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6四言 1 1其他 13
附:儿 
阳平 
漢語字典
拼音:ér  韵部: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4. 表示承接关系
    •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6. 表示假设关系
    •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 吾恂恂而起。——·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
  1. 你;你的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 之与,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动〉
  1. 如,好象
    •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拼音:néng  韵部:
  1. 通“能”。
〈名〉
  1. 才能
    •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动〉
  1. 能够
康熙字典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須也。象形。各本作頰毛也、象毛之形。今正。頰毛者、須部所謂?須之類耳。禮運正義引說文曰。而、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知唐初本須篆下頤毛也。而篆下云須也。二篆相爲轉注。其象形、則首畫象鼻耑。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漿及頤下者。葢而爲口上口下之總名。分之則口上爲頾。口下爲須。須本頤下之專偁。頾與承漿與頰?皆得偁須。是以而之訓曰須也象形。引伸假借之爲語䛐。或在發端。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可釋爲然。或可釋爲如。或可釋爲汝。或釋爲能者、古音能與而同。叚而爲能。亦叚耐爲能。如之切。一部。周禮曰。作其鱗之而。𦒱工記梓人文。鄭云。之而、頰𩑔也。戴先生云。鱗屬頰側上出者曰之。下者曰而。此以人體之偁施於物也。按顧氏玉篇以而部次於毛毳冄之後。角皮之前。則其意訓而爲獸毛。絕非許意。

宋代 徐鉉 徐鍇 注釋

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