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491七絶 4373五律 871七律 1336 3227五排 21七排 1四言 334六言 287古風 28369樂府 424 14 335 11琴操 10 69其他 452 3
共28369,分60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先秦
无名氏 (1首)
佚名 (3首)
刘彻 (1首)
刘细君 (1首)
刘邦 (1首)
司马相如 (1首)
班固 (1首)
魏晋
傅玄 (4首)
刘桢 (3首)
卢谌 (1首)
孙嗣 (1首)
孙机 (1首)
左思 (1首)
应玚 (1首)
应璩 (2首)
张华 (3首)
张奴 (1首)
成公绥 (1首)
无名氏 (20首)
河梁歌(先秦·无名氏)
  押阳韵

〖《吴越春秋》曰:句践已灭吴。乃以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号令齐、楚、秦、晋皆辅周室。血盟而去。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句践乃选吴越将士西渡河以攻秦。军士苦之。会秦怖惧。逆自引咎。越乃还车。军人悦乐。遂作河梁之《诗》曰:〗

渡河梁兮渡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

阵兵未济秦师降。诸侯怖惧皆恐惶。声传海内威远邦。称霸穆桓齐楚庄。

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河无梁


汉双鱼铜洗铭(汉·佚名)
  押阳韵

富贵昌,宜侯王,大吉羊


汉元光镜铭 其二(汉·佚名)
  押阳韵

元光作竟,幽炼三商


吴永安五年镜铭(汉·佚名)
  押阳韵

题注:三国时吴景帝孙休永安五年,即西元二六二年。永安镜,海宁陈均得于广州市上,云南海人掘地得之。前有“永安五年十一月校尉□□”十一字,下云:

明镜百炼师命长。常富贵,乐未央,宜侯王


思奉车子侯歌(汉·刘彻)
  押阳韵

题注:《诗纪》作思车子侯歌。原在外集。今编入武帝集。

〖洞仙传曰:车子侯者。扶风人。汉武帝爱其清净。稍迁其位至侍中。一朝语家云。我今补仙官。此春应去。至夏中当暂还。还少时复去。如其言。武帝思之。乃作歌曰云云。○逯案。《汉书》霍去病传。去病薨。子嬗嗣。嬗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为奉车都尉。从封泰山而薨。子侯之薨。又见郊祀志。《类聚》五十六引武帝集曰: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甚悼之。乃自为歌诗。《初学记》十八引汉武帝与秦车子侯家诏曰:春。时子侯于北馆。与家别。又文心雕龙哀吊篇曰:暨武帝封禅。而霍子侯暴亡。帝伤而作诗。亦哀辞之类也。及汉汝阳王亡。崔瑗哀辞始变前式。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洞仙传作车子侯。《初学记》作秦车子侯。则文字有脱误也。〗

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


歌(汉·刘细君)
  押阳韵

题注:《诗纪》作悲秋歌。

《汉书》曰:武帝遣细君为公主,以妻乌孙王昆莫。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欢离合。乃自作歌曰: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


大风(汉·刘邦)
  押阳韵

题注:《史记》又名三侯之章。

〖《汉书》曰:十二年冬。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国学网站》
得酬壮士的豪迈心声。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

他的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部队的协同作战。这些部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部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这过程中, 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抢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缍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底屋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姑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

他的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部队的协同作战。这些部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部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这过程中, 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抢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缍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底屋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姑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琴歌二首 其一(汉·司马相如)
  押阳韵

〖玉台新咏有序曰:司马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间窥之。相如鼓琴歌挑之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通遇无所将。

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此方。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国学网站》
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分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请他弹奏,相如就当众弹了两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这两首诗,据说就是相如弹琴歌唱的《凤求皇》歌辞。因《史记》未载此辞,到陈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唐《艺文类聚》、宋《乐府诗集》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疑乃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作。琴歌一类作品,假托的现象确实很多,但又难以找到确切根据来证明。这方面的问题,只好存疑。


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

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

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
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
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尚书·益稷》:“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
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

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说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两句
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班昭《女诫》)什
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

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
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熊笃)

竹扇诗(汉·班固)
  押阳韵

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团方。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


秋兰篇(魏晋·傅玄)
  押阳韵

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

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前有一樽酒行(魏晋·傅玄)
  押阳韵

置酒结此会,主人起行觞。玉樽两楹间,丝理东西厢。

舞袖一何妙,变化穷万方。宾主齐德量,欣欣乐未央。

同享千年寿,朋来会此堂


杂诗三首 其一(魏晋·傅玄)
  押阳韵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摄衣步前庭,仰观南雁翔。

玄景随形运,流响归空房清风何飘遥,微月出西方。

繁星衣青天,列宿自成行。蝉鸣高树间,野鸟号东厢。

纤云时仿佛,渥露沾我裳。良时无停景,北斗忽低昂。

常恐寒节至,凝气结为霜。落叶随风摧,一绝如流光


庭燎诗(魏晋·傅玄)
  押阳韵

元正始朝享,万国执圭璋。枝灯若火树,庭燎继天光


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 其一(魏晋·刘桢)
  押阳韵

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郡,与君共翱翔。

四节相推斥,季冬风且凉。众宾会广坐,明镫熺炎光

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

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太康。四牡向路驰,欢悦诚未央


斗鸡诗(魏晋·刘桢)
  押阳韵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诗(魏晋·刘桢)
  押阳韵

旦发邺城东,莫次溟水旁。三军如邓林,武士攻萧庄


重赠刘琨诗(魏晋·卢谌)
  押阳韵

璧由识者显,龙因庆云翔。茨棘非所憩,翰飞游高冈。

余音非九韶,何以仪凤凰。新城非芝圃,曷由殖兰芳


兰亭诗(魏晋·孙嗣)
  押阳韵

望严怀逸许,临流想奇庄。谁云真风绝,千载挹馀芳


为刘曜进酒作(魏晋·孙机)
  押阳韵

〖《晋书》曰:石勒幽曜于河南丞廨。曜疮甚。勒载以马舆。使李永与同载。北苑市三老孙机进酒于曜曰:〗

仆谷王。关右称帝皇。当持重。保土疆。轻用兵。败洛阳。

祁运穷。天所亡。开大分。持一觞


杂诗(魏晋·左思)
  押阳韵

〖李善本《文选》曰:于时贾充徵为记室。不就。因感人年老。故作是诗。〗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恒居岁暮慨慷


公燕诗(魏晋·应玚)
  押阳韵

巍巍主人德,佳会被四方。开馆延群士,置酒于斯堂。

辨论释郁结,援笔兴文章。穆穆众君子,好合同欢康。

促坐褰重帷,传满腾羽觞


百一诗 其十三 (魏晋·应璩)
  押阳韵

人才不能备,各有偏短长。稽可小人中,便辟必知芒


百一诗 其十八 (魏晋·应璩)
  押阳韵

苟欲娱耳目,快心乐腹肠。我躬不悦欢,安能虑死亡


情诗五首 其三(魏晋·张华)
  押阳韵

清风动帷帘,晨月叹幽房佳人处遐远兰室容光

襟怀虚景,轻衾覆空床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

拊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


感婚诗(魏晋·张华)
  押阳韵

驾言游东邑,东邑纷禳禳。婚姻及良时,嫁娶避当梁

窈窕出闺女,嬿婉姬与姜。素颜发红华,美目流清扬。

韡炜众亲盛,于我犹若常。譬彼暮春草,荣华不再阳


游仙诗四首 其三(魏晋·张华)
  押阳韵

乘云去中夏,随风济江湘。亹亹陟高陵,遂升玉峦阳。

云娥荐琼石,神妃侍衣裳


歌(魏晋·张奴)
  押阳韵

〖高僧传曰:外国名僧祛叱。寄史长干寺。有张奴者。不知何许人。不甚见食。而常自肥泽。冬夏常著单布衣。祛叱行见张奴。欣然而笑。祛叱曰:吾东见蔡犭屯。南讯马生。北遇王年。今欲就杯度。乃与子相见耶。张奴乃题槐树。为歌曰:〗

濛濛大象内,照曜实显彰。何事迷昏子,纵惑自招殃。

乐所少人往,苦道若翻囊。不有松柏志,何用拟风霜。

闲豫紫烟表,长歌出昊苍。澄虚无色外,应见有缘乡。

岁曜毗汉后,丽辰傅殷王。伊余非二仙,晦迹之九方。

亦见流俗子,触眼致酸伤。略谣观有念,宁曰尽矜章


晋四厢乐歌二首 其一 王公上寿酒歌(魏晋·成公绥)
  押阳韵

寿酒。乐未央。大晋应天庆。皇帝永无疆


时人为张氏谚(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文士传曰:留侯七世孙张赞。字子卿。初居吴县相人里。时人谚曰:〗

相里张,多贤良。积善应,子孙昌


霍将军歌(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霍将军歌者。霍去病之所作也。去病为讨寇校尉。为人少言。勇而有气。使击匈奴。斩首两千。后六出。斩首十馀万级。益封万五千户。秩禄与大将军等。于是志得意欢。乃援琴而鼓之曰:〗

四夷既获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无央兮。载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来臻凤皇翔兮。

与天相保永无疆兮。亲亲百年各延长兮


伯姬引(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琴苑要录曰:伯姬引者。保母之所作也。伯姬。鲁女也。为宋共公夫人。公薨。伯姬执节守贞。鲁襄公三十年。宋宫灾。伯姬在焉。有司请曰:火将至矣。伯姬曰:吾闻夫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逮乎火而死。共母自伤行迟。悼伯姬之遇灾。援琴而歌曰:〗

嘉名洁兮行弥章。托节鼓兮令躬丧。歍钦何辜遇斯殃。嗟嗟柰何罹斯殃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其七(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烛烛晨明月,馥馥我兰芳。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时人为李丰等谤语(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魏略曰: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

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时人语(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高僧传曰:孙权已制江左。而佛教未行。有支谦者。本月支人。来游汉境。博览经籍。莫不精究。遍学异书。通六《国语》。其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

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樊氏陂谚(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水经注》曰:湖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亦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故谚曰:〗

陂汪汪。下田良。樊子失业庾公昌


晋四厢乐歌三首 其一 王公上寿诗(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晋书》乐志曰:张华以为魏上寿、食举诗及汉代所施用。其文句长短不齐。未皆合古。盖以依咏弦节。本有因循。而误乐知音。足以制声度曲。法用率非凡近之所能改。二代三京。袭而不变。虽诗章智商异。废兴随时。至其韵逗留曲折。皆系于旧。有由然也。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

称元庆。奉圣觞。后皇延遐祚。安乐抚万方


子夜四时歌 春歌二十首 其九(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罗裳迮红袖,玉钗明月珰。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


子夜四时歌 春歌二十首 其十三(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昔别雁集渚,今还燕巢梁。敢辞岁月久,但使逢春阳


子夜四时歌 夏歌二十首 其十九(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轻衣不重彩,飙风故不凉。三伏何时过,许侬红粉妆


子夜四时歌 秋歌十八首 其四(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子夜四时歌 秋歌十八首 其九(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登高去来雁,惆怅客心伤


子夜四时歌 秋歌十八首 其十(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草木不常荣,憔悴为秋霜。今遇泰始世,年逢九春阳


子夜四时歌 秋歌十八首 其十七(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团扇郎六首 其五(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御路薄不行,窈窕决横塘。团扇鄣白日,面作芙蓉光


长乐佳七首 其一(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小庭春映日,四角佩琳琅。玉枕龙须席,郎瞑首何当


长乐佳(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珠珰玉枕龙须席,郎眠何处床


孟珠 其一(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题注:二曲。一曰丹阳孟珠歌。

〖古今乐录曰:孟珠十曲。二曲倚歌。八曲旧舞十六人。梁八人。〗

人言孟珠富,信实金满堂。龙头衔九花,玉钗明月珰。


孟珠(八曲) 其一(魏晋·无名氏)
  押阳韵

人言春复著,我言未渠央。暂出后湖看,蒲菰如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