诗词事业的繁荣发展。我们及时把党和政府的主流意志传达给广大诗友,并组织广大诗友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诗词创作,展示个人才华,催生精品力作。例如,2014年5月以来,我们围绕中宣部布置的主流宣传系列品牌项目,组织广大诗友开展诗词创作,使许多普通诗友的优秀诗词作品登上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特别是上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和其它电视节目,传播到了更广大的受众之中。同时,我们也把广大诗友的愿望,及时反映给党委政府。从而为诗词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精品力作的催生,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当好服务平台,为推动诗词繁荣发展营造和谐环境。中华诗词学会作为全国性的诗词组织,是全国和海内外广大诗友联系交流的重要平台。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包容理念,营造和谐环境,便成为中华诗词学会的工作主旨。自《诗经》以来,诗体进化到了诗、词、曲并存共荣,优秀作品很多,知名诗人也很多。诗人的炫目风华,诗词的异彩纷呈,诗风的千姿百态,从不同的方向和层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诗词认知与文化生活。毋庸讳言,几千年的诗词传统文化,风格多样,流派绵延,现实中就会表现为不同的风格取向和流派特点,形成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对于这些,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方向,坚持以有利于繁荣诗词事业为前提,在“求正容变”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多包容、不争论的态度。例如,适应音韵双轨制推出的新韵书,为提升填词科学性推出的新编词谱,在诗体上鼓励以继承为前提的创新尝试,在诗词传播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等。对此,无论来自传统还是出自创新,即使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只要有利于诗词事业的繁荣,我们都给予包容。同时,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注重加强引导与交流。比如,坚持每年突出一个主题,邀请全国诗人词家和高校学者专家,召开诗词理论研讨会。与省市诗词组织加强合作,召开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研讨会。利用《中华诗词》和学会通讯内刊,再加上一些省市区的诗词刊物,积极开拓畅所欲言的渠道。当然讲包容决不是不讲原则,不辨是非。我们在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战略指导下,从严治会,以法治会,在法律法规和事关诗词文化发展前进的方向等重大是非面前是从来不含糊的。

三、未来五年的使命担当

作为党和国家工作重要指南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着强烈的担当意识,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习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中华诗词学会是受到党和国家关注、支持的全国性诗词组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雅集,是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的中国作协系统唯一社团。它事实上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诗人词家和诗词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团结引领海内外诗词界开创社会主义时代诗词新纪元、推进中华诗词事业繁荣发展的崇高历史使命。对于这一点,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已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殷切期望。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已把中华传统诗词为主要内容的“古诗文”提高到中华民族“基因”的认识高度。如何传承、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基因”,便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未来五年中,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领域,切实抓好中华诗词文化的历史传承,奋力推进中华诗词文化的科学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具体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用力: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机遇意识,促进诗词事业的振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目前中华诗词事业的总体形势很好,使我们有了继续前行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的“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习总书记指出的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全符合诗词界实际,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诗词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一是要有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华诗词事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机遇期。各地诗词组织和广大诗友,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用好有利条件,乘势而上,扎实推进中华诗词事业的全面振兴与繁荣。二是要有有所作为的责任担当。在文化多元、文化样式增多特别是视觉文化强烈冲击的社会文化生态的现实中,我们必须坚守诗词文化阵地,并且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诗词事业发展繁荣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应对的新举措,努力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充分激发各地诗词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三是要有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至理名言。实干兴邦,实干兴业,要提倡“自愿参与、自我奉献、自讨苦吃、自得其乐”的自觉精神,改进作风,改善文风,力戒空谈,抓好落实,为推动诗词事业的繁荣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二)加强宏观谋划,推动当代中华诗词事业科学持续、健康深入发展。2001年2月28日,中华诗词学会制定通过了《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为指导世纪初期的中华诗词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发展,我们遇到了许多新情况,解决了许多新问题,也积累了许多新经验。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气魄、大手笔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都需要融入当代宣传教育主流渠道的中华诗词界作出新的回答,拿出新的举措。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格局中,加强诗词文化继承创新、繁荣发展的宏观谋划,找到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华诗词的社会地位、文化坐标和历史担当,研究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方案。坚持求正容变的原则,对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成功的经验要加以总结提高;对已经叫响的品牌要予以巩固发展;对不断涌现的文化新样式、新载体在扬弃的基础上加以吸收接纳;对已看准了的事情要大力支持、大胆实践。以高视点、广视野、大胸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全力推动诗词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三)强化精品战略意识,切实繁荣诗词创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他强调“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着、先行者、先创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每一个诗人词家和诗词爱好者都要努力践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三有”当作精品力作的根本标志,努力使诗词作品“接地气”,上质量,开创诗词新纪元。繁荣诗词事业,抓好创作是中心环节,只有诗词作品特别是高质量的精品力作大量涌现,才能为传统诗词的生存发展拓展空间。中华诗词有“为”才有“位”。要鼓励创作、推动创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把适应时代的导向把紧、把牢;把深入生活的步伐迈大、迈稳;把走向大众的路子拓宽、走实,让诗词艺术和诗词文化走遍城市乡村,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百姓生活。要发挥诗词美刺并举的功能,歌颂人间真善美,针砭现实假丑恶,弘扬中华民族正气,传递正能量。要紧紧扭住实施精品战略不放松,坚持办好两年一届的“华夏诗词奖”,与湖北省诗词学会联合办好海峡两岸诗词论坛暨聂绀弩诗词奖。《中华诗词》杂志、《中华诗词学会网》、各地学会的网站、刊物都要在联系诗友、扩大合作、提高质量等方面加强工作,并在内容、版式、栏目设置等方面不断优化调整,不断推出精品力作。要加强对中青年诗人的培养扶持,给新人新秀施展诗词才华提供机会和平台,推出社会公认的当代诗词名家。

(四)以诗教活动为有效载体,加大对中华诗词的宣传普及力度。从近二十年来指导开展诗教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诗教是推动诗词走向社会的重要抓手。这项工作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欢迎。今后五年,我们要继续按照学会已有的诗教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诗教创先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广泛深入的抓好诗教工作,巩固、完善、提高“诗词之市”、“诗词之乡”、“诗教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的成果。学会要加强对诗教工作的具体指导和分类引导,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不断探索形成计划、安排、考察、报告、初审、汇报、审批有序的工作模式,增强诗教工作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各地要重视抓好诗教创先工作的“回头看”,建立长效机制,力争使诗教工作全面出成效、上台阶。这几年网络诗词异军突起,队伍庞大,创作活跃,作品繁多,并且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诗词创作骨干,要在鼓励支持的同时,切实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与协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传统社会媒体资源,加大诗词宣传力度;同时又可依托一些有资质的媒体机构来办好诗词网站、手机报、客户终端,力争办出影响和效果。尤其是要积极配合主流报刊、中央电视台等大众传媒、社会各界和各地的电视台网开办诗词栏目,宣传普及诗词知识,推动传统诗词文化走向大众传媒,走进人民大众。我们也恳切希望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在弘扬传统诗词文化上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五)坚持团结兴业,扩大诗词交流。促进诗词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关键在于人和,在于有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加强各级诗词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提倡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干实事,真正成为一方诗词事业的领军集团。要优化横向联合,促进同姊妹艺术的团结协作与和谐共融。积极加强与新诗体、歌词、民歌、儿歌、散文诗等诗体以及音乐、书法、绘画、楹联、吟诵等团体的联系与合作,作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比翼齐飞。要强化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加强诗词界各级组织间的团结协调。虽然总体来讲,各级诗词组织都是独立法人的群众团体,没有隶属关系。但各省级诗词组织(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在内)都是中华诗词学会的一级团体会员单位。同时我们的兴趣爱好相同,目标一致,中华诗词学会的两万多会员,好比种子,播撒在社会的四面八方,又是各地诗词组织的创作骨干,就应该加强联系、沟通与合作,互相学习,整合才力资源,办大事、办成事。要扩大对外交流,加强同海外华侨、华人中的诗人、诗词社团以及国际友人中的汉诗爱好者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增进中华诗词的海外影响,为推动中华诗词文化走向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代表、各位诗友,中华诗词事业的发展前景光明,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奋力开拓,把诗词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于弘扬诗词文化的历史担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