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220七絶 1939五律 468七律 673 1569五排 5四言 45六言 107古風 13436樂府 134 6 116 6琴操 1 24其他 187 2
共13436,分33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续上)
杜荀鹤 (5首)
柳宗元 (1首)
沈佺期 (4首)
温庭筠 (4首)
王勃 (1首)
王昌龄 (3首)
王维 (2首)
白居易 (36首)
寄益阳武灌明府(唐·杜荀鹤)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县称诗人理,无嫌日寂寥。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

月满弹琴夜,花香漉酒朝。相思不相见,烟水路迢迢。


题历山舜祠(唐·杜荀鹤)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题注:山有庙,呼为帝二子,多变妖异,为时所敬。

昔舜曾耕地,遗风日寂寥。世人那肯祭,大圣不兴妖。

殿宇秋霖坏,杉松野火烧。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


山中寡妇(一作时世行)(唐·杜荀鹤)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藏海诗话》
老杜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此言贫不露骨。如杜倚鹤“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青柴带叶烧”,盖不忌当头,直言穷愁之迹,所以鄙陋也。切忌当头,要影落出。
《诗林广记》
此诗备言民生之憔悴,国政之烦苛,可谓曲尽拭情矣。采民风者,观之其能动心否乎?
《瀛奎律髓》
荀鹤诗至此俗甚,而三四格卑语率,最是“废来”、“荒后”。似此者不一,学晚唐皆以为式,予心盖不然之。尾句语俗似诨,却切。
《五朝诗善鸣集》
大似“东邻扑枣”之诗,自是君家诗法。
《围炉诗话》
开成已后,诗非一种,不当概以晚唐视之。如“时挑野菜和根煮”、“雪满长安酒价高”之类,极为可笑。
《初白庵诗评》
一变樊川家法,但要说得爽快,此学香山而失之肤浅者。
《瀛奎律髓汇评》
冯舒:直写时事,然亦伤粗浅。纪昀:虽切而太尽,便非诗人之致。又云:五、六尤粗鄙。无名氏(甲):前六句叙事,而总括在末句,不独为一人也。诗与少陵气脉相通,岂非小杜贤子耶!
《唐诗析类集训》
总以首句“兵”字作主脑,死守以兵,征徭亦以兵耳。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1)蓬茅:茅草盖的房子。(2)麻苎:即苎麻。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3)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4)和:带着,连。(5)旋斫:现砍。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6)征徭:赋税、徭役。

赠元上人(唐·杜荀鹤)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多少僧中僧行高,偈成流落遍僧抄。经窗月静滩声到,石径人稀藓色交。

垂露竹黏蝉落壳,窣云松载鹤栖巢。煮茶童子闲胜我,犹得依时把磬敲。


小松(唐·杜荀鹤)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何庆善)

寄韦珩(唐·柳宗元)
  押豪韵

引用典故:解网 行苇 

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回眸炫晃别群玉,独赴异域穿蓬蒿。

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桂州西南又千里,漓水斗石麻兰高。

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

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枹(一作桴)鼓手所操。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

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瀄汩盈颠毛。

君今矻矻又窜逐,辞赋已复穷诗骚神兵庙略频破虏,四溟不日清风涛。

圣恩倘忽念行苇,十年践蹈(一作踏)久已劳。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

愿言未果身益老,起望东北心滔滔。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韩柳诗选》
奇崛之气亦略与昌黎同,然韩诗岛爽,柳诗沉邡,若老杜则兼之矣。

洛阳道(唐·沈佺期)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一作孙逖诗)(唐·沈佺期)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

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评选》
本色风光。云卿诗得此,脱去自家蹊径尽矣。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看他故用“东”字、“南”字、“西”字作章法,使读皆心头眼头,便有争流竞秀之观,真为奇绝笔墨也。只此“饶”、“借”二字,便伍杀他人无数拖笔沓墨,想见先生手法之高妙(“行乐光辉”二句下)。
《唐诗成法》
总结中四,其明暗分合,起结照应,无不可法者。
《唐诗笺注》
此等诗、句句清新,字字秾丽,细读一过,便当令人口香十日。

守岁应制(唐·沈佺期)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南渡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招摇。天子迎春取今夜,王公献寿用明朝。

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宜将岁酒调神药,圣祚千春万国朝。


登瀛州南城楼寄远(唐·沈佺期)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层城起丽谯,凭览出重霄。兹地多形胜,中天宛寂寥。

四荣摩鹳鹤,百拱厉风飙。北际(一作尽)燕王馆,东连秦帝桥。

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傲睨非吾土,踌躇适远嚣。

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谣


过西堡塞北(唐·温庭筠)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浅草乾河阔,丛棘废城高。白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

霜清彻兔目,风急吹雕毛。一经何用厄,日暮涕沾袍。


经旧游(一作怀真珠亭)(唐·温庭筠)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于此见娇娆香灯怅望飞琼鬓,凉月慇勤碧玉箫。

屏倚故窗山六扇,柳垂寒砌露千条。坏墙经雨苍苔遍,拾得当时旧翠翘。


送客(一作途中)偶作(唐·温庭筠)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石路荒凉接野蒿,西风吹马利如刀。小桥连驿杨柳晚,废寺入门禾黍高。

鸡犬夕阳喧县市,凫鹥秋水曝城壕。故山有梦不归去,官树陌尘何太劳。


雪二首 其二(唐·温庭筠)
  五言排律 押萧韵

砚水池先冻,窗风酒易消。鸦声出山郭,人迹过村桥。

稍急方萦转,才深未寂寥。细光穿暗隙,轻白驻寒条。

草静封还折,松攲堕复摇。谢庄今病眼,无意坐通宵。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唐·王勃)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塞下曲四首 其二(唐·王昌龄)
  押豪韵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今古,白骨乱蓬蒿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解》
未言意气高者安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少伯慧心甚灵,神力亦劲。此篇及《少年行》与新乡此题诗极简、极纵、极古、极新,俱在汉魏之间。吴山民曰:格古气雄,起二句实境。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1、黯黯:同“暗暗”;
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3、咸:都。
【简析】: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失题(唐·王昌龄)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归》
钟云:终古之感,伤心事后,垂戒事前。六句诗能深婉则妙矣。悲壮者极难为工,惟少陵最长,此作近之。谭云:高达夫“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妙在闷气不言;此诗“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妙在开口明怨。
《载酒园诗话又编》
王江宁诗,其美收之不尽,“奸雄乃得忐”一篇尤是集中之冠。“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每一读之,觉皇甫郦之论董卓、张九龄之议禄山、李湘之策庞勋,千载恨事,历历在目,真天地间有数语言。
《唐诗别裁》
岂指张曲江欲诛安禄山事耶?
《诗比兴笺》
此所谓“一人计不用”,即彼诗之“龙城飞将”也,其指忠嗣乎?忠嗣身佩四节,控制万里,为国长城,数上言禄山有异志。使明皇用其言,则渔阳之祸不作。故诗叹边臣之用舍,关天下之安危也。

城傍曲(唐·王昌龄)

秋风鸣桑条,草白狐兔骄。邯郸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

射杀空营两腾虎,回身却月佩弓弰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广选》
壮武如题。
《唐诗直解》
莫寻其趣,亦有一种气骨。
《唐诗解》
此见城傍猎客而赋其事,言木落草拈,狐兔狡健,猎者乘醉而来,手接皂雕,箭联双虎,向月而归,得意如此。
《唐诗选》
玉遮曰:造语奇崚。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从猎客实境写就一幅观猎图。不纤不诡,意味沉涵。李梦阳曰:悲壮,真盛唐风韵。
《唐诗别裁》
犹《齐风》“子之还”、“卢令令”等篇。
《网师园唐诗笺》
豪气。
《唐贤清雅集》
简古有馀味,妙本《国风》。

出塞(唐·王维)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题注:题下一有作字。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

引用典故:霍嫖姚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笺注唐诗》
先生诗温厚和平之气溢于言表,而其神俊逸,其势矫健,少陵而外,罕有为之匹者。
《全唐诗说》
“居延城外猎天骄”一首佳甚,非两“马”字犯,当足压卷。
《批选唐诗》
不著事理意趣,而声韵宏伟,正是近体。
《诗薮》
“居延城外”甚有古意,与“卢家少妇”同,而音节太促,语句伤直,非沈之比也。
《唐诗镜》
三四妙得景色,极其雄浑,而不见雄浑之迹。诗至雄浑而不肥,清瘦而不削,斯为至矣。
《汇编唐诗十集》
仲言云:王元美欲取此为盛唐第一,恨其叠二“马”字,余复恨其连连失粘,然骨力雄浑,不失为开、天名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起劲而浑,次平而壮,三典而工,结讽而厚。周启琦曰:仲眉吐婉,转蕴生风,即渴虹下饮玉池,不过是也。
《唐风定》
唐人关塞、宫河罕有入七言律者,右丞此篇,千秋绝调,文房《上阳》次之。
《唐诗评选》
自然缜密之作,含意无尽,端自《三百篇》来,次亦不失《十九首》,不可以两押“马”字病之。意写张泉边事,吟之不觉。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看他起笔“居延城外”闪字,三四“暮”字、“时”字、“秋”字、“好”字,却似一道紧急边报然。
《五七言今体诗钞》
右丞尝为御史,使塞上,正其中年才气极盛之时。此作声出金石,有麾斥八极之概矣。
《唐七律选》
二“马”字偶不检,无碍高句,似成语椎炼而无斧煅之迹。
《唐贤三昧集笺注》
气体甚好,然却不是声从屋瓦上震者,此雅笔俗笔之分,精气粗气之别,辨之。虚字多用固不可,亦不能全不用。斟酌得宜,是在善学。唐人以音节为主,故不拘平仄,第七句用三叠名法,倍见挥斥,此秘旨也。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评:三四峭健,纯用生笔,作使繁结亦作意,错落矫秀。
《唐诗别裁》
上言疆埸有警,下言命将出师。一结得“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意。
《昭昧詹言》
此是古今第一绝唱,只是声调响入云霄。
《唐宋诗举要》
方曰: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
《唐诗鉴赏辞典》
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番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唐宋诗举要》引)这段评论是中肯的。
(吴小林)

叹白发(唐·王维)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夜送孟司功(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浔阳白司马,夜送孟功曹。江闇管弦急,楼明灯火高。

湖波翻似箭,霜草杀如刀。且莫开征棹,阴风正怒号。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宋诗醇》
一气旋折,全以神行,不知是情是景,笔墨之痕俱化。五律中此种境界开自老杜,意到笔随,非可以规仿而得者也。
《诗式》
送孟司功有一“夜”字、须从“夜”字写去,然后切题。发句上句先写主人,下句入孟同功,即出“夜送”二字。颔联写景,不特切“夜”字,且切浔阳,又非有意刻划,而自得神味。颈联写景兼写情。盖送司功而湖波正翻,以似箭状之,言其险恶也;霜草欲杀而以如刀状之,言其萧瑟也。对司功言俾戒于行也,已起落句。落句“且莫”二字承上意来,言姑漫前去,下句却明言风色正恶矣。此结法含情不尽格也。[品]雅健。

新春江次(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浦乾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

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莫怪珂声碎,春来五马骄。


自题(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

傍看应寂寞,自觉甚逍遥。徒对盈尊酒,兼无愁可销。


劝酒十四首 何处难忘酒七首 其五(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何处难忘酒,军功第一高。还乡随露布,半路授旌旄。

玉柱剥葱手,金章烂椹袍。此时无一盏,何以骋雄豪。


劝酒十四首 不如来饮酒七首 其七(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莫入红尘去,令人心力劳。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不如来饮酒,稳卧醉陶陶。


冬初酒熟二首 其二(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黄绮 

酒熟无来客,因成独酌谣。人间老黄绮,地上散松乔。

忽忽醒还醉,悠悠暮复朝。残年多少在,尽付此中销。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水南秋一半,风景未萧条。皂盖回沙苑,蓝舆上洛桥。

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


送人贬信州判官(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地僻山深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不唯迁客须恓屑,见说居人也寂寥。

溪畔毒沙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


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感谢(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桐遇知音 

一从簪笏事金貂,每借温颜放折腰。长觉身轻离泥滓,忽惊手重捧琼瑶。

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他日秉钧如见念,壮心直气未全销。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全唐诗佳句赏析》
①马因句:有一人到街市上去卖骏马,三个早市都没有卖掉,就去找伯乐(孙阳),说明来由,请伯乐到市上去看看这匹马,走后再回过头看看。于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在伯乐还顾以后,此马即以十倍的价钱卖出。(见《战国策·燕策二》)后遂以“伯乐一顾”、“伯乐一盼”、“伯乐顾”、“一顾重”、“一顾荣”等比喻受到名家的推荐和赏识。②桐遇句:《后汉书·蔡邕传》载:“吴人有烧桐以爨(Cuān,烧火做饭)者,邕闻火裂之声,知其良木,因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用“焦尾琴、焦尾、焦琴、焦桐”等指美琴或比喻良才未被赏识。这里喻指遇到知音。 ③裴常侍:指裴次元,时任江西观察使。原诗是一首七律。这两句是写感谢裴常侍的知遇之恩。连用典故,抒情写意,不觉其赘,见其运笔技巧之高妙。

初到洛下(一作阳)闲游(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汉庭重少身宜退,洛下闲居迹可逃。趁伴入朝应老丑,寻春放醉尚粗豪。

诗携綵纸新装卷,酒典绯花旧赐袍。曾在东方千骑上,至今躞蹀马头高。


池鹤二首 其一(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五凤楼晚望(六年八月十日作)(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

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


马上晚吟(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人少街荒已寂寥,风多尘起重萧条。上阳落叶飘宫树,中渡流澌拥渭桥。

出早冒寒衣挍薄,归迟侵黑酒全消。如今不是闲行日,日短天阴坊曲遥。


醉送李二十常侍赴镇浙东(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靖安客舍花枝下,共脱青衫典浊醪。今日洛桥还醉别,金杯翻污麒麟袍

喧阗夙驾君脂辖,酩酊离筵我藉糟。好去商山紫芝伴,珊瑚鞭动马头高。


谕亲友(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适情处处皆安乐,大抵园林胜市朝。烦闹荣华犹易过,优闲福禄更难销。

自怜老大宜疏散,却被交亲叹寂寥。终日相逢不相见,两心相去一何遥。


喜杨六侍御同宿(一喜下有与字)(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岸帻静言明月夜,匡床闲卧落花朝。二三月里饶春睡,七八年来不早朝。

浊水清尘难会合,高鹏低鴳各逍遥。眼看又上青云去,更卜同衾一两宵。


吴秘监每有美酒独酌独醉但蒙诗报不以饮招辄此戏酬兼呈梦得(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蓬山仙客下烟霄,对酒唯吟独酌谣。不怕道狂挥玉爵,亦曾乘兴解金貂

君称名士誇能饮,我是愚夫肯见招赖有伯伦为醉伴,何愁不解傲松乔。


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兼寄继之待价二相府(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

时和始见陶钧力,物遂方知盛圣朝。双凤栖梧鱼在藻,飞沈随分各逍遥。


梦得前所酬篇有鍊尽美少年之句因思往事兼咏今怀重以长句荅之(唐·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鍊尽少年成白首,忆初相识到今朝。昔饶春桂长先折,今伴寒松取后凋

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声华宠命人皆得,若个如君历七朝


重到城七绝句 恒寂师(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旧游分散人零落,如此伤心事几条。会逐禅师坐禅去,一时灭尽定中消。


湖上闲望(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藤花浪拂紫茸条,菰叶风翻绿剪刀。闲弄水芳生楚思,时时合眼咏离骚。


题诗屏风绝句(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序:十二年冬,微之犹滞通州,予亦未离湓上,相去万里,不见三年,郁郁相念,多以吟咏自解。前后辱微之寄示之什,殆数百篇,虽藏于箧中,永以为好,不若置之座右,如见所思。繇是掇律句中短小丽绝者,凡一百首,题录合为一屏风,举目会心参,若其人在于前矣。前辈作事,多出偶然。则安知此屏不为好事者所传,异日作九江一故事尔?因题绝句,聊以奖之。

相忆采君诗作障,自书自勘不辞劳。障成定被人争写,从此南中纸价高。


赠谈客(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上客清谈何亹亹,幽人闲思自寥寥。请君休说长安事,膝上风清琴正调。


西楼喜雪命宴(唐·白居易)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宿云黄惨澹,晓雪白飘飖。散面遮槐市,堆花压柳桥。

四郊铺缟素,万室甃琼瑶银榼携桑落,金炉上丽谯。

光迎舞妓动,寒近醉人销。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裤谣


月夜登阁避暑(唐·白居易)
  押萧韵

引用典故:独善 

旱久炎气盛,中(去声)人若燔烧。青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开襟当轩坐,意(一作神)泰神(一作意)飘飘。

回看归路傍,禾黍尽枯焦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有木诗八首 其七(唐·白居易)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韵语阳秋》
白乐天赋《有木》八章,其六章托弱柳、樱桃、枳橘、杜梨、野葛、水柽以讽在位者,至第七章则曰:“有木名凌宵,擢秀非孤标……疾风从东来,吹折不终朝。”专又以讽附丽权势者。

栽杉(唐·白居易)
  押萧韵

引用典故:寒不凋 

劲叶森利剑,孤茎挺端标。才高四五尺,势若干青霄。

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病夫卧相对,日夕闲萧萧。

昨为山中树,今为檐下条。虽然遇赏玩,无乃近尘嚣。

犹胜涧谷底,埋没随众樵。不见郁郁松,委质山上苗。


枯桑(唐·白居易)
  押萧韵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唐·白居易)
  押豪韵

题注:自此后诗到杭州后作

鳏茕心所念,简牍手自操。何言符竹贵,未免州县劳。

赖是馀杭郡,台榭绕官曹。凌晨亲政事,向晚恣游遨。

山冷微有雪,波平未生涛。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直下江最阔,近东楼更高。烦襟与滞念,一望皆遁逃。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全唐诗佳句赏析》
水心①如镜面千里②无纤毫③
①千里:形容遥远。 ②水心:水中央。 ③纤毫:极其细微。
原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初任杭州刺史时。这两句是说,登楼能看到很远的地方,那里水中央平静如镜,纤毫之波纹都没有。晚秋时节天高气爽,江南水上景象如画。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唐·白居易)
  押豪韵

夏闰秋候早,七月风骚骚。渭川烟景晚,骊山宫殿高。

丹殿子司谏,赤县我徒劳。相去半日程,不得同游遨。

到官来十日,览镜生二毛。可怜趋走吏,尘土满青袍。

邮传拥两驿,簿书堆六曹。为问纲纪掾,何必使铅刀。


秋题牡丹丛(唐·白居易)
  押萧韵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渭村雨归(唐·白居易)
  押萧韵

渭水寒渐落,离离蒲稗苗。闲傍沙边立,看人刈苇苕。

近水风景冷,晴明犹寂寥。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萧条独归路,暮雨湿村桥。


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唐·白居易)
  押豪韵

风头向夜利如刀,赖此温炉软锦袍。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

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


板桥路(唐·白居易)
  押萧韵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正月三日闲行(唐·白居易)
  押萧韵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老学庵笔记》
故都里巷闲人,言利之小者,曰“八文十二”,谓“十”为“谌”,盖语急,故以平声呼之。白傅诗曰:“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则诗亦以“十”为“湛”矣。
《升庵诗话》
唐人诗句,不厌雷同,绝句尤多,试举其略。如……内乐天诗:“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刘禹锡云:“春城三百九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
《师友诗传续录》
问:诗中用古人及数目,病其过多,若偶一用之,亦谓之“点鬼簿”、“算博士”耶?答: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何勿呆相耳。所云“点鬼簿”,亦忌堆垛。高手驱使,自不觉耳。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此亦乐天纯熟之境,然效之易成一种浅傅敷衍之格。
《石园诗话》
香山《初到忠州》云:“吏人生硬都如鹿,市井萧疏只抵村。”《馀杭形胜》云:“绕郭荷花三千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正月三日闲行》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忠州、杭州、苏州之风景,两句包括,如在目前。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唐·白居易)
  押豪韵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

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默默(一作然)心自问,于国有何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