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220七絶 1939五律 468七律 673 1569五排 5四言 45六言 107古風 13436樂府 134 6 116 6琴操 1 24其他 187 2
共1939,分61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元稹 (4首)
刘禹锡 (2首)
张祜 (2首)
李商隐 (2首)
李益 (1首)
杜牧 (3首)
王昌龄 (1首)
白居易 (5首)
皮日休 (2首)
罗隐 (1首)
韦庄 (4首)
韩偓 (3首)
刘方平 (1首)
和乐天赠云寂僧(唐·元稹)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欲离烦恼三千界,不在禅门八万条。心火自生还自灭,云师无路与君销。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唐·元稹)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春朝


自责(唐·元稹)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犀带金鱼束紫袍,不能将命报分毫。他时得见牛常侍,为尔君前捧佩刀。


舞腰(唐·元稹)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围炉诗话》
唐人诗意不必在题中。……(王维)《西施篇》之“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着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是为李林甫、杨国忠、韦坚、王鉷辈而作。元微之“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亦是胸中有所不快,适于舞者发之也。

魏宫词二首 其一(唐·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日晚长秋帘外报,望陵歌舞在明朝。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归》
钟云:稍为铜雀事觅一好收场。
《唐诗镜》
中晚绝句多以意胜。刘禹锡长于寄怨,七言绝最其所优,可分昌龄半席。
《唐诗归折衷》
唐云:嘲笑铜台多矣,此作翻案却厚。

秋词二首 其一(唐·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瓜洲闻晓角(唐·张祜)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寒耿稀星照碧霄,月楼吹角夜江遥。五更人起烟霜静,一曲残声遍落潮。


连昌宫(唐·张祜)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龙虎旌旗雨露飘,玉楼歌断碧山遥。玄宗上马太真去,红树满园香自销。


为有(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引用典故:金龟婿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李义山诗集辑评》
何焯曰:此与“悔教夫婿觅封侯”同意,而用意较尖刻。
《李义山诗集笺注》
姚培谦曰:此作细意体贴之词。“无端”二字下得妙,其不言之意应如此。
《玉溪生诗意》
玉溪以绝世香艳之才,终老幕职,晨入昏出,簿书无暇,与嫁贵婿、负香衾者何异?其怨宜也。
《玉溪生诗集笺注》
言外有刺。
《唐绝诗钞注略》
程云:公《镜槛》诗云:“岂能”、“抛断”、“梦听鼓”、“事朝珂”,即“辜负”云云之意。按:据此,似大中六年,补太学博士作。
《诗境浅说续编》
正闺人满志之时,乃转怨金阙之晓钟,破锦帏之同梦:人生欲望,安有满足之期!以诗而论,绮思妙笔,固《香屑集》中佳选也。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写年轻贵妇为丈夫要上早朝而舍弃闺中欢乐的苦恼。“怕”字诗眼,用得极巧。

壬申闰秋题赠鸟鹊(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引用典故:绕树 

绕树无依月正高,邺城新泪溅云袍几年始得逢秋闰,两度填河莫告劳。


逢归信偶寄(唐·李益)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


屏风绝句(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鉴赏辞典》
周昉是约早于杜牧一个世纪,活跃在盛唐、中唐之际的画家,善画仕女,精描细绘,层层敷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著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相传《簪花仕女图》是他的手笔。杜牧此诗所咏的“屏风”上当有周昉所作的一幅仕女图。

“屏风周昉画纤腰”,“纤腰”二字是有特定含义的诗歌语汇,能给人特殊的诗意感受。它既是美人的同义语,又能给人以字面意义外的形象感,使得一个亭亭玉立、丰满而轻盈的美人宛然若在。实际上,唐代绘画雕塑中的女子,大都体型丰腴,并有周昉画美人多肥的说法。倘把“纤腰”理解为楚宫式的细腰,固然呆相;若硬要按事实改“纤腰”作“肥腰”,那就更只能使人瞠目了。说到“画纤腰”,尚未具体描写,出人意外,下句却成“岁久丹青色半销”,—由于时间的侵蚀,屏风人物画已非旧观了。这似乎是令人遗憾的一笔,但作者却因此巧妙地避开了对画中人作正面的描绘。

“荷马显然有意要避免对物体美作细节的描绘,从他的诗里几乎没有一次偶然听说到海伦的胳膀白,头发美—但是荷马却知道怎样让人体会到海伦的美。”(莱辛《拉奥孔》)杜牧这里写画中人,也有类似的手段。他从画外引入一个“鸾发女”。据《初学记》,鸾为凤凰幼雏。“鸾发女”当是一贵家少女。从“玉窗”、“鸾发”等字,暗示出她的“娇娆”之态。但斜倚玉窗、拂尘观画的她,却完全忘记她自个儿的“娇娆”,反在那里“妒娇娆”(即妒嫉画中人)。“斜倚玉窗”,是从少女出神的姿态写画中人产生的效果,而“妒”字进一步从少女心理上写出那微妙的效果。它竟能叫一位妙龄娇娆的少女怅然自失,“还有什么比这段叙述能引起更生动的美的印象呢?凡是荷马(此处请读作杜牧)不能用组成部分来描写的,他就使我们从效果上去感觉到它。诗人呵,替我把美所引起的热爱和欢欣(按:也可是妒嫉)描写出来,那你就把美本身描绘出来了。”(《拉奥孔》)

从美的效果来写美,《陌上桑》就有成功的运用。然而杜牧《屏风绝句》依然有其独创性。“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是从异性相悦的角度,写普通人因见美人而惊讶自失;“拂尘犹自妒娇娆”,则从同性相“妒”的角度,写美人见更美者而惊讶自失。二者颇异其趣,各有千秋。此外,杜牧写的是画中人,而画,又是“丹青色半销”的画,可它居然仍有如此魅力(诗中“犹自”二字,语带赞叹),则周昉之画初成时,曾给人何等新鲜愉悦的感受呢!这是一种“加倍”手法,与后来王安石“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明妃曲》)的名句机心暗合。它使读者从想象中追寻画的旧影,比直接显现更隽永有味。

诗和画有共同的艺术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直观形相的逼真显现是画之所长,诗之所短。所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穷形尽相的描写并不见佳;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动态写来,便有画所难及处;而从美的效果来写美,更是诗之特长。《屏风绝句》写画而充分发挥了诗的特长,就是它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周啸天)

雨(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题注:(一作枫桥)。(一作张祜诗)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启琦曰:晚唐杜牧之,(七绝)得其正变。如《开元寺》、《贵池亭子》、《登乐游原》、《齐安城楼后池》、《寄韩绰判官》、《怀冯秀才》、《洛阳秋夕》、《醉后书寺壁》、《闻笳》等作,俱绝句之佳者。
《碛砂唐诗》
敏曰:怀人之作,不过念彼行旅之艰或睽违之久,皆属钝置。此独还念别时,而无数相思,一笔拈山矣。下更“不忘”二字,宛然在目,曰:暮烟之际,秋雨之馀,过枫桥而握别,情钟吾辈,谁能念此?当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同诵。
《历代诗法》
枫桥不过经过之地,增上“暮烟秋雨”四字,便觉别时耿耿难忘。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此等布置意味,真是绝句中神品,以后唯明高季迪有此耳。
《诗境浅说续编》
唐人送友诗,大抵把酒牵裾,临歧送目,写黯然南浦之怀。此独追忆昔年临别情景,烟雨枫桥,宛然在目,深情积思,等于久要不忘之谊也。

春宫曲(唐·王昌龄)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题注:《唐人绝句》作《殿前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训解》
睹得意之人,望 而不妒,有浑厚意。敖子发曰:唐人作宫词,或赋事,或抒怨,或寓风刺,或其人负才抱志不得于君,流落无聊,托此以自况。如此诗末二句,是言官家又别用一番人,其特恩异数类如此。
《唐诗镜》
人说赐锦袍,决不叠上“春寒”二字,即说“春寒”,决不叠上“帘外”二字,只四字便备极情色。
《唐诗归》
钟云:就事写情写景,合来来无痕,亦在言外,不曾说破,谭云:宠丽语蓄意悲凉,此真悲凉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古今谈宫体诗,辄归仲初,谓括尽内象情景,赋极百篇尔。至机迅不逝,气至不溢,拘纵伸缩,肖像传神,少伯直臻微妙。仲安装如在其范围,终可倪其出没矣。
《唐诗摘钞》
“昨夜”二字,直贯到底。此比人君宠用新进,恩数过隆,而寓意于平阳新宠。前二句又比中比也,著“昨夜”二字,便知出望幸者之口,语脉深婉,不露怨意。
《增订唐诗摘钞》
忆写彼之恩幸,绝不道己愁思,只用“前殿”字,微为逗明耳。末七字刻画承宠精甚,然毒只在一“新”字。
《古唐诗合解》
不寒而赐,赐非所赐,失宠者思得宠之荣,而愈加愁恨。
《唐诗笺要》
蓄意悲凉,真丽真悲。
《说诗晬语》
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昨夜风开露井桃”一章,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思,此求响于弦指外也。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桃开不寒,而特有赐,宜为人妒。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只直写去,时叹羡怨妒,一齐俱见于此。
《唐诗鉴赏辞典》
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纳杨玉环,淫佚无度,诗人以汉喻唐,拉出汉武帝宠幸卫子夫、遗弃陈皇后的一段情事,为自己的讽刺诗罩上了一层“宫怨”的烟幕。更为巧妙的是,诗人写宫怨,字面上却看不出一点怨意,只是从一个失宠者的角度,着力描述新人受宠的情状,这样,“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会”(沈德潜《唐诗别裁》)。
全诗通篇都是失宠者对“昨夜”的追述之词。“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切题中“春”字;露井(没有井亭覆盖的井)旁边的桃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切题中“宫”字。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字面上看来,两句诗只是淡淡地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详和穆的自然景象,触物起兴,暗喻歌女承宠,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开放,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本无远近、高低之分,这里偏说“未央前殿月轮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这个失宠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觉得月是彼处高,尽管无理,但却有情。
后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的歌女,因妙丽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得宠幸。“新承宠”一句,即就此而发。为了具体说明新人的受宠,第四句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露井桃开,可知已是春暖时节,但宠意正浓的皇帝犹恐帘外春寒,所以特赐锦袍,见出其过分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新人受宠之深,显而易见。另外,由“新承宠”三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耳听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其孤寂、愁惨、怨悱之情状,更是可想而知的了。正是因为有见于此,前人评论此诗,多认为是诗人代失宠的旧人抒发妒嫉、怨恨之情的。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不寒而寒,赐非所赐,失宠者思得宠者之荣,而愈加愁恨,故有此词也。”这些说法,尽管不为无见,但此诗的旨义乃叙春宫中未承宠幸的宫人的怨思,从而讽刺皇帝沉溺声色,喜新厌旧。这种似此实彼、言近旨远的艺术手法,正体现出王昌龄七绝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特色。

(崔闽)

叹元九(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豪韵

不入城门来五载,同时班列尽官高。何人牢落犹依旧,唯有江陵元士曹。


三月三日怀微之(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闇销。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秋夜听高调凉州(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韵初调。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泬寥。


闲眠(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


拜表早出赠皇甫宾客(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一月一回同拜表,莫辞侵早过中桥。老于君者应无数,犹趁西京十五朝。


女坟湖(即吴王葬女之所)(唐·皮日休)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万贵千奢已寂寥,可怜幽愤为谁娇。须知韩重相思骨,直在芙蓉向下消。


重题后池(唐·皮日休)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细雨阑珊眠鹭觉,钿波悠漾并鸳娇。适来会得荆王意,秖为莲茎重细腰。


隋堤柳(唐·罗隐)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夹路依依千里遥,路人回首认隋朝。春风未借宣华意,犹费工夫长绿条。


冬夜(唐·韦庄)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睡觉寒炉酒半消,客情乡梦两遥遥。无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


江行西望(唐·韦庄)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引用典故:张翰 鲍昭 

西望长安白日遥,半年无事驻兰桡。欲将张翰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


宜君(一作春)县比卜居不遂留题王秀才别墅二首 其二(唐·韦庄)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明月严霜扑皂貂,羡君高卧正逍遥。门前积雪深三尺,火满红炉酒满瓢。


河清县河亭(唐·韦庄)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引用典故:谷变陵迁 

由来多感莫凭高,竟日衷肠似有刀。人事任成陵与谷,大河东去自滔滔。


建溪滩波心目惊眩余平生溺奇境今则畏怯不暇因书二十八字(唐·韩偓)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长贪山水羡渔樵,自笑扬鞭趁早朝。今日建溪惊恐后,李将军画也须烧。


深院(唐·韩偓)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观林诗话》
李义山云:“小亭闲眠微醉消,山榴海柏枝相交。”韩致尧云:“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映碧芭蕉。”皆微词也。
《唐音戊签》
《文昌杂录》云:《古今注》:蛱蝶大者名“凤子”,偓诗用此。
《诗境浅说续编》
写深闺昼寝,而以妍丽之风景映之,静境中有华贵气。唐树义诗:“行近小窗知睡稳,湘帘如水不闻声。”虽极写静境,而含情在言外,与韩诗略同。
《唐诗鉴赏辞典》
韩偓用一支色彩浓重的画笔写景咏物,创作出不少别开生面的作品。《深院》是其中之一。由为大自然山川的浑灏的歌咏,转入对人的居住环境更为细腻的描写,似乎标志写景诗在唐末的一个重要转机。从此以后,我们就要听到许多“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歌唱了。

“深院”之“深”,似乎不仅是个空间的观念,而且攸关环境气氛。一般说,要幽才能“深”,但诗人笔下却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闹春的小景:庭院内,黄嘴的鹅雏在呷水嬉戏,美丽的蛱蝶在空中飞舞,红色的蔷薇花与绿色的芭蕉叶交相辉映……。作者运用“栀黄”、“腻粉”、“红”、“碧”一连串颜色字,其色彩之繁丽,为盛唐诗作中所罕见。“栀黄”(栀子提炼出的黄色)比“黄”在辨色上更加具体,“腻粉”比“白”则更能传达一种色感(腻)。这种对形相、色彩更细腻的体味和表现,正是韩诗一种特色。诗中遣词用字的工妙不止于此。用两个带“儿”、“子”的缀化词:“鹅儿”(不说鹅雏)、“凤子”(不说蛱蝶),比这些生物普通的名称更带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出小生命的可爱。“唼喋”(shà zhá煞扎)、“轻盈”一双迭韵字,不但有调声作用,而且兼有象声与形容的功用。于鹅儿写其“嘴”,则其呷水之声可闻;于蛱蝶写其“腰”,则其翩跹舞姿如见。末句则将“红蔷薇”与“碧芭蕉”并置,无“映”字而有“映”意。(一本径作“红蔷薇映碧芭蕉”,则点明矣。)凡此种种,足见诗人配色选声、铸词造句的匠心。

看到这样一幅禽虫花卉各得自在的妙景,真不禁要问一声:“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了。但这境中真个“无人”?否,“深院下帘人昼寝”,人是有的,只不过未曾露面罢了。而正因为“下帘人昼寝”,才有这样鹅儿自在、蛱蝶不惊、花卉若能解语的境界。它看起来是“无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他对这眼前景物的热爱。同时,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而这,才是此诗经得起反复玩味的奥妙之所在。

这种热烈的外观掩饰不住内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心境。韩偓在唐末是一个有气节操守的人,以不肯附“逆”而遭忌,在那种“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乱世,这样的“深院”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逋逃薮。我们不当只看到那美艳而平和的景致,还要看到一颗并不平和的心。那“昼寝”的人大约是中酒而卧吧。也许,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阕恰好是此诗的续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周啸天)

寄禅师(唐·韩偓)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从无入有云峰聚,已有还无电火销。销聚本来皆是幻,世间闲口漫嚣嚣。


送别(唐·刘方平)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华亭霁色满今朝,云里樯竿去转遥。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大历诗略》
词气轻柔,疑亦送闺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