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491七絶 4373五律 871七律 1336 3227五排 21七排 1四言 334六言 287古風 28369樂府 424 14 335 11琴操 10 69其他 452 3
共3227,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续上)
吴文英 (10首)
周邦彦 (5首)
张先 (3首)
晏殊 (5首)
李清照 (2首)
杨万里 (2首)
柳永 (1首)
梅尧臣 (1首)
欧阳修 (5首)
浣溪沙 其八 桂(宋·吴文英)

曲角深帘隐洞房。正嫌玉骨易愁黄。好花偏占一秋香。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可怜人似月中孀。


如梦令 其二(宋·吴文英)

秋千争闹粉墙。闲看燕紫莺黄。啼到绿阴处,唤回浪子闲忙。

春光。春光。正是拾翠寻芳。


望江南 其二 茶(宋·吴文英)

松风远,莺燕静幽坊。妆褪宫梅人倦绣,梦回春草日初长。

瓷碗试新汤。

笙歌断,情与絮悠扬。石乳飞时离凤怨,玉纤分处露花香。

人去月侵廊。


风入松 其三 桂(宋·吴文英)

兰舟高荡涨波凉。愁被矮桥妨。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

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蝉声空曳别枝长。似曲不成商。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


风入松 其五 邻舟妙香(宋·吴文英)

画船帘密不藏香。飞作楚云狂。傍怀半卷金炉烬,怕暖销、春日朝阳。

清馥晴熏残醉,断烟无限思量。

凭阑心事隔垂杨。楼燕锁幽妆。梅花偏恼多情月,慰溪桥、流水昏黄。

哀曲霜鸿凄断,梦魂寒蝶幽扬。


惜黄花慢 其一 夷则羽菊(宋·吴文英)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殢醉乡。寸心似剪,飘荡愁觞。

潮腮笑入清霜。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

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最断肠。夜深怨蝶飞狂。


高阳台 其三 送王历阳以右曹赴阙(宋·吴文英)
  押阳韵

淝水秋寒,淮堤柳色,别来几换年光。紫马行迟,才生梦草池塘。

便乘丹凤天边去,禁漏催、春殿称觞。过松江,雪弄飞花,冰解鸣珰。

芳洲酒社词场。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

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


高阳台 其四 寿毛荷塘(宋·吴文英)

风袅垂杨,雪销蕙草,何如清润潘郎。风月襟怀,挥毫倚马成章。

仙都观里桃千树,映曲尘、十里荷塘。未归来,应恋花洲,醉玉吟香。

东风晴昼浓如酒,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燕子重来,明朝传梦西窗。

朝寒几暖金炉烬,料洞天、日月偏长。杏园诗,应待先题,嘶马平康。


汉宫春 其三 寿王虔州(宋·吴文英)

怀得银符,卷朝衣归袖,犹惹天香。星移太微几度,飞出西江。

吴城驻马,趁鲈肥、腊蚁初尝。红雾底,金门候晓,争如小队春行。

何用倚楼看镜,算橘中深趣,日月偏长。江山待吟秀句,梅靥催妆。

东风水暖,弄烟娇、语燕飞樯。来岁醉,鹊楼胜处,红围舞袖歌裳。


浪淘沙令 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宋·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风流子 大石(宋·周邦彦)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

绣阁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觞(一作转清商)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词作于词人元祐八年(1093 )调知溧水后三年间,是一首诉说相思怀人的作品。全词由景及情,抒情由隐而显 ,人的心理描绘极为细致周到 。词中怀人,层层深入,有时用对照手法,从双方写来,层次极为清楚。
上片写景,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徘徊于池上,离意中人居处不远,却无法接近。“新绿小池塘”,谓池水新涨 ;“绿”为水色,此宅院中的小池。首句颇得静雅之趣。转到下两句,仍写池水,而静中见动。帘影映入水中,风摇影动,加以水面折光,便成碎影,再着斜阳返照,浮光跃金,景色奇丽。不仅体物尽态极妍,且隐含人情。
“ 羡”字所领四句 ,蕴含在景中的情感略有显露。燕子在旧年筑过巢的屋梁上又来筑巢;土花在前番生过的墙上又生了出来 。主人公所以“ 羡”此二物,是因它们能隔年重临故处,而对比自己此时不能重续旧欢,有人不如物之慨,是为触景生情。这四句形式属“ 带逗对”,词序略有挪移,即以“土花”对“金屋”,尤觉工稳。
“绣阁里,凤帏深几许”,问句,便觉一往情深。“听得理丝簧”即是池上所闻 。以下四句写“丝簧”似是以琴者传情。那声音象怕误了佳期芳信,满怀幽怨无处倾诉 ,故“欲说又休”;本应对酒当歌,但怕近酒 ,故又“未歌先咽”。词情暗由己思人转为写人思己。
换头三句,悬想伊人晚妆停当,待月西厢,正在思念 、盼望自己。“待月“二字表明与上片所写“斜阳”已有一段时间间隔,但仍从对方落笔,词意与上片相续 。不作“遥想”而径写“遥知”,概说心意相通之情。丝簧可闻的地方著一“遥”字,又表现出咫尺天涯之感 。明知她待月西厢,却无法赴会 ,是一苦,连梦魂也不得去她身边,便更苦了。
紧接便是长长一句 :“问何时说与 ,佳音密耗,寄将秦镜 ,偷换韩香?”东汉秦嘉出为吏 ,其妻徐淑因病不能随行 ,嘉乃寄赠明镜、宝钗等物以慰之,此乃“秦镜”出典 ;晋贾充之女私慕韩寿 ,窃御赐异香赠寿,充知其事,即以女妻之,此即“韩香”的出典。这四句意思是在封建礼教禁锢下的情侣发自心灵的呼声 ,它将词情又推进一层 。末句就喊出内心呼声:“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似乎从中作梗,使有情人不得相会的,乃是苍天,不尤人而怨天,可见怨极 ;要求“霎时厮见”,又见渴望之急;便“霎时斯见 ”,于事何补,又见情痴。如此一问,引出至情至性之思。
此词一起以景 ,极清丽,而又突然转折 ;一结以情,极朴厚而又干净利落。整首词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读来既明快又饶有情致,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浣溪沙 其一(宋·周邦彦)

日射敧红蜡蒂香。风乾微汗粉襟凉。碧纱对掩簟纹光。

自剪柳枝明画阁,戏抛莲菂种横塘。长亭无事好思量。


诉衷情令 商调(宋·周邦彦)

堤前亭午未融霜。风紧雁无行。重寻旧日岐路,茸帽北游装。

期信杳,别离长。远情伤。风翻酒幔,寒凝茶烟,又是何乡。


红林檎近 其一 双调(宋·周邦彦)

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

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

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

望虚檐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


丑奴儿/采桑子 大石梅花(宋·周邦彦)

肌肤绰约真仙子,来伴冰霜。洗尽铅黄素面初无一点妆。

寻花不用持银烛,暗里闻香。零落池塘。分付馀妍与寿阳。


西江月(宋·张先)

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檀槽初抱更安详。

立向尊前一行。

小打登钩怕重,尽缠绣带由长。娇春莺舌巧如簧。

飞在四条弦上。


河满子 陪杭守泛湖夜归(宋·张先)

溪女送花随处,沙鸥避乐分行。游舸已如图障里,小屏犹画潇湘。

人面新生酒艳,日痕更欲春长。

衣上交枝斗色,钗头比翼相双。片段落霞明水底,风纹时动妆光

宾从夜归无月,千灯万火河塘。


汉宫春 蜡梅(宋·张先)

红粉苔墙。透新春消息,梅粉先芳。奇葩异卉,汉家宫额涂黄。

何人斗巧,运紫檀、剪出蜂房。应为是、中央正色,东君别与清香。

仙姿自称霓裳。更孤标俊格,非雪凌霜。黄昏院落,为谁密解罗囊。

银瓶注水,浸数枝、小阁幽窗。春睡起,纤条在手,厌厌宿酒残妆。


浣溪沙 其三(宋·晏殊)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


采桑子 其一(宋·晏殊)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

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莫话匆忙。梦里浮生足断肠。


诉衷情令 其三(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①目断: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

【评解】

这首小令,抒写登楼怀远,极有情致。上片描绘红树金菊,秋色如画。下片写水远天长,情思无限。“路茫茫”句以下,“鸿雁”隐露渴盼信息,“无限思量”申叙眷念之殷切,均含而不露。开头写景,着意点染色彩。全词和婉雅丽,极有情味。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 凭高目断 ”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 ,最后以“ 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 ,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 ,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 ,而黄则是稀疏的 ,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 ,用笔疏淡 ,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词之写景正与此境相合。正因为前面所写之景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因此最后点题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望仙门 其二(宋·晏殊)

玉壶清漏起微凉。好秋光。金杯重叠满琼浆。会仙乡。

新曲调丝管,新声更飐霓裳。博山炉暖泛浓香。泛浓香。

为寿百千长。


燕归梁 其一(宋·晏殊)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

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

庆佳会、祝延长。


鹧鸪天(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在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
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脑熏香,沁人心脾。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在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 。“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 。“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瑞脑”,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 。“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在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上片叙事,主写饮酒之实“秋已尽,日犹长”写作者个人对秋的感受 。“仲宣”句用典,以王粲思乡心情自况。王粲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 》,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这两句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犹”、“更”这两个虚词,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在加重描写乡愁。结句是为超脱语。时当深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随分”犹云随便、随意。下片写饮酒之因,是对上片醉酒的说明:本来是以酒浇愁 ,却又故作达观之想 ,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其晚年流寓越中所作,词中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行香子(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其二(宋·杨万里)
  押阳韵

田亩浑无寸尺强,真成水国更山乡。夹江黄去堤堤粟,一望青来谷谷桑。


竹枝歌七首 其一(宋·杨万里)

序:晚发丹阳馆下,五更至丹阳县。舟人及牵夫终夕有声,盖讴吟啸谑,以相其劳者。其辞亦略可辨,有云:“张哥哥,李哥哥,大家著力齐一拖。”又云:“一休休,二休休,月子弯弯照几州。”其声凄婉,一唱众和。因檃括之为《竹枝歌》云。

吴侬一队好儿郎,只要船行不要忙。著力大家齐一拽,前头管取到丹阳。


西江月(宋·柳永)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片绢字难偿。

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

真是白衣卿相。


打鸭(宋·梅尧臣)
  押阳韵

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

秃鸧尚欲远飞去,何况鸳鸯羽翼长。


诉衷情令 眉意(一作黄庭坚诗)(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

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一作光)易成伤(一作恨难忘)

(一作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这首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貌转而深入其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展现了歌女们痛苦的内心世界。
上片首二句写歌女清晨梳妆:“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很长。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 ,尤其是从她描眉作“ 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
下片写歌女内心的愁苦 。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望江南/忆江南(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曾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

长是为花忙。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这是一首以蝴蝶为吟诵对象的咏物词。
开头两句写双双对对的江南蝴蝶在傍晚的阳光下翩翩飞舞。“身似何郎全傅粉”,何郎,何晏。《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此句以人拟蝶,以何郎傅粉喻蝶的外形美 。蝶翅和体表生有各色鳞片和丛毛,形成各种花斑,表面长着一层蝶粉,仿佛是经过精心涂粉装扮的美男子。“心如韩寿爱偷香”,据《世说新语·惑溺 》与《 晋书·贾充传》载,“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为司空掾。充少女贾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通音问,厚相赠结,寿逾垣与之通。午窃充御赐西域奇香赠寿。充僚属闻其香气,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此处也是以人拟蝶,以韩寿偷香喻指蝴蝶依恋花丛、吸吮花蜜的特性。典故随意拈来,妙笔天成,运用得极其生动、贴切。“傅粉”、“偷香”,从外形与内质两方面概写了蝴蝶的美貌与特性,这两句为整首词的词眼。
接着一句“天赋与轻狂 ”,挽住上片,又启迪下片。
“轻狂”者,情爱不专一、恣情放浪也。
下片就“轻狂”二字生发,先写傍晚下了一场小雨,雨一停,浪蝶便度翠穿红地忙乎起来。“薄翅腻烟光”一句体物入微,状写精妙,选词用字准确、熨贴。蝴蝶的粉翅是薄而有些透明的,当它沾上雨水之后,翅上的“粉”便变“腻”了。“烟光”指的是雨后的晚晴夕照。斜阳透过沾水发腻的粉翅,显得朦朦胧胧,宛似笼罩在一片缥缈的烟雾之中了。
轻狂的蝴蝶自有轻狂的朋侣“游蜂”、“飞絮”相伴。蝴蝶伴随狂蜂、飞絮到处宿粉栖香,“长是为花忙”。结句回应了上片的“天赋与轻狂”,以“为花忙 ”的具体意象点出“ 轻狂”。“花”字意蕴双关,亦物亦人。全词一纵一收,上下关合,联密而自然。
欧阳修这首咏蝴蝶词 ,既切合蝶的外形与内质,又不单单滞留在蝶的本身,而是以拟人化手法,将蝶加以人格化,亦蝶亦人,借蝶咏人,通过何郎傅粉与韩寿偷香的故事,维妙维肖地把蝶与人的“天赋与轻狂”、“长是为花忙”的特点巧妙地绾合起来,将何郎、韩寿的禀赋一古脑儿倾注在专以粉翅扇情、以恋花吮蜜为营生的浪蝶身上,把自然的动物性与社会的人性融合为一体,在蝴蝶的形象中集中了风流浪子眠花卧柳、寻欢作乐的种种属性,蝶就成为活脱脱的轻狂男子的化身。反过来,作者又含蓄地讽刺了那些轻狂男子身上过多的动物属性。

浣溪沙 其五(宋·欧阳修)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著薄罗裳。柳丝摇曳燕飞忙。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昼偏长。为谁消瘦损容光


浣溪沙 其八(宋·欧阳修)

灯烬垂花月似霜。薄帘映月两交光。酒醺红粉自生香。

双手舞馀拖翠袖,一声歌已釂金觞。休回娇眼断人肠。


少年游 其二(宋·欧阳修)

肉红圆样浅心黄。枝上巧如装。雨轻烟重,无憀天气,啼破晓来妆。

寒轻贴体风头冷,忍抛弃、向秋光。不会深心,为谁惆怅,回面恨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