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348七絶 3405五律 948七律 1223 2755五排 11七排 1四言 97六言 207古風 26127樂府 247 7 487 8琴操 5 47其他 452
共2755,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续上)
李煜 (3首)
李珣 (1首)
李璟 (1首)
毛文锡 (1首)
皇甫松 (2首)
翁承赞 (1首)
薛能 (2首)
顾夐 (1首)
魏扶 (1首)
刘克庄 (4首)
吴文英 (12首)
周邦彦 (3首)
渔父(一名渔歌子) 其二(唐·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忆江南 其四(唐·李煜)

题注:一名望江南,一名梦江南,一名江南好,一名梦江口,一名望江梅,一名归塞北,一名谢秋娘,一名春去也。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采桑子 其一(唐·李煜)

题注:一名丑奴儿,一名罗敷媚,一名罗敷艳歌。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如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巫山一段云 其二(唐·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①古庙:指巫山神女之庙。青嶂:草木丛生,高耸入云的山峰。
②行宫: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
③妆楼:指宫女的住处。
④云雨朝还暮: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⑤烟花:泛指自然界艳丽的景物。
⑥行客:指途经巫山之过客。

【评解】
这首词,借写孤舟经过巫山的所见所感,抒发怀古伤今之情。上片写船行巫山之所见;下片写由眼前景物而引起对悠悠往事的具体联想。通篇情景相生,抒怀古之情而隐含伤今之意。寓意深远而含蓄。词风清丽委婉。

【集评】
许昂霄《词综》:黄叔旸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满子》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李珣《巫山一段云》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内容与调名相合,写的是巫山景色:古庙靠山,行宫傍水,听到水声,见到山色。由眼前景物联想起悠悠往事:楚国神女,朝云暮雨,景物更换,几经春秋。想到这里,即使不必听到猿啼,也就足以使旅客生愁了。通首怀古,而伤今之意也隐然言外。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啼猿”二语,语浅情深。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况闻猿啼乎?

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 其二(唐·李璟)

手卷真珠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评解】
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李璟的词,已摆脱雕饰的习气,没有晦涩之病。辞语雅洁,感慨深沉。

【集评】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全词情景融为一体,气象雄伟,意境深沉委婉,留有余韵,可称词中之神品,不为过誉。
《漫叟诗话》:李璟有曲云“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非所谓遇知音者。
《诗话总龟》:《翰苑名谈》云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思清句雅可爱。
黄蓼园《蓼园词选》: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引《翰苑名谈》云:清雅可诵。

甘州遍 其一(唐·毛文锡)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襜出长楸。

蔽膝,玉衔头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美人唱,揭调是甘州。

醉红楼,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


浪淘沙二首 其二(唐·皇甫松)

题注:(一作浪淘沙二首 一)。(一作皇甫冉诗)

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笺注》
风雨扁舟,浪惊沙鸟,煞是有情,景色亦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作此题者应推此首为第一绝唱,只写本意,情味无穷。
《别调集》
唐人《浪淘沙》本是可歌绝句,措语亦紧切。调名自后主“帘外雨潺潺”二阕后,竞相沿袭,古调不复弹矣。
《栩庄漫记》
玉茗翁谓前词有沧桑之感,余谓此首亦有受谗畏讥之意,寄托遥深,庶几风人之旨。

采莲子 其二(唐·皇甫松)

题注:一作采莲子二首 二

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棹),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遥被人知半日(年少)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餐樱庑词话》
写出闺娃稚憨情态,匪夷所思,是何妙笔乃尔!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此二首写采莲女子之生活片段,非常生动,有非画笔所能描绘者。盖唐时礼教不如宋以后之严、妇女尚较自由活泼也。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①滟滟:水光摇曳晃动。
②信船流:任船随波逐流。
③无端:无故。

【集评】
万氏《词律》:“竹枝”之音,起于巴蜀。唐人之作,皆言蜀中风景。后人因效其体于各地为之,非古也。皇甫子奇亦有四句体。所用“竹枝”、“女儿”,乃歌时群相随和之声。犹《采莲子》之有“举棹”、“年少”等元遗山《遗山集附录》:皇甫松以《竹枝》、《采莲》排调擅长,而才名逊于诸人。《花间集》所载,亦止短歌小令耳。
况周颐《餐樱庑词话》:写出闺娃稚憨情态,匪夷所思,是何笔妙乃尔。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船动湖光滟滟秋”,“滟滟秋”,指湖光荡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秋”字,不仅写出湖水之色,更点明了采莲季节。“湖光”映秋,怎会泛起“滟滟”之波呢?是因为秋风乍起绿波间?还是因为水鸟掠过湖面?都不是,而是因为“船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是什么“船”,也没有交代船怎样“动”,因而对读者来说,这些都还是谜。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过“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同时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么,莲子抛中没有?小伙子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这些作者都故意避开了,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把笔锋深入到采莲女的内心。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心里埋怨自己太冒失了,为什么不等没人时再抛呢?这“无端”两字透露出姑娘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这首诗清新爽朗,音调和谐,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曹旭)

杨柳枝 其五(唐·翁承赞)

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玉句阑内朱帘卷,瑟瑟丝笼十二楼。


杂曲歌辞 其五 杨柳枝(唐·薛能)
  押尤韵

嫩绿轻悬似缀旒,路人遥见隔宫楼。谁能更近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


柳枝词 其二(唐·薛能)

簪朵事登楼,因挂垂杨立地愁。牵断绿丝攀不得,半空悬著玉搔头。


浣溪沙 其八(唐·顾夐)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赋愁(唐·魏扶)
  押尤韵

白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

愁,迥野,深秋。生枕上,起眉头。闺閤危坐,风尘远游。

巴猿啼不住,谷水咽还流。送客泊舟入浦,思乡望月登楼。

烟波早晚长羁旅,弦管终年乐五侯。


水调歌头 其八 癸卯中秋作(宋·刘克庄)
  押尤韵

老年有奇事,天放两中秋。使君飞榭千尺,缥缈见麟洲。

景物东徐城上,岁月北征诗里,圆缺几时休。俯仰慨今昔,惟酒可浇愁。

风露高,河汉澹,素光流。贾胡野老相庆,四海十分收。

竞看姮娥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衰晚笔无力,谁伴赋黄楼。


沁园春 其二 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宋·刘克庄)

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

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

南来万里何求。因感慨桥公成远游。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只鸡斗酒,谁吊新丘。

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平生客,独羊昙一个,洒泪西州。


八声甘州 雁(宋·刘克庄)
  押尤韵

物微生处远,往还来、非但稻粱求。似爱长安日,怕阴山雪,善自为谋。

个里幸无鸣镝,随意占沙洲。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

昔到衡阳回去,今随阳避地,遍海南头。与西川流寓,彼此各淹留。

未得云中消息,登望乡台了又登楼。江天阔,几行草字,字字含愁。


柳梢青 贺方听蛙八十(宋·刘克庄)

申白苛留。绮园浪出,老不知羞。输与先生,一枝鹤膝,一领羊裘。

便教赐履营丘。争似把、渔竿到头。冷落磻溪,张皇牧野,著甚来由。


浣溪沙 其五(宋·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①玉纤:指女子之手。

【评解】

此为感梦之作。上片写所梦旧游之地、燕归之态,似真似幻,传神于眼;下片抒怀人之情、相思之愁,如泣如诉,缠绵往复。末句尤贵含情言外,渊涵不尽。全词雅丽清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风临夜冷于秋”,贺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难”,皆耐人玩味。
陈洵《海绡说词》:梦字点出所见,惟夕阳归燕,玉纤香动,则可闻而不可见矣。
是真是幻,传神阿堵,门隔花深故也。“春堕泪”为怀人,“月含羞”因隔面,义兼比兴。东风回睇夕阳,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即一梦亦有变迁矣。“秋”字不是虚拟,有事实在,即起句之旧游也。秋去春来,又换一番世界,一“冷”字可思。此篇全从张子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须看其游思飘渺、缠绵往复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句法将纵还收,似沾非着,以蕴酿之思,运妍秀之笔,可平睨方回,揽裾小晏矣。结句尤凄韵悠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梦之作。起句,梦旧游之处。“夕阳”两句,梦人归搴帘之态。换头,抒怀人之情,因落絮以兴起人之堕泪,因行云以比人之含羞。“东风”句,言夜境之凄凉,与贺方回《浣溪沙》结句“东风寒似夜来些”相同。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 ,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 、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 ,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 ”,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 》),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 ,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 ,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 ”“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 ”,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
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今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 ,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 ,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浣溪沙 其六(宋·吴文英)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浣溪沙 其七 题史菊屏扇(宋·吴文英)

门巷深深小画楼。阑干曾识凭春愁。新蓬遮却绣鸳游。

桃观日斜香掩户,蘋溪风起水东流。紫萸玉腕又逢秋。


诉衷情令 其三(宋·吴文英)

片云载雨过江鸥。水色澹汀洲。小莲玉惨红怨,翠被又经秋。

凉意思,到南楼。小帘钩。半窗灯晕,几叶芭蕉,客梦床头。


月中行/月宫春 和黄复庵(宋·吴文英)

疏桐翠井早惊秋。叶叶雨声愁。灯前倦客老貂裘。

燕去柳边楼。

吴宫寂寞空烟水,浑不认、旧采菱洲。秋花旋结小盘虬。

蝶怨夜香留。


江神子/江城子 其一 赋碧沼小庵(宋·吴文英)

长安门外小林丘。碧壶秋。浴轻鸥。不放啼红,流水通宫沟。

时有晴空云过影,华镜里,翳鱼游。

绮罗尘满九衢头。晚香楼。夕阳收。波面琴高,仙子驾黄虬。

清磬数声人定了,池上月,照虚舟。


江神子/江城子 其六 送翁五峰自鹤江还都(宋·吴文英)

西风一叶送行舟。浅迟留。舣汀洲。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

应是离宫城外晚,人伫立,小帘钩。

新归重省别来愁。黛眉头。半痕秋。天上人间,斜月绣针楼。

湘浪莫迷花蝶梦,江上约,负轻鸥。


声声慢 其三 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宋·吴文英)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露柳霜莲,十分点缀成秋。

新弯画眉未稳,似含羞、低护墙头。愁送远,驻西台车马,共惜临流。

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长是惊落秦讴。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

输他翠涟拍甃,瞰新妆、时浸明眸。帘半卷,带黄花、人在小楼。


声声慢 其九 饯魏绣使泊吴江,为友人赋(宋·吴文英)

旋移轻鹢,浅傍垂虹,还因送客迟留。泪雨横波,遥山眉上新愁。

行人倚阑心事,问谁知、只有沙鸥。念聚散,几枫丹霜渚,莼绿春洲。

渐近香菰炊黍,想红丝织字,未远青楼。寂寞渔乡,争如连醉温柔。

西窗夜深剪烛,梦频生、不放云收。共怅望,认孤烟、起处是州。


高阳台 其五 过种山即越文种墓(宋·吴文英)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

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

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荭秋。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种山在现在的绍兴以北,越王勾践灭吴后,杀了功臣文种即埋葬在此。后南宋高宗也曾因误所谗言杀掉功臣岳飞,吴文英写词的感兴当由此起。但这首具有一定豪放情调的词作却不纯粹是咏史,而是咏自己重过种山凭吊的感慨的。
“帆落回潮 ”写傍晚潮回时舟船降帆靠岸,“人归故国”即吴文英重回越王故地 。“山椒感慨重游 ”即在种山山顶心怀感慨再度游观。这三句分别叙述时间 、地点,引出感慨。“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二句紧承感慨抒发 。这里是比喻语,借霜冷而弓断,喻南宋末国事日危 ,自己已经无意于求功立名,“机心已堕沙鸥”是说“机心”不死,即使不用弓箭,沙鸥仍会被自己的猎心惊堕。这典故出自《列子·黄帝篇》的一个故事 。说有个人好鸟,经常与鸥鸟同游,一天父亲让他猎取鸥鸟,鸥鸟就舞而不下。意思是说人如果心动于内,禽鸟是会觉察的。梦窗用这一典故是为了表明自己壮心并未真死 。下面说:“灯前宝剑清风断 ,正五湖、雨笠扁舟。”清风是剑名,灯前照看已经折断的清风宝剑,自己却正驾一叶扁舟,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风雨中遨游五湖。感情沈郁而又放浪形骸,心中自然是有难言隐痛。这里只有五湖游是实笔,其他都是借喻虚笔。结三句:“最无情,岩上闲花 ,腥染春愁。”这里才暗点题,写到思念文种,说:最无情的亦即最有恨的事,是文种墓石岩上的闲花野草,似乎带有剑下血腥之气,染成一片春愁。腥字下得触目惊心。文种是越王赐剑让他自杀的。作者的感慨蕴而不露。上片全属对世事兴亡而发的感慨,沈郁顿挫,含意深长,心情矛盾错杂,但又不正面写一字,必须从更深的层次上去体会。
后片深入写文种昔日的埋葬之处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 ,雾掩山羞。”当日文种墓道的白石路旁有几列苍松,葬后解下系马的缰绳,送葬的玉辇回去 ,雾气香冥,青山也为忠贤之死替越国含羞。古代写忠贤不幸死去,往往记当日雾气四塞,所以该词也这样写 。这几句纯属作者想象之笔。下二句写:“木客歌阑 ,青春一梦荒丘。”这也是用想象的笔写山上的荒凉,“木客歌阑就是李贺《秋来》诗:“秋坟鬼唱鲍家诗”的意思。木客即山鬼,二句的意思是说:秋坟山鬼歌罢,英雄人物的青春一梦就只剩下荒凉的丘墓了。
下三句:“ 年年古苑西风到 ,雁怨啼 、绿水荭秋 。”写种山一带的古林苑,只剩下水边的鸿雁在绿水和秋荭(红蓼花)间哀怨啼鸣。从文种之墓把词境扩展到种山一带的古越林苑。这一层也是梦窗把自己的感慨更扩展开来,从而连系到国家的兴亡。下面三句“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则又递进一层,涉及到南宋末期的现实了 。这里的“ 西北高楼”和《古诗 》“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用词有连系,但同时更是借西北边患 ,指北方遇有强敌而言 。而“几树残烟 ”和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极相类似 。所以梦窗这首词讲“莫登临 ,几树残烟,西北高楼”,其实是陡然转入自己国家的处境,说:不要登山临水吧,所能看到的也不过是疏柳残烟,西北高楼,而看不见长安。最后几句很陡健,也很沉痛。不过这时北方的强大对手已是蒙古人了。
吴文英的这首《高阳台 》,于婉约中呈现出豪放的色彩,爱国感慨深藏其间,可谓别具一格。从词的结构看,先写自己重游种山,在弓折剑残,无可奈何之情后,遨游五湖,因而再来种山。由自己及南宋处境写起,写到朝廷的失策和英雄人物壮志成灰的悲凉,而其中毫无造作的痕迹,这也是艺术构思的高妙。

西江月 登蓬莱阁看桂(宋·吴文英)

清梦重游天上,古香吹下云头。箫声三十六宫愁。

高处花惊风骤。

客路羁情不断,阑干晚色先收。千山浓绿未成秋。

谁见月中人瘦。


唐多令 惜别(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①心上秋:合起来成一“愁”字。两句点明“愁”字来自惜别伤离。
②飕飕:风雨声。这句是说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发出飕飕的秋声。
③年事:往事。这两句是说往事如梦,似花落水流。
④燕辞归: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雁南翔”。 客:作者自称。
淹留:停留。
⑤萦:旋绕。 裙带:指别去的女子。

【评解】

本词就眼前之景,抒离别之情。上片写离愁。诗人满怀愁绪,怕在月明之夜,登楼眺望。下片抒发别情。燕已归来,人却淹留他方。全词构思新颖别致,写得细腻入微。
语言通俗浅近,颇似民歌小调。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所以感伤之本,岂在蕉雨?妙妙。
王士禛《花草蒙拾》:“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滑稽之隽,与龙辅《闺怨》
诗:“得郎一人来,便可成仙去”,同是“子夜”变体。
张炎《词源》:此词疏快,不质实。
陈洵《海绡说词》:玉田不知梦窗,乃欲拈出此阕牵彼就我,无识者,群聚而和之,遂使四明绝调,沉没几六百年,可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犹古乐府之“山上复有山”,合成征人之“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传情,妙语也。“垂柳”二句与《好事近》“藕丝缆船”同意。
“明月”及“燕归”二句,虽诗词中恒径,而句则颇耐吟讽。张叔夏以“疏快”两字评之,殊当。
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 ,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 ”,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 ”。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 ,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 ,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 ,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 ,往事如梦。“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 。以上蕉雨 、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此下为第二段 ,写客中孤寂的感叹。“垂柳”是眼中秋景 ,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 。“ 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 ,十分形象。“垂柳不萦裙带住 ”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谩长是 ,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 ,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却不明说(也无须说),只是埋怨柳丝或系或不系,无赖至极,却又耐人寻味 。“燕辞归 、客尚淹留”句与此三句,又形成比兴关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词第一段对于羁旅秋思着墨较多 ,渲染较详,为后边描写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写字中怀人,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词确有其独到之处。

南乡子 商调(宋·周邦彦)
  押尤韵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沈吟思底事,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少年游 其二 黄钟楼月(宋·周邦彦)

檐牙缥缈小倡楼。凉月挂银钩。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

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


青房并蒂莲 维扬怀古(宋·周邦彦)
  押尤韵

醉凝眸。正楚天秋晚,远岸云收。草绿莲红,□映小汀洲。

芰荷香里鸳鸯浦,恨菱歌、惊起眠鸥。望去帆、一派湖光,棹声咿哑橹声柔。

愁窥汴堤细柳,曾舞送莺时,锦缆龙舟。拥倾国纤腰皓齿,笑倚楼。

空令五湖夜月,也羞照三十六宫秋。正浪吟、不觉回桡,水花风叶两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