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491七絶 4373五律 871七律 1336 3227五排 21七排 1四言 334六言 287古風 28369樂府 424 14 335 11琴操 10 69其他 452 3
共3227,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续上)
俞紫芝 (1首)
倪称 (4首)
冉居常 (1首)
冯取洽 (1首)
净圆 (1首)
刘一止 (3首)
刘仙伦 (1首)
刘光祖 (1首)
刘几 (2首)
刘埙 (1首)
刘学箕 (2首)
刘将孙 (2首)
刘彤 (1首)
刘沆 (1首)
刘褒 (1首)
刘辰翁 (5首)
刘过 (1首)
刘镇 (2首)
诉衷情令(宋·俞紫芝)

钓鱼船上谢三郎。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

汀草畔,浦花旁。静鸣榔。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


临江仙 其三(宋·倪称)

竹里轩窗真可爱,况当暑退新凉。檐前岩桂向人芳。

清阴团翠盖,金粟淡微黄。

坐到夜深明月出,好风时度幽香。莫辞沈醉倒霞觞。

一枝聊赠子,早冠绿衣郎。


朝中措(宋·倪称)

森然修竹满晴窗。山色净明妆。无限凄凉古意,白蘋红蓼斜阳。

松风一枕借僧床。馥馥桂花香。暂远世尘萦染,坐令心地清凉。


西江月(宋·倪称)

四面烟鬟绕翠,一川鸭绿摇光。危亭缥缈短松冈。

把酒与君西望。

万事尽皆前定,人生底用乾忙。只应醉里是家乡。

且尽玉壶新酿。


鹧鸪天 其四 九日怀文伯(宋·倪称)

去岁登高感叹长。今年九日倍幽凉。怀人独下西州泪,对菊谁空北海觞。

夸酒量,斗新狂。尚馀醉墨在巾箱。眼前风物都非旧,祗有青山带夕阳。


上元竹枝歌和曾大卿 其三(宋·冉居常)
  押阳韵

珍珠络结绣衣裳,家住江南山后乡。闻道使君重行乐,争携腰鼓趁年光


金菊对芙蓉(宋·冯取洽)

序:奉同刘篁栗、魏菊庄、冯竹溪、吕柳溪、道士王溪云,赏西渚荷花,醉中走笔用篁栗韵 庚寅

宝镜缘空,玉簪点水,荡摇千顷寒光。正江妃月姊,斗理明妆。

扶阑一笑开诗眼,少容我、吟讽其旁。一川风露,满怀冰雪,云海弥茫。

不妨倚醉乘狂。问天公觅取,几曲渔乡。听小楼哀管,偷弄初凉。

夜深欢极忘归去,锦江酿透碧筒香。对花无语,花应笑我,不似张郎。


望江南 其四(宋·净圆)

娑婆苦,生老病无常。九窍腥臊流秽污,一包脓血贮皮囊。

争弱又争强。

随妄想,耽欲更荒唐。念佛看经云著相,破斋毁戒却无妨。

只恐有阎王。


临江仙 其二 和王元勃韵(宋·刘一止)

落日西风原上好,笛声谁奏伊凉。缓寻山径掇幽芳。

平生真自许,江海老潜郎。

最爱杯中浮蚁闹,鹅儿破壳娇黄。使君醉里是家乡。

更追修禊帖,一咏一传觞。


鹧鸪天(宋·刘一止)

岩下清阴引兴长。坐中初识令君香。揽将风月归诗薮,乞得溪山作醉乡。

怜我老,与传觞。吴霜点鬓又何妨。只应银烛交红夜,羞对双歌发彩光。


水调歌头 其一 和李泰发尚书泊舟严陵(宋·刘一止)

千古严陵濑,清夜月荒凉。水明沙净,波面一叶弄孤光。

北望旄头天际,杀气遥昏楚甸,云树失青苍。愁绝未归客,衰鬓点吴霜。

听江边,鸣宝瑟,想英皇。骑鲸仙裔,高韵清绝胜风篁。

醉入无何境界,却笑昔人底事,远慕白云乡。不见咸阳道,烟草茂陵荒。


木兰花慢 秋日海棠(宋·刘仙伦)

渐秋空向晚,被风雨、趱重阳。正木落疏林,海棠枝上,忽见红妆。

料应妒他兰菊,任年年、独甚占秋光。故把春风娇面,向人逞艳呈芳。

看来毕竟此花强。只是欠些香。诮一似当年,五陵公子,却厌膏粱。

肯来水边竹下,与幽人、相对说凄凉。只恐夜深花睡,五更微有清霜。


江城子 梅花(宋·刘光祖)

十分雪意却成霜。暮云黄。月微茫。只有梅花,依旧吐幽芳。

还喜无边春信漏,疏影下,觅浮香。

才清端是紫薇郎。别鹓行。忆宫墙。夜半胡为,人与月交相。

君合召归吾老矣,月随去,照西厢。


梅花曲 以介父三诗度曲 其一(宋·刘几)
  押阳韵

汉宫中侍女,娇额半涂黄。盈盈粉色凌时,寒玉体、先透薄妆。

好借月魂来,娉婷画烛旁。惟恐随、阳春好梦去,所思飞扬。

宜向风亭把盏,酬孤艳,醉永夕何妨。雪径蕊、真凝密,降回舆、认暗香。

不为藉我作和羹,肯放结子花狂。向上林,留此占年芳。


梅花曲 其三(宋·刘几)
  押阳韵

浅浅池塘。深深庭院,复出短短垣墙。年年为尔,若九真巡会、宝惜流芳。

向人自有,绵渺无言,深意深藏。倾国倾城,天教与、抵死芳香。

袅须金色,轻危欲压,绰约冠中央。蒂团红蜡,兰肌粉艳巧能妆。

婵娟一种风流,如雪如冰衣霓裳。永日依倚,春风笑野棠。


恋绣衾 城南净凉亭赋(宋末元初·刘埙)

轻风吹雾月满廊。芙蕖香、飘入隔窗。记旧月、闲庭院,擘碎红、蒙幂晓妆。

如今两鬓秋凄恻,负凌波、万顷凄凉。花若惜、刘郎老,倩藕丝、牵住夕阳。


浣溪沙 送连景昭归三山(宋·刘学箕)

来日江头柳带香。去时篱下菊花黄。人生离别几凄凉。

拂面红尘飞冉冉,背人白日去堂堂。尺书休负雁南翔。


小重山(宋·刘学箕)

春水东流一苇杭。春情剪不断,汉江长。江花江草为谁芳。

浑不似,沙暖睡鸳鸯。

且道不思量。怕他知得后,痛肝肠。路遥天阔水茫茫。

成病也,教我怎禁当。


南乡子 重阳效东坡作(宋·刘将孙)
  押阳韵

山色泛秋光。点点东篱菊又黄。岁月欺人如此去,堂堂。

一事无成两鬓霜。

佳节共持觞。无限杯供有限狂。明月明年诗句苦,茫茫。

细把茱萸感慨长。


沁园春 其三(宋·刘将孙)
  押阳韵

序: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罗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生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馀悲矣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

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

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叹国手无棋,危涂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

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这是一首丧乱词。词作于公元1296年。“清江桥,在江西清江县樟树镇,为交通要冲。丙子,即公元1276年。这年春天,元兵攻陷临安(今杭州),江南大被劫掠。

从序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首词中,以深厚的同情,追述了二十年前发生在此地的一幕悲剧:一群弱女子,被元兵掳掠蹂躏的惨状。词中,作者对擅权误国的权臣痛予谴责;对受难者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上片描绘当年一群女子被元军掳掠、蹂躏的情形。

一开头就写出了元兵入侵时,清江桥畔的惨状──“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即杜韦娘,唐歌女名,后为唐教坊曲名。唐刘禹锡有赠李绅歌妓诗“春风一曲杜韦娘”,这里借指当年那些落难女子。“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这里用了两个历史典故:一是“宰相开元”,李林甫为开元时宰相,专权误国。这里用以借指南宋末宰相贾似道。一是“全家骆谷”。骆谷,在陕西省周至县南,直通汉中。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逃往四川,走到骆谷时,感伤国乱,流涕吹笛,写出了《谪仙怨》之曲。(见《唐五代词》之《广谪仙怨序》)这几句是说:在贾似道专权误国的年代,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满目疮痍;元兵打过来之后,全家逃到这流水断桥旁边;元军骑兵从后面追来,无路可走,被元军掳掠了!元兵所至之处,奸淫烧杀,无所不为,多少妇女被任意糟踏。作者把这些弱女子被元兵蹂躏的惨状,记叙于纸上。

下片抒发作者对这一历史惨状的感慨。

“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那些被蹂躏的妇女,有苦无法向人诉说,只好“啼痕自诉”,乞求丈夫把休书收回,别提休妻(“下堂”)之事。这凄惨的情景是谁造成的呢?接着作者发出感慨:“叹国手无棋,危涂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国手,经国之手,即宰相。贾似道治国无策,又专制权势,以致误国害民,使人民遭此不幸!下面,又用了王昭君、蔡文姬两个历史典故,进行对比:“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王昭君远嫁匈奴,常以琵琶抒忧思。杜甫《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青冢,昭君之墓。所以,用青冢琵琶,指昭君。穷庐笳拍,即胡笳十八拍。蔡文姬被掳入匈奴,作此曲以抒愁怨。穷庐笳拍,代指蔡文姬。在作者看来,那些被损害的妇女,比王昭君、蔡文姬的下场更凄惨!

末尾:“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二十年过去了,这些无辜女子尸骨都哪里去了呢?词人对这些落难女子的同情令人揪心,令人感佩!

“国家不幸诗家幸,诗到沧桑句便工。”(赵翼《瓯北诗话》)在我国历史上宋金、金蒙、元宋战乱之际,国家、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作家写出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丧乱”诗、“丧乱”词,但似这样一个作家以铺叙的词笔,描写人民的命运,如此深刻、真实,在词坛上还是十分罕见的。本文作者,系刘辰翁之子,学博而文畅,名重艺林,词作叙事婉曲,善言情欸,颇具父风。 (贺新辉)

这是一首血泪哀词。据作者自序称。在樟树镇的清江桥上,有无闻翁与杨氏女子回首题壁词,记述了元兵南犯时掳掠妇女的行为。其中杨氏所和《沁园春》乃自诉其悲惨遭遇,语尤沉痛。作者遂隐括其事,为赋此词,以写其家国沦亡之恸。在两宋词坛上,如此深刻、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之作,实不多见。
首起三句点出留题的地点。流水与断桥,坏壁与春风,这些意象背反的景物,被作者故意扭合到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此,使断壁颓垣的惨象更为突出,加重了凄苦的意味。“韦娘”句活用刘禹锡“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意。用以指代杨氏的题词(《杜韦娘》也是词曲名),并兼有怜其才艺、哀其命运的含义在内。“记”下所领四句,笔颇曲折。是用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典实来比喻宋末政局,并以之概述杨氏题词的内容。“疮痏”,创伤,此比喻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骆谷”为通往巴蜀的要道。安史乱作,人民仓皇避兵,杜甫《绝句》云:“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骆谷。”词中“全家骆谷”用此。接下来六句,则写其被辱于元兵的苦恨。““彩凤随鸦,琼奴失意”,都是匹非其偶的意思。美人不配俊夫,已是婚姻的不幸,何况家毁国亡。辱于仇手,其悲恨更有甚于佳人之嫁厮养者多矣。“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喻蒙元的兵士。前面着以“知他是”三字,虽以疑问语气出之,实有作者深沉悲慨在内。这样就把一种受制于人,听凭蹂躏的悲剧写得曲折尽致了。
下片则夹叙夹议,写出词人对弱女子的同情以及作者身世之悲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啼痕”二句上承“韦娘”,把杨氏题壁时的心境曲曲绘出,身处亡国贱俘的惨境,故悲啼不已;“下堂”本指妻子被丈夫休弃的婚变,这里说被迫失身于元兵,其辱有甚于被休弃者,故云“愧”。“把笔低徊”则是传达杨氏题写词篇时的心境情态 。“ 国于”二句暗承“宰相”,指贾似道之误国;“书窗”二句则是自伤身世之笔。刘将孙以一介书生而身处乱世,尘扬沧海,劫换红桑,竟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瞻望前程,怎不慨然以悲?“青冢”以下六句专就杨氏其人。其词着墨,一气旋折,愈转愈深,真有摇荡心魂,摧人涕泪的力量。在刘将孙看来,这些写在桥头的哀苦词句,要比昭君怨曲。文姬哀词更为凄苦和更令人同情。因为正是用千万行血泪写成的,因为它是民族的哀吟呵。“委玉”、“埋香”指女子之死 。刘将孙此词之作,距宋恭宗德二年丙子暮春已二十年。这个可怜的被“驱掠”北行的女子怕早已香消玉殒了。那么哪里是她埋骨之所呢?是在风沙漫天的朔北?还是在马蹄匼匝的间关道途?这些都无从寻觅了。用一问作结,把人的思绪引向迢递的远方,益发令人读后难以忘怀了。

临江仙(宋·刘彤)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

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作者又作章文虎妻。
这是一首思妇词。开头从思妇的心中对游子的责难写起,“千里长安名利客”七字交代了游子的去向──长安,缘由──为名利而远行。“千里”一词强调了游子出行之远,也蕴含了思妇的忧怨深情。“轻离轻散寻常”一句,写出思妇对游子“重名利轻别离”的责难。此语率直质朴,从肺腑流出。如按此意写去,下面的情与景,该是愁情苦景,但本篇行文却突然转笔,道“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满阶芳草绿”二句是对“三月好风光”的形象描绘。词人以清新平易之笔勾出一幅春景图:春草如茵,满阶新绿,一片粉白,杏花飘香。这里粉绿交辉,一派生机。它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欢乐,即或是良人远游的思妇,也情不自禁地要享受这大好春光。“难禁”点明情不自禁也。

然而,明媚的春光,双栖鸟,比翼蝶,必然引起思妇的相思之情。故下阕又一个转笔:“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描绘了当年游子远行的情景。“记得”表明是思妇的回忆,“年时”即当年,那时。“临上马”指游子即将上马远行。“看人眼泪汪汪”写思妇难舍难分之状。“泪汪汪”语言平实而形象鲜明。“人”指游子。“如今不忍更思量”一句,使行文又一转,翻到眼前,讲既不愿回忆当年分离之状,又不愿想今后孤栖之情。“更”再也。其实,联系开章的对“名利客”的责难,过片处对分别时泪眼汪汪的描述,均说明“不忍思量”偏要“思量”,感情的闸门是无法关闭的。故结句道:“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想以酒浇九曲愁肠,然而又恨无酒浇肠,“无千日酒”可见愁日之多,这怎不令词人悲叹“空断九回肠”!

清袁枚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随园诗话》卷四)本词行文山重水复,起伏转折,云霓明灭,曲折尽意。时而述游子,时而写思妇;时而眼前景,时而当年事;时而景物描绘,时而内心勾画;时而恨,时而喜,时而悲,时而愁,如此产生了千回万转的艺术效果。这正如宋姜夔所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白石道人诗说》)

“临江仙”又名“谢新恩”、“雁后归”、“庭院深深”、“画屏春”,计十一体,有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双调,各有四句、五句、六句之分,均为平声韵。本词用六十字体,双调,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赵慧文)

甘州/八声甘州 余客燕山,心传曾君携日观葡萄见示,辄倚玉田甘州韵,形容墨妙之万一云(宋·刘沆)

爱累累、万颗贯骊珠,特地写幽芳。想黄昏云淡,夜深人静,清影横窗。

冷澹一枝两叶,笔下老秋光。参透圆明相,日观开荒。

最是柔髭修梗,映风姿雾质,雅趣悠长。更淋漓草圣,把玩墨犹香。

珍重好、卷藏归去,枕屏间、偏称道人床。江南路,后回重见、同话凄凉。


雨中花慢 春日旅况(宋·刘褒)

缥蒂缃枝,玉叶翡英,百梢争赴春忙。正雨后、蜂黏落絮,燕扑晴香。

遗策谁家荡子,唾花何处新妆。想流红有恨,拾翠无心,往事凄凉。

春愁如海,客思翻空,带围只看东阳。更那堪、玉笙度曲,翠羽传觞。

红泪不胜闺怨,白云应老他乡。梦回羁枕,风惊庭树,月在西厢。


江城子 其一 西湖感怀(宋末元初·刘辰翁)

涌金门外上船场。湖山堂。众贤堂。到几凄凉,城角夜吹霜。

谁识两峰相对语,天惨惨,水茫茫。

月移疏影傍人墙。怕昏黄。又昏黄。旧日朱门,四圣暗飘香。

驿使不来春又老,南共北,断人肠。


西江月 其一 新秋写兴(宋末元初·刘辰翁)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

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

阅尽银河风浪。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这首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二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间”七夕情景。低昂,是起伏升降的意思。上句说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间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暗逗结尾两句。下句说人间儿女也象从前一样,狂欢欢度七夕。“成狂”即包“似旧”之意,言外有无限感慨。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间沧桑巨变的人们,新秋七夕,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今天人们竟依旧狂欢。这种景象不免使词人感慨万千。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处处试新妆”原是当时七夕风习,也是上文所说“儿女成狂”的一种突出表现。人们几乎误认为这种处处新妆的欢庆景象为人间的天堂了。正如上文“儿女成狂”寓有微意一样 ,这里的 “人间天上 ”也含有讽刺意味。“却是”二字,言外有意,沦陷后的故国山河,已成为人间地狱,而眼前的景象却竭然相反,仿佛人们早已忘却家国之痛,叫人无限悲痛。
下片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感到新秋凉意,原来夜深了。由于“相思”——怀念故国,自己的两鬓已经如白梅一样。上句写出一位重重心事的老人久久坐着默默无语,几乎忘却外界事物,下句将长期怀念结果与一夕相思的现境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时间飞逝的印象,用以突出表现作者深深的思虑。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结拍写七夕之梦。上句暗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下句以“银河”切“新秋”。诗人梦见在海底超越枯桑 ,又梦见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这里虽明为纪梦,实为借梦来表达对于世事苍桑与人事巨变的感受。这两句尤其突出全文寄意。结末二句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有此二句,不但上片“儿女成狂”的情景讽慨自深,就连过片的“新凉”、“相思”也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
作者以自己作为独醒的爱国者与普通人相对照 ,抒发了自己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是这首词构思和章法上的基本特点。

鹧鸪天 其一 九日(宋末元初·刘辰翁)

白白江南一信霜。过都字不到衡阳。老嘉破帽并吹却,未省西风似此狂。

攀北斗,酌天浆。月香满似菊花黄。神仙暗度龙山劫,鸡犬人间百战场。


鹧鸪天 其四 和谢胡盘居贶橘为寿(宋末元初·刘辰翁)

自入孤山分外香。南枝不改旧时妆。为曾盘里承青眼,一见溪头道胜常。

商山乐,又相羊。上方不复记传觞。橘中个个盘深窈,依倚东风局意长。


沁园春 其七(宋末元初·刘辰翁)

笑贡生狂,日日弹冠,西望王阳。待泥封屡下,蒲轮不至,卖琅琊产,办舍人装。

厚禄故人,黄金有术,何不分伊肘后方。他年老,三千里外,八十思乡。

何如吾寿华堂。在丞相东山旧第旁。任王人亲至,不妨高枕,吾州盛事,更短邻墙。

我学希夷,邀公共坐,游戏壶中日月长。山僧道,成仙未晚,救火须忙。


沁园春 其十四 王汝良自长沙归(宋·刘过)

一笛横风,稳转船头,系楫大江。还有人争说,鸣琴手段,教侬重吐,锦绣肝肠

不复少年,插花槌鼓,雅意在乎云水乡。阳关泪,笑琼姬犹恋,奇俊王郎。

谈兵齿颊冰霜。有万户侯封何用忙。借烟霞且作,诗中队仗,鹭鹓已是,归日班行。

收敛平生,筹边胸次,以酒浇之书传香。消凝处,怕三更枕上,疏雨潇湘。


阮郎归 其一(宋·刘镇)

寒阴漠漠夜来霜。阶庭风叶黄。归鸦数点带斜阳。

谁家砧杵忙。

灯弄幌,月侵廊。熏笼添宝香。小屏低枕怯更长。和云入醉乡。


阮郎归 其二 丹桂(宋·刘镇)

金茎浥露未成霜。西风只旧凉。蕊仙何事换霞妆。

恼人秋思长。

香世界,锦文章。花神不覆藏。小山骚客政清狂。同花入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