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220七絶 1939五律 468七律 673 1569五排 5四言 45六言 107古風 13436樂府 134 6 116 6琴操 1 24其他 187 2
共13436,分3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续上)
李白 (9首)
李益 (2首)
李贺 (4首)
杜牧 (15首)
杜甫 (45首)
观放白鹰二首 其一(唐·李白)
  五言绝句 押豪韵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其九(唐·李白)
  七言绝句 

题注:永王璘,明皇子也。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反,诏璘领山南、岭南、黔中、江南四道节度使。十一月,璘至江陵,募士得数万,遂有窥江左意。十二月,引舟师东巡。

引用典故:东海桥 汉武射蛟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赠华州王司士(唐·李白)
  押豪韵

引用典故:赠宝刀 

淮水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须赠宝刀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唐·李白)
  押萧韵

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

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唐·李白)

引用典故:广陵涛 

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因誇楚太子,便睹广陵涛

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前途傥相思,登岳一长谣。


送殷淑三首 其一(唐·李白)
  押萧韵

海水不可解,连江夜为潮。俄然蒲屿阔,岸去酒船遥。

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天明尔当去,应便有风飘。


焦山望寥山(唐·李白)
  押萧韵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綵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唐·李白)
  押豪韵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上元夫人(唐·李白)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

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兰陵僻居联句(唐·李益)
  五言排律 押萧韵

潘岳闲居赋,陶潜独酌谣。二贤成往事,三径是今朝(广宣)

生幸逢唐运,昌时奉帝尧。进思谐启沃,退混即渔樵(益)

蠹简封延阁,彫阑閟上霄。相从清旷地,秋露挹兰苕(羔)


答郭黄中孤云首章见赠(唐·李益)
  押萧韵

孤云生西北,从风东南飘。帝乡日已远,苍梧无还飙。

已矣玄凤叹,严霜集灵苕。君其勉我怀,岁暮孰不彫。


感春(唐·李贺)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北郭骚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画角东城(唐·李贺)
  五言律诗 

河转曙萧萧,鸦飞睥睨高。帆长摽越甸,壁冷挂吴刀。

淡菜生寒日,鲕鱼噀白涛。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


古悠悠行(唐·李贺)
  押萧韵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秦桥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昌谷集注》
《易》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又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则宪宗之妄求长生,由不明始终昼夜之理也。日月递更,流风不异,古今岂有尽期耶?陵谷之变,是即消长之常。莫高如秦桥,而鱼沫可吹;莫坚如铜柱,而流浪可消。足知世间未有久而不化之事。谁谓长生真可致乎?
《李长吉歌诗汇解》
昼夜循环,无有穷尽。以千岁之久,而达人观之,一如风飘之疾速。海沙之细,经历多年长大成石;秦王造桥之处,又见群鱼吹沫其间。桑田沧海,洵有之矣。汉武所立铜柱,原以为长生之计。今年远代更,铜柱亦销灭不存。夫以武帝之雄才大略,欲求长生于世间尚不可得,况他人乎?此诗盖以讽也。

感讽六首 其四(唐·李贺)

青门放弹去,马色连空郊。何年帝家物,玉装鞍上摇。

去去走犬归,来来坐烹羔。千金不了馔,貉(一作格)肉称盘臊。

试问谁家子,乃老(一作云)能佩刀。西山白盖下,贤俊寒萧萧。


鹦鹉(唐·杜牧)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引用典故:三缄 

华堂日渐高,雕槛系红绦。故国陇山树,美人金剪刀。

避笼交翠尾,罅嘴静新毛。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寄李播评事(唐·杜牧)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引用典故:大翼 子列 

子列光殊价,明时忍自高。宁无好舟楫,不泛恶风涛。

大翼终难戢,奇锋且自韬。春来烟渚上,几净雪霜毫。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其一(唐·杜牧)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引用典故:贾马 萧曹 

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圭璋捧赭袍。舐笔和铅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

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


送国棋王逢(唐·杜牧)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霍嫖姚 周柱史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竹庄诗话》
《懒真子》云:此杜牧之《赠国手王逢》诗也。或云:此真赠国手诗也。棋贪必败,怯又无功。“羸形暗去”,则不贪也;“猛势横来”,则不怯也。故曰:高棋诗也。魏收尝云:“棋于贪、勇之际,所得多矣。”“七十更万日”者,牧之时年四十二三,得至七十,犹有万日云。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这首诗是杜牧送给当时的围棋高手王逢的。诗中描写了最理想的下棋环境,其实这也是诗人心目中棋艺的最高境界。诗人借用典故,用形象化的语言阐说围棋理论,这也是作者下棋心得,颇为精辟,表明诗人棋艺不凡。诗人最后表明了自己对围棋的热爱,在有生之年,还能有很多时间和国手手谈消日,此生足矣。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唐·杜牧)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悬旌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杜与裴俱为宣州判官,是时杜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将归京,裴却弃官游舒州,故杜送之以是诗。一写时,二写别,三写舒州路,四写归京路,甚明(首四句下)。问:杜、裴既称一色,然则诗何不用弹冠事耶?因此一问,忽然悟其五六之妙。言裴去志高如冥鸿,既是杜所甚明,杜又初归,心如悬旌,未必遂容论荐,所以欲同归而且不得也。末句反明宣州官中连岁欢握可知(末四句下)。
《唐宋诗举要》
格调既高,语皆隽拔。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且看它是怎样着笔的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三、四两句又展示了两幅美景:“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象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写道:“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去了,想到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多么寂寞啊!

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呢?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花鸟画中有一种“背衬”的技法,就是在画绢的背面著上洁白的铅粉,使正面花卉的色彩越发娇艳动人。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周锡)

长安秋望(唐·杜牧)
  五言绝句 押豪韵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后山诗话》
世称杜牧“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为警绝。而子美才用一句,语益工,曰“千崖秋气高”也。
《休斋诗话》
予初喜杜紫微“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语,已乃知出于老杜“千崖秋气高”,盖一语领略尽秋色也。然二家言岩崖间秋气耳,犹未及江天水国气象宏阔处。
《石洲诗话》
诗不但因时,抑且因地。如杜牧之云:“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此必是陕西之终南山。若以咏江西之庐山、广东之罗浮,便不是矣。
《唐诗鉴赏辞典》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刘学锴)

过田家宅(唐·杜牧)
  五言绝句 押豪韵

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


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红烛短时羌笛怨,清歌咽处蜀弦高。万里分飞两行泪,满江寒雨正萧骚。


赤壁(一作李商隐诗)(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引用典故:二乔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彦周诗话》
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注解选唐诗》
后二句绝妙。众人咏赤壁,只喜当时之胜,杜牧之咏赤壁独忧当时之败,其意曰:东风若不助周郎,黄盖必不以火攻胜曹操,使曹操顺流东下,吴必亡,孙仲谋必虏,大小乔必为俘获,曹操得二乔必以为妾,置之铜雀台矣。
《诗薮》
晚唐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皆宋人议论之祖。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弼为用事体。胡云轩云:(学究论诗)益不知诗家播弄圆融之妙矣。盖“东风不与”、“春深”数字,含蓄深窈。人不识牧之以滑稽弄辞,每每雌黄之。
《诗筏》
牧之此诗,盖嘲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天与东风之便,则周郎不能纵火,城亡家破,二乔且将为俘,安能据有江东哉?牧之诗意……唯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藉,增人百感,此正风人巧于立言处。
《春酒堂诗话》
杜牧之咏赤壁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今古传诵。容少时,大人尝指示曰:“此牧之设词也,死案活翻。”
《围炉诗话》
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如牧之《赤壁》……用意隐然,最为得体……许彦同乃曰:“此战系社稷兴亡,只恐捉了二乔,措大不识好恶。”宋人不足与言诗如此。
《载酒园诗话》
小杜《赤壁》诗,古今脍炙,渔隐独称其好异……详味诗旨,牧之实有不满公瑾之意。牧尝自负知兵,好作大言,每借题自写胸怀,尺量寸度,岂所以阅神骏于牝牡骊黄之外!(黄白山评:唐人妙处,正在随拈一事,而诸事俱包括其中。若如许(彦周)意,必要将“社稷存亡”等字面真正写出,然后赞其议论之纯正。具此诗解,无怪宋诗远隔唐人一尘耳!
《而庵说唐诗》
《道山清话》云:“此诗正佳,但颇费解说。”此诗有何难解?既解不出,又在何处见其佳?正是说梦。“折戟沉沙”,言魏、吴昔日相战于此。“铁未销”,见去唐不远。似必要认,乃自将折戟磨洗乎?牧之春秋,在此七个字内。意中谓:“魏武精于用兵,何至大败?周郎才算,未是魏武敌手,又何获此大胜?”一似不肯信者,所以要认。子细看来,果是周郎得胜。虽然是胜魏武,不过一时侥幸耳。下二句,言周郎当时,亏煞了东风,所以得施其火攻之策,若无东风,则是不与便,见不惟不能胜魏,江东必为魏所破,连妻子俱是魏家的,大乔、小乔贮在铜雀台上矣。牧之盖精于兵法者。
《唐诗别裁》
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
《一瓢诗话》
“春深”二字,下得无赖,正是诗人调笑妙语。
《唐诗笺注》
“认”字妙。怀古深情,一字传出;下二句翻案,亦以“认”字生出。
《四库全书总目》
(许)顗议论多有根柢,品题亦具有别裁。唯讥杜牧《赤壁》诗不说社稷存亡,唯说二乔,不知大乔孙策妇,小乔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变其词耳。顗遽诋为“不识奸恶”,殊失牧意。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意思翻新,可当《史记》。
《历代诗话考索》
彦周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
《唐人绝句精华》
大抵诗人每喜以一琐细事来指点大事。即如此诗,二乔不曾被捉去,固是一小事,然而孙氏霸权,决于此战,正与此小事有关,家国不保,二乔又何能安然无恙?二乔未被捉去,则家国巩固可知。写二乔正是写家国大事。且以二乔立意,可以增加诗之情趣,其非翻案,好异以及滑稽弄碎,断然可知。至叠山所谓死中求活,盖论《乌江》诗则合,《乌江》诗谓项羽尚可回江东以图再起,乃于万无可为之中犹谓有可为,故曰“死中求活”,但不可以论此诗。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沈祖棻)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注解选唐诗》
情虽切而辞不露。
《唐诗品汇》
刘云:韩之风致可想,书记薄幸自道耳。
《升庵诗话》
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寄扬州韩绰判官》云“秋尽江南草未凋”,俗本作“草木凋”。秋尽而草木凋,自是常事,不必说也;况江南地暖,草本不凋乎!此诗杜牧在淮南而寄扬州者,盖厌淮南之摇落,而羡江南之繁华。若作“草木凋”,则与“青山明月”、“玉人吹箫”不是一套事矣。余戏谓此二诗(另一指《江南春》)绝妙,“十里莺啼”,俗人添一撇坏了;“草未凋”,俗人减一画坏了。甚矣,士俗不可医也!
《批点唐音》
优柔平实,有似中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胡次焱曰:对草木凋谢之秋,思月桥吹箫之夜,寂寞之恋喧哗,始不胜情。“何处”二字最佳。陆时雍曰:杜牧七言绝句,婉转多情,韵亦不乏,自刘梦得以后一人。牧之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素恋其景物奇美。此不过谓韩判官当此零落之候,教箫于月中,不知“二十四桥”之夜在于何处?含无限意绪耳。
《唐诗摘钞》
作“草未凋”,本句始有意;若作“木”字,读之索然矣……扬州本行乐之地,故以此(按指“玉人”句)讯韩,言外有羡之意。
《唐诗笺注》
“十年一觉扬州梦”,牧之于扬州绻恋久矣。“二十四桥”一句,有神往之致,借韩以发之。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风流秀曼,一片精神。
《历代诗法》
丰神摇曳。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只此七字,便已妙绝(末句下)。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深情高调,晚唐中绝作,可以媲美盛唐名家。
《唐诗三百首》
二语与谪仙“烟花三月”七字,皆千古丽句(末二句下)。
《唐绝诗钞注略》
《天禄识馀》:“教”、“学”,古文通用。唐人“玉人”云云,乃学吹箫也。唐诗中“教”字皆乎用,无去声字;且“学吹箫”煞有风致,“教吹箫”有何意味耶?
《唐诗鉴赏辞典》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这首诗当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葛晓音)

送隐者一绝(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䂬溪诗话》
牧之有“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尝爱其语奇怪,似不蹈袭。后读子美“苦遭白发不相放”,为之抚掌。
《注解选唐诗》
后二句理到之言。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弼为实接体。周敬曰:真而不伤于俚。刘辰翁曰:反语,谓世道不公,负此隐者。
《五朝诗善鸣集》
不磨之作,混入许浑集中。苍深之气,断知非浑是牧。

闻角(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引用典故:宋玉伤怀 

晓楼烟槛出云霄,景下林塘已寂寥。城角为秋悲更远,护霜云破海天遥。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唐·杜牧)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引用典故:今古一南楼 

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一溪通四境,万岫绕层霄。

鸟翼舒华屋,鱼鳞棹短桡。浪花机乍织,云叶匠新雕。

台榭罗嘉卉,城池敞丽谯。蟾蜍来作鉴,螮蝀引成桥。

燕任随秋叶,人空集早潮。楚鸿行尽直,沙鹭立偏翘。

暮角凄游旅,清歌惨泬寥。景牵游目困,愁托酒肠销。

远吹流松韵,残阳渡柳桥。时陪庾公赏,还悟脱烦嚣。


送牛相出镇襄州(唐·杜牧)
  五言排律 押肴韵

引用典故:沈碑会 秦镜 岩廊 

盛时常注意,南雍暂分茅。紫殿辞明主,岩廊别旧交。

危幢侵碧雾,寒旆猎红旓。德业悬秦镜,威声隐楚郊

拜尘先洒泪,成厦昔容巢。遥仰沈碑会,鸳鸯玉佩敲。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唐·杜牧)
  押豪韵

引用典故:碧桃 姹女 

玉函怪牒锁灵篆,紫洞香风吹碧桃老翁四目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

霭霭祥云随步武,累累秋冢叹蓬蒿。三山朝去应非久,姹女当窗绣羽袍。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山林在韦曲西塔陂) 其一(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濠梁 谷口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崔驸马山亭宴集(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题注:京城东有崔惠童驸马山池

引用典故:萧史 凤毛 金碗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洑流何处入,乱石闭门高。

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


官定后戏赠(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题注: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

引用典故:不事小儿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归》
钟云:可怜,然亦傲(“老夫”句下)。谭云:二语是穷人,狂人至言,“托”字尤深(“耽酒”二句下)。
《杜臆》
若论得钱,则为尉颇不凄凉,其云“凄凉”者,为折腰且怕趋走,不如率府兵曹且得逍遥;“逍遥”与“凄凉”反。……曰“向风飙”,知率府亦非所欲,为贫而仕,不得已也。不平之意,具有言外。“赠”字有误,当是“戏题”。
《围炉诗话》
子美之《官定后戏赠》诗,略不见有介意处,胸次如何?
《读杜心解》
此解嘲之什也。……上四,明辞就之故,五、六,自赠语也,可作一生总赞。
《杜诗镜铨》
傲岸(“不作”句下)。张云:“耽酒”句是就率府之故;“狂歌”句又幸时无忌讳,可以纵吟:寓讽而浑。

收京三首 其三(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引用典故:杕杜歌 

汗马收宫阙,春城铲贼壕。赏应歌杕杜,归及荐樱桃。

杂虏横戈数,功臣甲第高。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蔡宽夫诗话》
……然则人亦有事非当用,而炉锤驱驾,若出自然者。杜子美 《收京》诗,以“樱桃”对“杕杜”,“荐樱桃”事,初若不类,及其云:“赏因歌杕杜,归及荐樱桃”,则浑然天成,略不见牵强之迹。如此乃为工耳。
《诗薮》
盖诗富硕则格调易高,清空则体气易弱。至于终篇洗削,尤不易言。惟杜《登梓州城楼》、《上汉中王》、《寄贺兰二》、《收京》……等作,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古今能为诗者,仅见此老。世人率以雄丽掩之,余故特为拈出。第肉少骨多,意深韵浅,故与盛唐稍别,而黄、陈一代尸祝矣。
《唐诗归》
钟云:典致(“赏应”二句下)。
《唐诗镜》
《收京》数首多血诚语、忧喜所至,如写家事。
《杜臆》
“归及荐樱桃”,(刘)须溪云:“不言宗庙,而颠覆之感,收京之事俱见,非虚点缀点。”“杂虏横戈”,谓回纥,吐蕃以兵相助。
《唐宋诗醇》
一喜一痛,忠爱之诚蔼然而见。
《唐诗别裁》
此还师之诗(“赏应”句下)。此收京而为事后之虑也。恐虏横、臣骄,复成蹂躏扈之势。反词致讽,言外可思(末句下)。
《杜诗镜铨》
此首预拟。是时王师复二京,围安庆绪于邺城未下,故言方春必可平贼,正值樱桃荐庙之时,盖预期之也。末后一转,尤见挚情切虑。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是时九月收京,今云“春”,云“归”,及“荐樱桃”,不知何也?二句着“春”字增情,又用生出第四意,“归及”句最婉倩。张乾一口;结是空际语,意旨飞动。
《唐宋诗举要》
吴曰:英壮(“杂虏”句下)。吴曰:杜公诗无论言忧言喜,皆有至情流露,感切心脾。此至性也。

山寺(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引用典故:金桃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


北邻(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引用典故:山简 蓬蒿 何水曹 

明府岂辞满,藏身告劳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


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肴韵

望极春城上,开筵近鸟巢。白花檐外朵,青柳槛前梢。

池水观为政,厨烟觉远庖西川供客,唯有此江郊。


朝雨(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黄绮 

凉气晚萧萧,江云乱眼飘。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文章差底病,回首兴滔滔。


江头五咏 其三 鸂鶒(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看云莫怅望,失水任呼号。

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且无鹰隼虑,留滞莫辞劳。


归梦(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楚辞招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渡江(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又雪(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其一(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引用典故:折大刀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其一(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引用典故:玉树高 

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

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野望(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云山兼五岭,风壤三苗

野树侵江阔,春蒲长雪消。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


避地(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

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


赠田九判官(唐·杜甫)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题注:梁丘。哥舒翰讨安禄山,以田梁丘为行军司马。

引用典故:阮瑀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腊日(唐·杜甫)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腊日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堂成(唐·杜甫)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引用典故:解嘲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鹤林玉露》
《堂成》云:“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盖因乌飞燕语,而喜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此比也,亦兴也。
《唐诗镜》
结意闷闷,凋笑自遣,意况深沉。
《义门读书记》
句句是初成语。……“桤木碍日吟风叶”一联,以竹木衬出新堂之高,顶上“俯”字。……“吟风”“滴露”交互对。
《杜诗详注》
背郭成堂,缘江熟路,四字本相对,将“堂成”、“路熟”倒转,则上半句句变化矣。林碍目,叶吟风,竹和烟,露滴梢,六字本相对,将“风叶”、“露梢”倒转,则下半句法变化矣(“背郭堂成”四句下)。
《唐宋诗醇》
语意宽闲,颔联托兴,风趣绝佳。
《读杜心解》
五、六,著“暂止”、“频来”字,即景为比,意中尚有傍徨在。……言外有神。
《杜诗镜铨》
翻案得妙。(“旁人错比”二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曰:音节如欲沦近,然前半字字琢叠不易。五、六皆第二字稍读,又“飞”、“语”二字是缀着,乃增情致。评:写堂成不作正说,只将“鸟止”“燕来”借衬形容,更是径别。结作傲睨语,弥觉洒然。
《唐诗鉴赏辞典》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这诗便是那时所作。
诗以“草堂”为题,写的主要是草堂景物和定居草堂的心情。堂用白茅盖成,背向城郭,邻近锦江,座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从草堂可以俯瞰郊野青葱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从环境背景勾勒出草堂的方位。中间四句写草堂本身之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把自己历尽兵燹之后新居初定时的生活和心情,细致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桤林碍日”、“笼竹和烟”,写出草堂的清幽。它隐在丛林修篁深处,透不进强烈的阳光,好象有一层漠漠轻烟笼罩着。“吟风叶”,“滴露梢”,是“叶吟风”,“梢滴露”的倒文。说“吟”,说“滴”,则声响极微。连这微细的声响都能察觉出,可见诗人生活得多么的宁静;他领略、欣赏这草堂景物,心情和草堂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因此,在他的眼里,乌飞燕语,各有深情。“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乳燕定新巢”,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这两句“盖因乌飞燕语而类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此比也,亦兴也”。诗人正是以自己的欢欣,来体会禽鸟的动态的。在这之前,他象那“绕树三匝,无枝可栖”的乌鹊一样,带着孩子们奔波于关陇之间,后来才飘流到这里。草堂营成,不但一家人有了个安身之处,连禽鸟也都各得其所。那么,翔集的飞乌,营巢的燕子,不正是与自己同其喜悦,莫逆于心吗?在写景状物的诗句中往往寓有比兴之意,这是杜诗的特点之一。然而杜甫之卜居草堂,毕竟不同于陶渊明之归隐田园,杜甫为了避乱才来到成都,他初来成都时,就怀着“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各夜归,中原杳茫茫”(《成都府》)的羁旅之思;直到后来,他还是说:“此身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因而草堂的营建,对他只不过是颠沛流离的辛苦途程中息肩之地,而终非投老之乡。从这个意义来说,尽管新居初定,景物怡人,而在宁静喜悦的心情中,总不免有彷徨忧伤之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这种复杂而微妙的矛盾心理状态,通过“暂止飞乌”的“暂”字微微地透露了出来。
尾联“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有两层涵意。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故址在成都少城西南角,和杜甫的浣花草堂有着地理上的联系。杜甫在浣花草堂吟诗作赋,幽静而落寞的生活,有些和左思《咏史》诗里说的“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的情况相类似。扬雄曾闭门著书,写他那模拟《周易》的《太玄》,草玄堂因而得名。当杜甫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寄给他的诗说:“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草《玄》今已毕,此后更何言?”(《赠杜二拾遗》)就拿他和扬雄草《玄》相比;可是他的答复却是:“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这诗说草堂不能比拟扬雄宅,也是表示自己并没有象扬雄那样,写《太玄》之类的鸿篇巨著。这意思是可以从上述答高适诗里得到印证的。此其一。扬雄在《解嘲》里,高自标榜,说自己闭门草《玄》,阐明圣贤之道,无意于富贵功名。实际上,他之所以写这篇《解嘲》,正是发泄宦途不得意的愤懑之情。而杜甫只不过把这草堂作为避乱偷生之所,和草玄堂里的扬雄心情是不同的,因而也就懒于发那《解嘲》式的牢骚了。这是第二层意思。
诗从草堂营成说起;中间写景,用“语燕新巢”作为过脉;最后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点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错比扬雄宅”的“宅”遥相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
(马茂元)

野望(唐·杜甫)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西山白雪三年,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荅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瀛奎律髓》
此格律高耸,意气悲壮。唐人无能及之者。
《唐诗直解》
涕泪多端,更有不能忘情者。
《唐诗训解》
谓出自家衷臆,妙在真处,然一身只以“供多病”而不以“报圣朝”,则天涯涕泪,岂徒以哭吾私。
《唐诗镜》
后四语率怀摅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梅鼎祚曰:铿然苍然,有韵有骨。周秉伦曰:第四句,悲语;第六,忠念。
《初白庵诗评》
中二联用力多在虚字,结意尤深。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此首沉郁。许印芳:起句排对,杜律多此。
《茧斋诗谈》
前六句先写情事索漠,末乃云:“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触目感伤,言简意透。
《唐诗贯珠》
五、六承四而下,结出野望,自有一种大方浑融之气。起用对偶、对仗亦工。“供”字妙。
《唐宋诗醇》
孙仅所云:夐邈高耸,若凿太虚而嗷万窍,此类是已。流连光景、何足语此!
《读杜心解》
国患家离,两两系心。“三城戍”,提忧国,“万里桥”,提思家。三、四顶次句,思家之切也;五、六,顶首句,忧国之忱也。题中“望”字意,皆暗藏在内。七,点清,八,总收。
《杜诗镜铨》
思家忧国,首二并提,起势最健(“西山白雪”二句下)。沈著(“海内风尘”二句下)。李云:可称高浑。顾况《湖南客中春望诗》:“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全袭杜语。
《唐七律选》
毛奇龄云:风景不殊,而人事异也。李因笃云:可称高浑,前四句第五字皆数目相犯,学者宜忌。
《历代诗法》
笔意流动,亦复凄凄恻恻。
《昭昧詹言》
此诗起势写“望”而寓感慨。中四句题情,三、四远,五、六近;收点题出场,创格。此变律创格,与“支离东北”同。读此深悟山谷之旨。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三城:在成都西部,指当时的松(今四川省松潘县)、维(今四川省理县西)、保(今四川省理县新保关西北)三洲。

【简析】:
诗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潜藏在下面的却是海内风尘。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玉台观(原注:滕王造)(唐·杜甫)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吹箫 冯夷击鼓 

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吹箫

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更肯红颜生羽翼,便应黄发老渔樵。


阁夜(唐·杜甫)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卧龙 公孙跃马 

岁暮阴阳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苕溪渔隐丛话》
《西清诗话》云:杜少陵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人徒见凌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弥衡传》:“挝《渔阳操》,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则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耶!
《瀛奎律髓》
“悲壮”、“动摇”一联,诗势如之。“卧龙跃马俱黄土”,谓诸葛、公孙,贤愚俱尽。……感慨豪荡,他人所无。
《唐诗品汇》
刘云:第三、第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唐诗广选》
刘会孟曰:三、四二句只见奇丽。若上句何足异?评诗未易,以此。
《唐诗直解》
光芒四射,若令人不敢正视。
《唐诗镜》
三、四意尽无馀。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蒋一梅曰:鼓角,阁上所闻;星河,阁上所见。野哭夷歌,是倒装法。周启琦曰:杜《刈稻咏怀》云:“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只此五、六意。说诗者何必多喙。单复曰:结语愈缓而意愈切。
《杜臆》
此诗全干起结着意。而向来论诗止称“五更”一联,并不知其微意之所在也。“卧龙”句终为自家才不得施,志不得展而发,非笑诸葛也。
《杜诗解》
一解写“夜”……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首四句下)。
《杜诗详注》
卢世㴶云:杜诗,如《登楼》、《阁夜》、《黄草》、《白帝》、《九日》二首,一题不止为一事,一诗不止了一题,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当与《诸将》、《古迹》、《秋兴》诸章,相为表里,读者宜知其关系至重也。
《瀛奎律髓汇评》
查慎行:对起极警拔,三、四尤壮阔。纪昀:前格凌跨一切,结句费解。凡费解便非诗之至者。三、四只是现景,宋人诗话穿凿可笑。冯舒:无首无尾,自成首尾;无转无接,自成转接。何见悲壮动人,诗至此而《律髓》之选法于是乎穷。
《唐宋诗醇》
音节雄浑,波澜壮阔,不独“五更鼓角”、“三峡星河”脍炙人口为足赏也。李因笃曰:壮采以朴气行之,非泛为声调者可比。
《网师园唐诗笺》
“五更”二句,与“锦江春色”同一笔力。
《读杜心解》
“天涯”、“短景”,直呼动结联。而流对作起,则以阴晴不定,托出“寒宵”忽“霁”。三、四,从“霁寒霄”生出;“鼓角”不值“五更”,则“声”不透;“五更”,最凄切时也,再著“悲壮”字,直刺睡醒耳根也。“星河”不映“三峡”,则“影”不烁;“三峡”,最湍急处也,再著“动摇”字,直闪蒙胧眼光也。……彼定乱之“卧龙”,起乱之“跃马”,总归黄土,则“野哭”、“夷歌”,行且眨时变灭,顾犹以耳“悲”目“动”,寄虚愿于纷纷漠漠之世情,天涯短景,其与几何?曰“漫寂寥”,任运之旨也。噫!其词似宽,其情弥结矣。
《杜诗镜铨》
吴瞻泰云:“人事”绾上“野哭”“夷歌”,“音书”绾上“天涯”“三峡”,关锁极密。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前四写景,后四言情。笔力坚苍,两俱称惬。千古绝调,公独擅之。
《批点唐诗正声》
全首悲壮慨慷,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尤婉曲。
《昭昧詹言》
起二句夜,三、四切阁夜,并切在蜀。东坡赏此二句。此自写景,钱以为早摇民乱,不必如此解。五、六情。
《十八家诗钞》
张云卿云:勿学其壮阔,须玩其沉至。
《唐诗鉴赏辞典》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人事音书”,词意平列。漫,任便。这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陶道恕)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唐·杜甫)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题注:吴若本作咏怀一章、古迹四首。

引用典故:伯仲之间 萧曹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萧曹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后村诗话》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又云“万古云霄一羽毛”,又云“伯仲之间见伊吕”。卧龙公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评之。如云“万古云霄一羽毛”,如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考亭、南轩近世大儒,不能发也。
《唐诗品汇》
刘云:两语气概别,足掩上句之劣。知己语,赞孔明者不能复出此也(“伯忡之间”二句下)。
《四溟诗话》
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宁用仄字,勿借平字,若子美“先帝贵妃俱寂寞”、“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
《词源辩体》
(杜甫)七言多稚语、累语,……“志决身歼军务劳”……等句,皆累语也。胡元瑞云:“子美利钝杂陈,正变互出,后来沾溉者无穷,诖误者亦不少”。
《杜臆》
通篇一气呵成,宛转呼应,五十六字多少曲折,有太史公笔力。薄宋诗者谓其带议论,此诗非议论乎?
《唐诗归》
钟云:对法奇。又云:下句好眼!真不以成败论古人(“伯仲之间”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通篇笔力议论,妙绝古今。中联知己之语,千载神交。陆深曰:疏卤悲愤,无复绳墨可寻。周启堕曰:……余谓鼎足之业,武侯自视不过万古云霄中一羽毛之轻,故下云:“伯仲伊吕”、“运失萧曹”,意脉同甚联属。
《杜诗说》
此诗先表其才之挺出,后惜其志之不践,武候平生出处,直以五十六字论定。
《杜诗解》
“羽毛”状其“清”,“云霄”状其“高”也……前解慕其大名不朽,后解惜其大功不成。慕是十分慕,惜是十分惜。
《义门读书记》
带“迹”字(“宗臣遗象”句下)。直判定千年大公案,不特无一字无来处(“伯仲之间”二句下)。
《杜诗详注》
“三分割据”,见时势难为;“万占云霄”,见才品杰出。
《载酒园诗话又编》
如咏诸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言简而尽,胜读一篇史论。
《唐诗贯珠》
全是颂体。……有时流言三、四不对,不知起已对,此亦“偷春格”,而况气苍局大耶!
《唐诗别裁》
“云霄”、“羽毛”,犹鸾凤高翔,状其才品不可及也。文中子谓“诸葛武侯不死,礼乐其有兴乎?”即“失萧曹”之旨,此议论之最高者。后人谓诗不必著议论,非通言也。
《读杜心解》
“宗臣”,一诗之颂;“伊吕”,一诗之的……八句一气转掉,言此“名垂宇宙”、“肃然清高”者,非所谓“宗臣”也哉?功业所见,纡策三分,居之特轻若一羽耳。……胸中拿定“运移汉祚”四字,便已识得帝统所归。知前篇曰“幸”曰“崩”,及“翠华”、“玉殿”等字,不得浪下也。
《杜诗镜铨》
四联皆一扬一抑。对笔奇险(“万古云霄”句下)。二语确是孔明身分,具见论世卓识(“伯仲之间”二句下)。陈秋田云:小视三分,抬高诸葛,一结归之于天。识高笔老,而章法之变,直横绝古今。
《唐诗成法》
此首通篇论断,吊古体所忌,然未经人道过,故佳,若拾他人唾馀,便同土壤。
《杜诗言志》
此第五首,则咏武侯以自况。盖第三首之以明妃自喻,犹在遭际不幸一边,而此之以武侯自喻,则并其才具气节而一概举似之。
《唐宋诗举要》
吴曰:前幅尤壮伟非常,淋漓独绝。全篇精神所注在此,故以力结束。
以下总评
《麓堂诗话》
文章如精金美玉,经百炼历万选而后见 ……杜子美《秋兴》、《渚将》、《咏怀古迹》……终日诵之不厌也。
《杜臆》
五首各一古迹。
《杜诗详注》
卢世㴶曰:杜诗《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此乃七言律命脉根蒂。
《葚原诗说》
读《秋兴八首》、《咏怀古迹》、《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绩,笼盖宇宙,铿戛钧韶,而纵横出没中,复含蕴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
《瓯北诗话》
今观夔州后诗,惟《秋兴八首》及《咏怀古迹》五首,细意熨贴,一唱三叹,意味悠长。

诸将五首 其四(唐·杜甫)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天王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全销。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杜臆》
此时诸将被殊宠,有为大司马,则兵权在握;又有总戎而兼侍中,则莫为中制,而未有能恢复旧疆者。……此本刺诸臣之不忠,而第云“忠良翊圣”;如前章西戎之逼,诸将应诛,而第云“莫破愁颜”;国不升平,诸苕之罪,而第云“何以答之”;不行屯田以济军储,亦当事者之罪,而第称“王相国”,皆风人温柔敦厚之旨,词不迫切,而意实恳至者也。
《钱注杜诗》
此深戒朝廷不当使中官出将也。杨思勖讨安南五溪,残酷好杀,故越裳不贡;吕太一收珠南海,阻兵作乱、故南海不靖;李辅国以中官拜大司马,所谓殊锡也;鱼朝恩等中官为观军容使,所谓总戎也。炎风朔雪,皆天王之地,只当精求忠良,以翊圣朝,安得偏信一二中人,据将帅之重任,自取溃偾乎?肃、代间,国势衰弱,不复再振,其根本胥在于此。斯岂非忠规切谏救世之针药乎?
《载酒园诗话》
“越裳翡翠”、“南海明珠”,是言拥兵者专殖自封,贡献亏缺,即《春秋》诘包茅意。
《唐诗别裁》
言南方不靖,贡献久稀,由诸将膺异宠,拥高官,而不尽抚绥之道耳。故于忠良有厚望焉。
《读杜心解》
“回首”二字,蒙上三首来。……五、六,极写镇帅武臣之威耀,言外正见其不必。……“炎风”带“朔雪”,与前诗有左萦右拂之致,且与“回首”相应,而略轻之意,亦见矣。此一结,用开晓之词。
《唐诗成法》
王士禛云:同意俱绝顶。
《杜诗镜铨》
前三首皆北望发叹,此方及卤望,故用“回首”字。
《网师园唐诗笺》
“殊锡”二句,可慨,可愧。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评:通首味炎方,结处夹下“朔雪”二字,遂使前四,如归取影,章笔二法,两俱开宕。
《诗境浅说》
此诗悲情壮采,尤为警动,可谓诗史矣。首二句言勿谓炎荒之地,绥定为难,但看铜柱标勋,当日伏波横海,曾建奇功,何以至今氛祲尚未销耶?三、四谓化外越裳,固无翡翠;即境中南海,谁贡明珠!五、六谓环顾廷臣,司马则登坛节钺,侍中则上服金貂,邀殊锡而冀总戎,接踵于朝;乃求官时逢硕鼠,御将而得饥鹰,可为长太息矣。时方回纥窥边,故末句因炎风扇海而兼及朔雪防秋,听鼓鼙而思将帅,有望于方召之忠良也。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一作锦)竹(唐·杜甫)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杜诗解》
……此皆却将诗笑题。盖春夏乐事,备足无涂,其涂事事皆在可缓。无端无事讨事,又想数松(竹)点缀。静坐三思,不觉自笑……因而自言自语,自嘲自笑,故诗中皆作推敲商榷之语。
《杜诗详注》
此截律诗下闪句。
《诗式》
首句言韦尝到绵竹为令,所谓平叙直起也。二句入绵竹,所谓从容承之也。三句言少甫宅里未尝有此物,写题中觅绵竹三字原理,转变得好。四句写“觅”字如顺流之舟,与上首格律同。少陵诗多悲壮一派,此独婉转。[品]清逸。

戏为六绝句 其三(唐·杜甫)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引用典故:虎脊 历块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杜诗详注》
承上章。言纵使卢、王操笔,不如汉、魏近古,但似此“龙文虎脊”,皆足供王者之用,若尔曹薄劣之材,试之长途,当自蹶耳,奈何轻议古人耶!
《读杜心解》
《风》《骚》为韵语之祖。后来格调变移,造端于汉之苏、李,继轨下魏之建安。至唐初诸子出,而体裁又变。要之,皆同祖《凤》《骚》也。故言“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者,要亦国初之《风》《骚》也。……上抑下扬,极有分寸。
《杜诗镜铨》
此(后)二句谓果能力追汉魏,方足跨轶卢、王,不然而漫加嗤点,终未免陷于轻薄也。
《诗学纂闻》
“汉魏近《风》《骚》”,五字相连,言卢、王亦近《风》《骚》,但劣于汉魏之近《风》《骚》耳。又一解:卢、王操翰墨劣于汉、愧,九字相连,言卢、王比之汉、魏则劣,然其于《风》、《骚》之旨则近矣。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其三(唐·杜甫)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喧喧道路多歌谣,河北将军尽入朝是乾坤王室正,却交江汉客魂销。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杜诗详注》
河北入朝,出于道路童瑶,盖据一时传闻而言耳。
《读杜心解》
此章乃点题处,所谓“承闻入朝欢喜”也。
《杜诗镜铨》
此首入题,末句急入自家,方见关切。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唐·杜甫)
  五言排律 押豪韵

引用典故:苏武节 吕虔刀 豹韬 鼎鱼 穴蚁 

胡虏(一作骑)京县,官军拥贼壕。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帐殿罗玄冕,辕门照白袍。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

路失(一作湿)羊肠险,云横雉尾高。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

元帅归龙种,司空郭子仪)(一作拥)豹韬前军苏武节,左将(仆固怀恩)吕虔刀

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鳌。戈鋋开雪色,弓矢(一作向)秋毫。

天步艰方尽,时和运更遭。谁云遗(一作贵)毒螫(一作虿),已是沃腥臊

睿想(一作思)丹墀近,神行羽卫牢。花门腾绝漠,拓(一作柘)渡临洮。

此辈感恩至,羸俘何足操。锋先衣染血,骑突剑吹毛

喜觉都城动,悲怜(一作连)子女号。家家卖钗钏,只待献春醪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后村诗话》
《闻官军临贼》篇二十韵,多佳句。如云“秦山当警跸……云横雉尾高,可见崎岖巴蜀,播迁梁、益,乘舆危迫之状。“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韬”。注云:“广平王为元帅,郭汾阳副之。”“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其叙时事,甚悲壮老健。末云:“家家卖钗钏,只待献香醪。”宁卖钗钏以易香醪,可见时人厌乱之极。
《唐诗品汇》
范德机云:形容人心望治之极,只有此笔力有馀。故虽极处,语辄从容耳。
《杜臆》
此诗四十句二百字,字字犀利,句句雄壮,真是笔能扛鼎。中间如“今日看天意”与“此辈感恩至”,不用偶语,更觉顿起精神。“锋先”、“骑突”,倒用更觉铦锐,至末“悲”、“喜”兼用,却是真景,然人不及此。
《全唐风雅》
此篇铺叙斡旋,笔力有馀,意有难接,即有故事点缀,如鸾胶续弦,不费纤力,此所以为难能也。
《义门读书记》
官军初至清渠失利,士女为之悲愤而夺气,已而回鹘空国助顺,贼欲奔亡,人皆歌舞。悲、喜二字,一宾一主,包括前后(“喜觉”一联)。
《唐宋诗醇》
壮浪豪迈,写得“喜”字意出,可作讨贼檄文,亦可作报捷露布。
《读杜心解》
题眼在“已临”二字。看他四十句诗,笔笔是“已”字,无一语放松;又且笔笔含着喜气:不作两层写,真正神技。……说“远人”,不入前段队伍正文,但借作衬托;措间又能不予不夺;何工于布置若此!结处借点“喜”字,要之,喜意已灌满通篇也。
《杜诗镜铨》
字字精彩,句句雄壮,全是喜极涕零语。逐色铺张,觉一片快情、飞动纸上。俞犀月云:可作军中露布读。四句就题直起,先作一顿。(“胡虏”四句下)。预预言君臣奉车驾还京,是意中极紧要语,故先揭于此。(“帐殿”四句下)。写得气色(“路失”四句下)。“今日”四句直接首四句便少味,于插入八句下,又作一提倡顿宕,方见章法之妙。上半幅先在空中极力写一番,以下再用实叙。蒋云:十分痛恨,亦十分悲悯(“今日”二句下)。又用空句排宕,与“今日”四名相应(“兵气”四句下)。倒装句法,更警(“锋先”句下)。

寄董卿嘉荣十韵(唐·杜甫)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引用典故:尝胆 捕虏 嫖姚 射雕 月窟 云台 

闻道君牙帐,防秋近赤霄。下临千雪岭(一作仞雪)却背绳桥

海内久戎服,京师今晏朝犬羊曾烂熳,宫阙尚萧条。

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黄图遭污辱,月窟可焚烧。

会取干戈利,无令斥候骄。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

落日思轻骑,高(一作秋天忆射雕。云台画形像,皆为扫氛妖


陪诸公上白帝城(一本有头字,一本有楼字)宴越公堂之作(越公杨素所建)(唐·杜甫)
  五言排律 押肴韵

引用典故:过隙 

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落构垂云雨,荒阶蔓草茅。

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坐接春杯气,心伤艳蕊梢。

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莫问东流水(一作水清浅),生涯未即抛。


哭王彭州抡(唐·杜甫)
  五言排律 押萧韵

执友惊沦没,斯人已寂寥。新文沈谢异骨松乔

北部初高选,东堂早见招。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

历职汉庭久,中年胡马骄。兵戈闇(一作闻)两观,宠辱事三朝。

蜀路江干(一作干戈)窄,彭门(一作关)地里(一作理)遥。

解龟生碧草,谏猎阻清霄。顷壮戎麾出,叨陪幕府要。

将军临气候,猛士寒风飙。井漏泉谁汲,烽疏火不烧。

前筹自多(一作多自)(一作假),隐几接终朝。翠石俄双表寒松竟后凋。

赠诗焉敢坠,染翰欲无聊。再哭经过罢,离魂去住销。

之官方玉折,寄葬与萍漂。旷望渥洼道,霏微河汉桥

夫人先即世,令子各清标。巫峡长云雨,秦城近斗杓。

冯唐毛发白,归兴日萧萧。


曲江三章章五句 其一(唐·杜甫)
  押豪韵

题注:曲江在杜陵西北五里。开元中,开凿为胜境,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巳。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诗源辨体》
子美歌行,起语工拙不同。如“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等句,既为超绝;至……“悲台萧瑟石巃嵷,获壑杈枒浩呼汹”等句,则更奇特。
《杜臆》
曲江秋高,菱枯荷折,以兴起游子“二毛”,萧条相似,沙石无情,犹然相荡;孤鸿哀叫,尚尔求曹,况人之有情者乎?
《义门读书记》
层次深浅(“白石素沙”句下)。
《杜诗详注》
首章自伤不遇,其情悲。在第三句点意、上二属兴,下二属比。
《师友诗传录》
阮亭答:七言五句,起于杜子美之“曲江萧条秋气高”也。昔人谓贵词明意尽。愚谓贵矫健,有短兵相接之势乃佳。
《杜诗镜铨》
前后四句写景,将自己一句插在中间,章法错落。
《读杜心解》
在第三句顿。……妙在下二句悬空挂脚,而落魄孤零之况可想。

飞仙阁(唐·杜甫)
  押豪韵

题注:飞仙岭在略阳东南,徐佐卿化鹤于此,故名。上有阁道百间,总名连云栈。

(一作出)门山行窄,微径(一作径微上)秋毫。栈云兰干峻,梯石结搆牢。

万壑攲疏林(一作竹),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

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

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一作尔)曹。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归》
钟云:极细画手(首二句下)。谭云:“淡泊”安在“日”上,妙!妙!钟云:“外”字尤妙(“寒日”句下)。钟云:说得白昼欲晦(“长风”句下)。钟云:游山记妙语(“歇鞍”二句)!谭云:五字真境真事。钟云:要知此五字言其险,非言其远也(“往来”句下)。1钟云:“饥饱”二字并说妙(“饥饱”句下)。钟云:埋怨得妙,诘问得妙,亦嘲亦愤(末二句下)。
《杜臆》
“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搅作一块,妙极。日寒故“澹泊”,而疏林间之,故云“外、奔涛在“积阴”之内,而长风鼓之,故云“中”。
《义门读书记》
虽知其牢,然势则危矣,曲折入神(“梯石”句下)。
《杜诗详注》
蜀道山水奇绝,若作寻常登临揽胜语,亦犹人耳。少陵搜奇挟奥,峭刻生新,各首自辟境界,后来天台方正学入蜀,对景搁笔,自叹无子美之才,何况他人乎?
《读杜心解》
“奔涛”,即疏林之欹势。身度林壑之上,俯瞰阴林摆动,如涛奔也。“外澹泊”,内阴而光在远也。“中怒号”,度狭而声愈猛也。“外”、“中”二字、妙于体物。读者如行峻岭空弄间。“疲劳”反从“歇鞍”后托出,绝无呆相。
《杜诗镜铨》
栈之旁(“万壑”句下)。栈之下(“积阴”句下)。 王阮亭云:倒醒“飞仙”,妙甚。叹息处正为地险添毫。

桔柏渡(在昭化县)(唐·杜甫)
  押萧韵

青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竿湿烟(一作竹竿湿)漠漠,江永(一作水)风萧萧。

连笮袅娜,征衣飒飘飖。急流鸨鹢散,绝岸鼋鼍骄。

西辕自兹异,东逝不可要。高通荆门路,阔会沧海潮。

孤光隐顾眄,游子怅寂寥。无以洗心胸,前登但山椒。


大雨(唐·杜甫)
  押豪韵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上天回哀眷,朱(一作清)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缊袍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三日无行人,二(一作大)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沈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四邻耒耜出(一作出耒耜),何必吾家操。


述古三首 其二(唐·杜甫)
  押豪韵

引用典故:漆有用而割 

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所务谷(一作农)为本,邪赢无乃劳。

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朱凤行(唐·杜甫)
  押豪韵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下悯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后村诗话》
此篇言朱鸟孤立无助,栖托虽高,不忍自求饱,必欲百鸟如黄雀之类在罗网者分竹实以及之,不暇计鸱辈怒号矣。
《杜臆》
衡山颠之朱凤,似比衡州刺史……诗意谓其仁心仁政,施及鳏寡,而为贪暴小人所诋毁,故借朱凤以发其苦心,而辨其谤也。凤之竹实不自食,而愿分及蝼蚁,妙于形容。
《读杜心解》
《朱凤行》,悯穷黎也。“侧身”、“垂翅”,文势得此一曲。
《杜诗镜铨》
蒋弱六云:《白凫》言其节操之苦,《朱凤》言其胸襟之阔,此老岂徒为大言而已,此中实有学问、有性情,不如是,不足为千古第一诗人也。李云:悲天悯人,托物起兴。

遣遇(唐·杜甫)
  押豪韵

引用典故:磬折 

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我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

石间采蕨女,鬻菜(一作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

闻见事略同,刻剥锥刀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

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奈何黠吏徒,渔夺逋逃

自喜遂生理,花时(一作贳)缊袍。


绝句漫兴九首 其九(唐·杜甫)
  押萧韵

题注:《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之,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言,妄云学杜,其徒吴复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吴。”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杜臆》
与其二意相似,……“弱袅袅”、“女儿腰”,老人语,却自风致。
《杜诗详注》
自春入夏,所咏花木禽鸟,俱随时托兴者;独柳色夏青,而仍经摧折,故感慨终焉。
《读杜心解》
此与“手种桃李”章不同,乃好物不坚牢之意,盖以自况也。
《杜诗镜铨》
俚句是乐府体(“恰似十五”句下)。
以下总评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曰:古诗不拘声律,自唐至令,诗人皆然,初不待破弃声律。诗破弃声律,老杜自有此体。如《绝句漫兴》、《黄河》、《江畔独步寻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声律,浑然成爱,新奇可爱,故鲁直效之。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香山鼻祖。
《麓堂诗话》
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韩退之亦有之。
《杜臆》
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领。愁不可耐,故借目前景物以发之。杨铁厓曰:学杜者先得其性情语言而后可;得其性情语言,必自《漫兴》始。
《杜诗详注》
申涵光曰:绝句,以浑圆一气,言外浑然为正,王龙标其当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轻者,然超铁绝尘,千古独步。惟杜诗别是一种,能重而不能轻,有鄙俚者,有板涩者,有散漫潦倒者,虽老放不可一世,终是别派,不可效也……“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语尚轻便;“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说演义中语;“糁径杨花铺白毡”,则俚甚矣。
《读杜心解》
七言绝句,至龙标、太白,入圣矣。少陵自是别凋。然宋、元以还,每以连篇作意,别见新裁。王、李遗音,已成《广陵散》;渊源故多出自少陵也,特声韵比杜谐贴耳。明空同、大复,多效此种。
《杜诗镜铨》
绝句以太白、少伯为宗,子美独创别调,颓然自放中,有不可一世之概,卢德水所谓“巧于用拙,长于用短”者也。

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唐·杜甫)
  押豪韵

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浮舟(一作云)出郡郭,别酒寄江涛。

良会不复久,此生何太劳。穷愁但(一作惟)有骨,群盗尚如毛。

吾舅惜分手,使君寒赠袍。沙头暮黄鸪,失侣自(一作亦)哀号。


夔州歌十绝句 其三(唐·杜甫)
  押萧韵

引用典故:渔阳结怨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夔州歌十绝句 其六(唐·杜甫)
  押萧韵

引用典故:神女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后出塞五首 其二(唐·杜甫)
  押萧韵

题注:一作横吹曲辞 后出塞五首 二

引用典故:霍嫖姚 

朝进东门营(一作营门),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恐是霍嫖姚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彦周诗话》
诗有力量,犹如弓之斗力:其未挽时,不知其难也;及其挽之,力不及处,分寸不可强。若《出塞曲》云:“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鸣笳三四发,壮士惨不骄。”……此等力量,不容他人到,
《唐诗品汇》
刘云:复欲一语似此,殆千古不可得(“落日”二句下)。刘云:此诗之妙,可以《招魂》复起。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陆时雍曰:写景一一入神,色象绝不足道。周启琦曰:言风发而思泉流,望其气不可复羁。陈继儒曰:劈空出想,乃是风骨雄奇。
《杜臆》
言号令之严,亦军中常事,而写得森肃。前篇唾手封侯,何等气魄!而至此“惨不骄”,节奏固应如是,而情景亦自如是也。诗云:“萧萧马呜”,“萧萧”原非马鸣声,……但得一“风”字,更觉爽豁耳。
《唐诗快》
少陵前后《出塞》共十四首,童时即诵此一首,颇喜其风调悲壮,及今反复点勘,仍不出此一首。李、钟两家并选之,岂为无见?
《载酒园诗话又编》
“朝迸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镇,马鸣风萧萧”,军前风景如画。“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二语尤妙,凡勇土所之,无不欲收为己用者,此语直传其神。“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寂寥”妙甚,深见军中纪律之肃。“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古来名将甚多,而独举霍氏。史称去病;士卒乏食,而后军馀梁肉。殊带怵惕意,却妙在一“恐”字,语意甚圆。
《唐诗归折衷》
钟云:“萧萧马鸣”,经语也加一“风”字,便有飒然边塞之气矣。吴敬夫云:“萧萧”内是说“风”。合十字看,想见边塞晚景惨凄,与经语形容马鸣自别。钟云:《出塞》前后,于鳞独取此首,孟浪之极。应为“落日照大旗”等句,与之相近耳。盖亦悦其声响,时风骨或未之知也。唐云:于鳞孟浪则有之。若论风骨,十三首中,原无此雄浑。吴敬夫云:于诸作中,气最高,调最响,固应入于鳞彀中。
《唐宋诗醇》
吴昌祺曰:诗如宝刀出匣,寒光逼人。
《读杜心解》
须看层次精密,又须看夹景夹叙,有声有采。
《杜诗镜铨》
五首只如一首,章法相衔而下。邵云:写出军中严肃,大好气势(“中天”四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