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220七絶 1939五律 468七律 673 1569五排 5四言 45六言 107古風 13436樂府 134 6 116 6琴操 1 24其他 187 2
共13436,分330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续上)
乔潭 (1首)
于武陵 (1首)
于邺 (1首)
令狐楚 (1首)
伍乔 (1首)
何坚 (1首)
何希尧 (1首)
佚名 (2首)
储光羲 (2首)
净显 (1首)
刘兼 (1首)
刘叉 (1首)
刘商 (1首)
刘方平 (2首)
刘沧 (2首)
刘言史 (1首)
刘象 (1首)
包佶 (1首)
卢仝 (1首)
卢延让 (1首)
卢照邻 (1首)
卢纶 (3首)
卢肇 (1首)
卢象 (1首)
可朋 (1首)
群玉山赋附歌(唐·乔潭)
  押萧韵

彼天子兮尘外镳,登灵台兮意飘飘。吾君得道兮异于是,不自求兮自逍遥。


客中月(唐·于武陵)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题注:(一作望月)。(一作于邺诗)

离家凡几宵,一望一寥寥。新魄又将满,故乡应渐遥。

独临彭蠡水,远忆洛阳桥。更有乘舟客,悽然亦驻桡。


还家(唐·于邺)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为客忆归舍,归来还寂寥。壮时看欲过,白首固非遥。

独酌几回醉,此愁终不销。犹残鸡与犬,驱去住山椒。


春游曲(一作游春词)三首 其三(唐·令狐楚)
  五言绝句 押萧韵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僻居秋思寄友人(一作故友)(唐末宋初·伍乔)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门巷秋归更寂寥,雨馀闲砌委兰苗。梦回月夜虫吟壁,病起茅斋药满瓢。

泽国旧游关远思,竹林前会负佳招。身名未立犹辛苦,何许流年晚鬓凋


除授太学国子监司籍之职因赋(唐·何坚)
  七言律诗 

九重天子重英豪,御殿传恩赐绿袍。乐道直欲学商尹,致君恒切佐唐尧。

琼林日照宫花灿,金榜风摇姓字高。幸荷召颁入太学,相期联步觐天朝。


海棠(唐·何希尧)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引用典故:黄金屋 

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


春宵有怀(唐·佚名)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独坐春宵月见高,月下思君心郁陶。踌躇不觉三更尽,空见豺狼数遍号。


夜度赤岭怀诸知己(唐·佚名)
  五言排律 押豪韵

山行夜忘寐,拂晓遂登高。回首望知己,思君心郁陶。

不闻龙虎啸,但见豺狼号。寒气凝如练,秋风劲似刀。

深溪多渌水,断岸饶黄蒿。驿使□靡歇,人疲马亦劳。

独嗟时不利,诗笔虽然操。更忆绸缪者,何当慰我曹。


重寄虬上人(唐·储光羲)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一作云峰别,三看花柳朝。青山隔远路,明月空长霄。

鹊浴西江雨,鸡鸣东海潮。此情劳梦寐,况道双林遥。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其一(唐·储光羲)

引用典故:五柳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田家惜工(一作功)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一作饶)

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归》
钟云:三字(按指“惜功力”)非老农不知。钟云:读此觉老杜“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语轻些(“顾望”二句下)。
《唐诗解》
全籍全作,末二语更有风韵。“伤苗”亦偶然中事。

题广爱寺楞伽山(唐·净显)
  押豪韵

引用典故:谷变陵迁 

灵异不能栖鸟雀,幽奇终不着猿猱。为经巢贼应无损,纵使秦驱也谩劳。

珍重昔贤留像迹,陵迁谷变自坚牢


寄高书记(唐末宋初·刘兼)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齐朝庆裔祖敖曹,麟角无双凤九毛。声价五侯争辟命,文章一代振风骚。

醉琴自寄陶家意,梦枕谁听益郡刀。补衮应星曾奏举,北山南海孰为高。


偶书(唐·刘叉)
  七言绝句 押豪韵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快》
张承吉云:“百年已死断肠刀。”断肠之百年,何如磨胸之万古!则此胸中之刀,必非空磨者矣。
《唐诗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刀,又为什么受到磨损呢?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韩愈亦有“事随日生”之句,意同。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作者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每当这种时候,作者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而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

作者是个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唐才子传》说他在少年时期“尚义行侠,旁观切齿,因被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更改志从学。”这位少时因爱打抱不平而闹过人命案的人物,虽改志从学,却未应举参加进士考试,继续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他自幼形成的“尚义行侠”的秉性,也没有因“从学”而有所改变,而依然保持着傲岸刚直的性格。只是鉴于当年杀人亡命的教训,手中那把尚义行侠的有形刀早已弃而不用,而自古以来迭代相传的正义感、是非感,却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怀深处,犹如一把万古留传的宝刀,刀光熠烁,气冲斗牛。然而因为社会的压抑,路见不平却不能拔刀相助,满腔正义怒火郁结在心,匡世济民的热忱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倾泻。这是何等苦痛的事情!他胸中那把无形的刀,那把除奸佞、斩邪恶的正义宝刀,只能任其销蚀,听其磨损,他的情绪又是多么激愤!作者正是以高昂响亮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首诗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自己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手法可谓高妙。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这种新奇的构思和警辟的比喻,显示了刘叉诗的独特风格。

(李廷先)

代人村中悼亡二首 其一(唐·刘商)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花落茅檐转寂寥,魂随暮雨此中销。迩来庭柳无人折,长得垂枝一万条。


折杨枝(唐·刘方平)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

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大历诗略》
三、四语极骀宕,非复思议所及。结亦佳。

采莲曲(唐·刘方平)
  五言绝句 押萧韵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批点唐诗正声》
诵此如在镜湖莲花中与婢子语。
《大历诗略》
愈俚愈妙,六朝小乐府之遗。
《诗境浅说续编》
楚腰下五,便解乘潮,犹之胡儿十岁,都能骑马,各从其习尚也。诗既妍雅,调亦入古。
《唐诗鉴赏辞典》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而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诗一开头就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第二句起首巧用“荆歌”二字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接着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腰来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轻盈体态。此处“艳”字用得极妙,不仅与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一字传神,足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媲美。联系首句,不由得使人想象到红色的晚霞给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给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已经日落黄昏,她还在江上干什么呢?唱的又是什么歌儿呢?诗的第三句揭了这个谜,原来她在采莲。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浓郁水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由“从小惯”三字,我们一方面可以知晓她采莲熟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健康朴实,从小就培养出勤劳的品质。联系日暮采莲,自然让人了解到采莲是项繁重的劳动,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顺势带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层,原来她在小小年纪就能驾驭风浪,该是多么勇敢多么勤劳啊!这两句不仅写出采莲女的能干和劳动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种健康纯朴的美。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宛新彬)

过铸鼎原(唐·刘沧)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龙驾上丹霄 青鸟 

黄帝修真万国朝,鼎成龙驾上丹霄天风乍起鹤声远,海雾渐深龙节遥。

仙界日长青鸟度,御衣香散紫霞飘。唯留古迹寒原在,碧水苍苍空寂寥。


送李休秀才归岭中(唐·刘沧)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南泛孤舟景自饶,蒹葭汀浦晚萧萧。秋风汉水旅愁起,寒木楚山归思遥。

独夜猿声和落叶,晴江月色带回潮。故园新过重阳节,黄菊满篱应未凋。


春游曲(一作乐府) 其二(唐·刘言史)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引用典故:霍嫖姚 

喷沫团香小桂条,玉鞭兼赐霍嫖姚弄影便从天禁出,碧蹄声碎五门桥。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骨力雄悍。

早春池亭独游三首 其二(唐·刘象)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清流环绿筱,清景媚虹桥。莺刷初迁羽,莎拳拟拆苗。

细沙擢暖岸,淑景动和飙。倍忆同袍侣,相欢倒一瓢。


元日观百僚朝会(唐·包佶)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引用典故:献赋 霍嫖姚 

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

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御炉分兽炭,仙管弄云韶。

日照金觞动,风吹玉佩摇。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


忆酒寄刘侍郎(唐·卢仝)
  五言绝句 押豪韵

爱酒如偷蜜,憎醒似见刀。君为曲糵主,酒醴莫辞劳。


谢杨尚书惠樱桃(唐·卢延让)
  七言律诗 

满合虚红怕动摇,尚书知重赐樱桃。揉蓝尚带新鲜叶,泼血犹残旧折条。

万颗真珠轻触破,一团甘露软含消。春来老病尤珍荷,并食中肠似火烧。


还京赠别(唐·卢照邻)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


送畅当赴山南幕(唐·卢纶)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含情脱佩刀,持以佐贤豪。是月霜霰下,伊人行役劳。

事将名共易,文与行空高。去矣奉戎律,悲君为我曹。


和张仆射塞下曲(一作钱起诗) 其三(唐·卢纶)
  五言绝句 押豪韵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训解》
李攀龙曰:中唐音律柔弱,此独高健,得意之作。此见边威之壮,守备之整,而惜士卒寒苦也。允言语素卑弱,独此绝雄健,堪入盛唐乐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中唐高调,句句挺拔。顾璘曰:健。所谓古乐府者,此篇可参。
《诗源辨体》
纶五言绝“月黑雁飞高”一首,气魄音调,中唐所无。
《唐风定》
音节最古,与《哥舒歌》相似。
《唐诗摘钞》
言虽雪满弓刀,犹欲轻骑相逐。一顺看,即似畏寒不出矣,相去何啻天渊!“夜”字一本作“远”,不惟句法不健,且惟乘月黑而夜遁,方见单于久在围中,若远而后逐,则无及矣。止争一字,语意悬远若此,甚矣,书贵善本也!
《诗法易简录》
上二句言匈奴畏威远遁。下二句不肯邀开边之功,而托言大雪,便觉委婉,而边地之苦亦自见。
《诗境浅说续编》
前二首仅闲叙军中之事,此首始及战事。言兵威所震,强虏远逃,月黑雁飞,写足昏夜潜遁之状。追奔逐北者,宜发轻骑蹑之,而弓刀雪满,未得穷追,见漠北之严寒,防边之不易也。
《诗式》
首句对景兴起。次句入正意。三句追进一层,承次句意。四句确是逐时情景,“雪”字映上“月”字。[品]壮健。
《唐诗鉴赏辞典》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袁行霈)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唐·卢纶)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引用典故:放鹤 劫火 潜公 

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唐·卢肇)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题注:一本题上有咸通初恩四字

引用典故:迁乔 箪瓢 

忽忝专城奉六条,自怜出谷屡迁乔驱车虽道还家近,捧日惟愁去国遥。

朱户昨经新棨戟,风帆常觉恋箪瓢江天夜夜知消息,长见台星在碧霄。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体肤诠》
上截除歙州,下截寄座主,妙以“去国遥”三字牵带,以“途中”意联络(“捧日唯愁”句下)。

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唐·卢象)
  五言排律 押豪韵

题注:一本题上有同李北海四字

引用典故:贻佩刀 双鲤 三士桃 谢朓 

谢朓出华省,王祥贻佩刀前贤真可慕,衰病意空劳。

贞悔不自卜,游随共尔曹。未能齐得丧,时复诵离骚。

闲荫七贤地,醉餐三士桃苍苔虞舜井,乔木古城壕。

渔父偏相狎,尧年不可逃。蝉鸣秋雨霁,云白晓山高。

咫尺传双鲤,吹嘘借(一作落)一毛。故人皆得路,谁肯念同袍。


赋洞庭(唐·可朋)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