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491七絶 4373五律 871七律 1336 3227五排 21七排 1四言 334六言 287古風 28369樂府 424 14 335 11琴操 10 69其他 452 3
共4373,分124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元稹 (4首)
刘禹锡 (5首)
刘长卿 (1首)
张祜 (3首)
李商隐 (2首)
李白 (3首)
杜牧 (3首)
柳宗元 (1首)
温庭筠 (2首)
王昌龄 (5首)
白居易 (12首)
使东川 嘉陵驿二首(篇末有怀) 其二(唐·元稹)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注:并序,此后并御史时作。

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使东川 嘉陵江二首 其一(唐·元稹)
  七言绝句 押江韵

题注:并序,此后并御史时作。

秦人惟识秦中水,长想吴江与蜀江。今日嘉川驿楼下,可怜如练绕明窗。


酬孝(一作李)甫见赠十首 其五(唐·元稹)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注:各酬本意,次用旧韵。

一自低心翰墨场,箭靫抛尽负书囊。近来兼爱休粮药,柏叶纱罗杂豆黄。


岳阳楼(唐·元稹)
  七言绝句 押江韵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秋词二首 其二(唐·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鉴赏辞典》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倪其心)

与歌童田顺郎(唐·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天下御史娘,花前叶底奉君王。九重深处无人见,分付新声与顺郎。


赠李司空妓(唐·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注:一作《禹锡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鸿渐开宴,命妓侍酒,《本事诗》云:“李绅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妓妙)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李因以妓赠之。”崔令钦《教坊记》云:“杜章娘,歌曲名,非妓姓名也。”

引用典故:高髻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赠刘景擢第(唐·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


梦扬州乐妓和诗(唐·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注:禹锡于扬州杜鸿渐席上,见二乐妓侑觞,醉吟一绝。后二年,之京,宿邸中,二妓和前诗,执板歌云。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夜深曲曲湾湾月,万里随君一寸肠。


昭阳曲(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昨夜承恩宿未央,罗衣犹带御衣香。芙蓉帐小云屏暗,杨柳风多水殿凉。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批点唐音》
知长卿绝句亦有高入盛唐处,其次气格委靡,便不可看。
《唐诗正声》
吴逸一评:下“昨夜”、“犹带”、见暂违宠侍,遽生冷落想。援古喻今,探索隐情入骨,复含蓄不露。
《增订唐诗摘钞》
三、四说承恩甚难,光景俱在言外。
《唐诗笺注》
此因昨夜时感今夕,见欢会不长,景色顿异,而君恩难恃,怙宠莫骄,肓外有婉讽意。

题弋阳馆(唐·张祜)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引用典故:干将 

一叶飘然下弋阳,残霞昏日树苍苍。吴溪漫淬干将剑,却是猿声断客肠。


阿𪃁汤(唐·张祜)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月照宫城红树芳,绿窗灯影在雕梁。金舆未到长生殿,妃子偷寻阿𪃁汤。


太真香囊子(唐·张祜)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春日(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席上作(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注:予为桂州从事,故府郑公出家妓,令赋高唐诗。一本题作席上赠人。注云:故桂林荥阳公席上出家妓。郑公,郑亚也。

淡云轻雨拂高唐,玉殿秋来夜正长。料得也应怜宋玉,一生惟事楚襄王


客中行(唐·李白)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批点唐诗正声》
太白豪放,此诗仿佛。
《唐诗绝句类选》
蒋仲舒曰:下语富。又曰:乃其本相,故佳。
《唐诗广选》
太白真自传其神。
《唐诗别裁》
强作宽解之词。
《唐诗笺注》
借酒以遣客怀,本色语却极情致。
《网师园唐诗笺》
浅语却饶探情(二句下)。
《诗法易简录》
首二句极言酒之美,第三句以“能醉客”紧承“美酒”,点醒“客中”,末句作旷达语,而作客之苦,愈觉沉痛。
《李太白诗醇》
严沧浪曰:“但使”云云,真知此中趣、虽耳目熟,毕竟是佳语。潘稼堂曰:欲说客中苦况,故说有美酒而无人;然不说不能醉客之主人,偏说“主人能醉客”,而以“但使”二宇。皮里春秋,若非题是《客中行》,几被先生迷杀。

流夜郎闻酺不预(唐·李白)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引用典故:南冠君子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唐·李白)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引用典故:西施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升庵诗话》
徐陵诗:“竹密山斋冷,荷开水殿香。”太白诗“风动荷花水殿香”,全用其语。
《李太白全集》
王琦注:吴王即为庐江太守之吴王也。以其所宴之地,比之姑苏;以其美人,比之西施。乃席上口占,以寓笑谑之意耳。若作咏古。味同嚼蜡。
《诗式》
首句叙景起,二句点题,三句以承为转。因见吴王,而见西施;因见西施,而见其醉且舞。半醉半舞,纵娇无力也。四句“笑”字合“娇”字,“倚”合“无力”字,读此可悟用字之法。[品]艳丽。
《李太白诗醇》
严云:“口号”二字、若今人必缀在下。便成常俗。翼云云:“笑”字合“娇”字,“倚”字合无力”字。倚床献笑,曲形要宠之态也。

村舍燕(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江韵

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升庵诗话》
此杜牧《燕子》诗也。“一百四十五”见《文选》注。大抵牧之诗好用数目垛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
《唐诗快》
牧之多用数目字,尽饶别趣,算博士何尝不妙!
《唐人绝句精华》
此诗似有李义府《咏鸟》诗所谓“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之意,但末句写得有情,不作失意语。昔人谓牧之俊爽,如此诗是也。

题横江馆(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孙家兄弟晋龙骧,驰骋功名业帝王。至竟江山谁是主,苔矶空属钓鱼郎。


洛中二首 其二(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风吹柳带摇晴绿,蝶绕花枝恋暖香。多把芳菲泛春酒,直教愁色对愁肠。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唐·柳宗元)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引用典故:金英与侍郎 

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


弹筝人(唐·温庭筠)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天宝年中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批点唐诗正声》
时移代换,极悲处正不在弹筝者。
《唐风定》
可与中山“何戡”比肩。
《诗境浅说续编》
唐天宝间,君臣暇逸,歌舞升平,由极盛而逢骤变,由离乱而复收京。残馀菊部,白头犹念先皇;老去词人,青琐重瞻禁苑。闻歌感旧,屡见于诗歌。如“白尽梨园弟子头”、“旧人唯有米嘉荣”、“一曲《淋铃》泪万行”、“村笛犹歌《阿滥堆》”,皆有“重闻天乐不胜情”之感;与玉溪之“金雁钿蝉”齐声一叹也。
《唐人绝句精华》
弹筝人当系唐明皇宫伎,诗语系追忆昔时而生感叹,必弹筝人自述而诗人写以韵语也。

薛氏池垂钓(唐·温庭筠)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引用典故:严光 

池塘经雨更苍苍,万点荷珠晓气凉。朱瑀空偷御沟水,锦鳞红尾属严光


西宫春怨(唐·王昌龄)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捲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正声》
吴逸一曰:“斜抱”字多情态、“深”字吊下句“朦胧”有力,愈见恍惚,愈添情想。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幽怨在“深”、“隐”字。末句好夜景,又含春。
《唐诗绝句类选》
胡元瑞谓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予谓宫怨之作主于抒情,要在情景融合,二人各兼其妙,第太白意尽语中,王意含蓄耳。桂天祥曰:情思容冶中间多少怨恨,与《西宫秋怨》作俱盛唐佳制。
《唐诗三集合编》
诗意凡七转换,专做“怨”字,而“怨”中不露,盛唐含蓄之妙如此。
《唐诗镜》
“奉帚平明”篇固佳,终是譬喻,不及《西宫》之作。
《唐诗归》
钟云:妙在不说着自家。谭云:“斜抱云和”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予犹谓“朦胧树色”句反浅一着耳。
《诗薮》
太白《长门怨》:“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江宁《西宫曲》:“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李则意尽语中,王则意在言外。然二诗各有至处,不可执泥一端。大概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宫词乐府,李不能为;李览胜纪行,王不能作。
《唐诗归折衷》
唐云:“春恨长”已说着矣。吴敬夫云:“春恨”方长,帘欲卷而不卷,则身在帘内矣,故曰“深见月”、“深”字从上句生来。“斜抱”只形容其态耳。《诗解》云:瑟从旁出。故云斜。宫殿沉阴,月不易睹,故云深。岂不忍卷帘,反能抱云和而出帘乎?旦宫殿深沉意只在“朦胧”二字见,不宜又赘“深”字矣。
《唐诗摘钞》
“欲卷”,不欲卷也。曰深、曰隐、曰朦胧,皆从帘内见月之语,是终于不卷也。“斜抱云和”四字似见,然是诗中装衬之法。三四解明次句,言本欲卷帘望月,恐照见昭阳,转增春恨耳。语脉深曲,自是盛唐家数。琢句欲实不欲虚,用笔欲润不欲枯,蓄意欲厚不欲薄,如二句著“斜抱云和”四字,则句为之实,笔为之润,意为之厚。凡诗皆宜如此,在七言尤为要耳。
《增订唐诗摘钞》
只写到“昭阳”二字便住,妙有可望不可即之思,彼之多少恩宠,在所不言。
《历代诗法》
一起一落,使人志满神移。
《唐诗笺要》
与供奉《长门怨》当玩其深婉之韵,然李之深婉标举,王之深婉笃沉,是二家同工异致处。
《唐贤三昧集笺注》
不言怨而怨自深,诗可以怨,其在斯乎!
《诗法易简录》
夜静不寐,但望昭阳树色,不言怨而怨自深。此诗品格最高,神韵绝世。
《唐诗笺注》
西宫冷落,逐层递写。夜静花香,珠帘欲卷,乃由春恨。欲卷还停,因而斜抱云和,将以自遗。而帘中见月,朦胧树色,将映昭阳,暄凉异致,又有不忍见萦绕。夜静恨长,不情不绪,更极怨意之曲。总为“春恨长”三字烘染。
《诗式》
首句“西宫”二字略读,君王不来故夜静,惟静故闻百花之香,描写“春怨”二字其细。[品]凄丽。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时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既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为什么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呢?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本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月下,她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呢?诗的末句“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宫春怨》是当之无愧的。
(陈邦炎)

青楼曲二首 其一(唐·王昌龄)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绝句类选》
桂天祥曰:期门羽林,骄气正合如此;娼妇对之,极为风韵。
《升庵诗话》
此诗咏游侠恩幸,有如此之夫,有如此之妇。含讽感时,意在言表。
《唐诗直解》
此首与下首,雍容浑含,明白简易,绝句极品。
《唐诗训解》
影响隐然形声。
《唐诗解》
极言娼乐之盛也,似赞而实刺焉。
《姜斋诗话》
想知少妇遥望之情,以自矜得意,此善于取影者也。
《唐诗笺注》
白马金鞍,少年得意,鸣筝独坐,闺阁钟情,却联以“遥见”二字,正如迦叶拈花,以尊微笑,说破便不是。
《湘绮楼论唐诗》
“白马金鞍从武皇”云云,此即事写情景,与太白“白马骄行”篇同。被云“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则不鸣筝者之娇贵也。故诗须有品,艳体尤宜名贵。
《诗式》
首句言侍从。二句言侍从之众,三句转变,言楼头小妇鸣筝而坐,只写青楼之常情。四解码器从小妇眼中看到车马之众,飞尘入建章宫里,回应首句,两句离合尽致。是以三句为主而转变得好者也。[品]壮丽。
《诗境浅说续编》
楼中小妇之感想,马上郎君之贵宠,皆于言外见之。
《唐诗鉴赏辞典》
《青楼曲》第一首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前进,渐走渐远,到后来就只见马后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好象这一切早就在她意
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是怎样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剪接在一个画面上的呢?这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把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神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好象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于是就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的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
有收回她的视线。“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我们仿佛还听到她从筝弦上流出的愉快的乐声。这少妇跟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呢?这可从《青楼曲》的第二首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
都爱到封赏。“春风得意马蹄疾”,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当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归来的场景。由于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
的激动,只是写她从楼头看到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面对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

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长杨是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建章宫是汉武帝建造的,都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盛唐诗人惯以汉武帝比唐玄宗,此诗也如此。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画卷反映盛唐时期的现
实面貌。

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容威赫,实力强大。试想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严明的纪律,怎能够旗帜鲜明、队伍整齐地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反映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
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聘得良人,为国愿长征。”(敦煌曲子词)在这盛极一时的封建帝国里,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

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王季思)

寄穆侍御出幽州(唐·王昌龄)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归》
钟云:与“别后同明月”一意,而翻脱新妙。尝爱昌龄“月带千里貌”一语,恨其全首不称,不能收之。今得此句释然。
《唐诗鉴赏辞典》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
“离愁渐远渐无穷”,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远”,就意味着空间距离之大,相见之难。所以不少送别一类的诗词就往往在这个“远”字上做文章。比如:“荆南渭北难相见,莫惜衫襟着酒痕。”“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它们都是以不同的形象着意表现一个“远”字,而那别时之难,别后之思,便尽在不言之中了。然而,王昌龄的这首《送柴侍御》倒是别开蹊径的。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贬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谁渭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物因情变”,两地竟成了“一乡”。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它固然不同于“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那种面临山川阻隔的远离之愁;但也不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那么豪爽、洒脱。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仓曹宅夜饮》)。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说到这里,我们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不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么?是的。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赵其钧)

送高三之桂林(唐·王昌龄)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醉中留别杨六兄弟(三月二十日别)(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春初携手春深散,无日花间不醉狂别后何人堪共醉,犹残十日好风光。


登郢州白雪楼(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蔟蔟水茫茫。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赠李兵马使(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身得贰师馀气概,家藏都尉旧诗章。江南别有楼船将,燕颔虬须不姓杨。


醉后(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


紫薇花(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1)丝纶阁:指替皇帝撰拟诏书的阁楼。(2)刻漏:古时用来滴水计时的器物。(3)紫薇郎:唐代官名,紫葳侍郎的简称,即中书侍郎。

秋房夜(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云露青天月漏光,中庭立久却归房。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


内乡(一有县字)村路作(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日下风高野路凉,缓驱疲马闇思乡。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


自叹二首 其一(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形羸自觉朝餐减,睡少偏知夜漏长。实事渐消虚事在,银鱼金带绕腰光。


(一作劝)鹤病(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右翅低垂左胫伤,可怜风貌甚昂藏。亦知白日青天好,未要高飞且养疮


赠僧五首 宗实上人(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注:实即樊司空之子,舍官位妻子出家。

荣华恩爱弃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


又戏荅绝句(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注:来句云:“不是道公狂不得,恨公逢我不教狂。”

狂夫与我两相忘,故态些些亦不妨。纵酒放歌聊自乐,接舆争解教人狂。


阴雨(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润叶濡枝浃四方,浓云来去势何长。旷然寰宇清风满,救旱功高暑气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