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24七絶 11 57四言 13六言 2古風 459樂府 28 34 1其他 49
共5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无名氏 (8首)
郑符 (1首)
陆游 (1首)
刘望之 (2首)
卢祖皋 (1首)
叶梦得 (1首)
张孝祥 (1首)
杨炎正 (1首)
汪晫 (1首)
蔡伸 (1首)
詹克爱 (1首)
赵师侠 (1首)
韩维 (1首)
阿里耀卿 (1首)
马致远 (1首)
王微 (1首)
魏称 (1首)
朱祖谋 (1首)
余汉 (1首)
吴兰修 (1首)
吴藻 (1首)
奕绘 (2首)
菩萨蛮(唐末宋初·无名氏)

衔泥双燕来还去。


失调名(唐末宋初·无名氏)
  押语韵

杨花飞絮。搅乱少年情绪。


失调名(唐末宋初·无名氏)
  押语韵

自有松篁为伴侣。


失调名(唐末宋初·无名氏)

夜来一阵催花雨。


失调名(唐末宋初·无名氏)

花开时节连风雨。


庆青春(唐末宋初·无名氏)

平明一阵催花雨。


眼儿媚(唐末宋初·无名氏)
  押语韵

厌厌愁闷无情绪。


失调名(唐末宋初·无名氏)
  押语韵

小窗幽幌,独坐都无侣。


闲中好(唐·郑符)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


鹊桥仙 其三 夜闻杜鹃(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 ,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 。据夏承焘《 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 。(《成都记》 :“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 ,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 ,春晚连江风雨 。”“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 ,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 ,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 ”、悄然无声了,对这“ 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何况是此时此境呢!
“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
杜鹃本来就是一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 。客中无聊,寄之于梦 ,偏又被“惊残”。
“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 ,“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 ,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写道 :“故山犹自不堪听 ,况半世、飘然羁旅!”“ 故山”,故乡。
“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就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
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 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今坐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 。《词林纪事》卷十一引《词统》云 :“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于邑”(于邑,通呜咽 )。解说还算切当,但是这里忽略了更重要的岁月蹉跎的感慨,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如果联系一下作者此时的一段经历,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意念揭示得更明白些。
陆游是在他四十六岁时来夔州任通判的,途中曾作诗道 :“四方男子事,不敢恨飘零”(《夜思》),情绪还是不错的。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 ,心情十分振奋。他曾身着戎装,参加过大散关的卫戍。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自己“ 英雄用武之地”的机会到了。可是好景不长,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被解散,自己也被调往成都,离开了如火如荼的前线生活,这当头一棒,是对作者的突如其来的打击可以想见 。以后他辗转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由此看来,他的岁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对功名的失意、对时局的忧念 :“况半世、飘然羁旅 !”从这痛切的语气里,可以体会出他对朝廷如此对待自己的严重不满。
陈廷焯比较推重这首词。《白雨斋词话》云:“放翁词,惟《鹊桥仙·夜闻杜鹃》一章,借物寓言,较他作为合乎古。”陈廷焯论词重视比兴、委曲、沉郁,这首词由闻鹃感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曲折婉转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在构思上、表达上是比陆游其它一些作品进究些。但这仅是论词的一个方面的标准。放翁词大抵同于苏轼、辛弃疾之作,虽有些作品如陈氏所言“粗而不精”,但还是有不少激昂感慨、敷腴俊逸者,扬此抑彼就失之偏颇了。

鹊桥仙(宋·刘望之)

只应将巧畀人间,定却向、人间乞取。


如梦令(宋·刘望之)
  押御韵

休絮。休絮。我自明朝归去。


卜算子 其一(宋·卢祖皋)

续续露蛩鸣,索索风梧语。瘦骨从来不奈秋,一夜秋如许。

簟冷卷风漪,髻滑抛云缕展转无人共此情,画角吹残雨。


蓦山溪 百花洲席上次韵司录董庠(宋·叶梦得)

一年春事,常恨风和雨。趁取未残时,醉花前、春应相许。

山公倒载,日暮习池回,问东风,春知否,莫道空归去。

满城歌吹,也似春和豫。争笑使君狂,占风光、不教飞絮。

明朝酒醒,满地落残红,唱新词,追好景,犹有君收聚。


卜算子(宋·张孝祥)

万里去担簦,谁识新丰旅。好事些儿说与郎,奴是姮娥侣。

若到广寒宫,但道奴传语。待我仙郎折桂枝,拣个高枝与。


鹊桥仙 其一(宋·杨炎正)

思归时节,乍寒天气,总是离人愁绪。夜来无奈被西风,更吹作、一帘秋雨。

征衫拂泪,阑干倚醉,羞对黄花无语。寄书除是雁来时,又只恐、书成雁去。


如梦令 次韵吴郎子信残春(宋·汪晫)

几点弄晴微雨。翳日薄云来去。断送一番春,满径杨花飞絮。

无语。无语。还是旧时院宇。


卜算子 其三 题扇(宋·蔡伸)

玉斧斫冰轮,中有乘鸾女。鬓乱钗横襟袖凉,只恐轻飞举。

青冥缥缈间,自有吹箫侣。不向巫山十二峰,朝暮为云雨。


失调名 其二(宋·詹克爱)

空将别泪,洒作人间雨。


鹊桥仙 其三 同敖国华饮,闻啼鹃,即席作(宋·赵师侠)

春光已暮,花残叶密,更值无情风雨。斜阳芳树翠烟中,又听得、声声杜宇。

血流无用,离魂空断,只挠凄凉为旅。在家谁道不如归,你何似、随春归去。


失调名 其一(宋·韩维)

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


【正宫】醉太平(元·阿里耀卿)
  押麌韵

寒生玉壶,香烬金炉,晚来庭院景消疏,闲愁万缕。

胡蝶归梦迷溪路,子规叫月啼芳树,玉人垂泪滴珍珠,似梨花暮雨。


落梅风(元·马致远)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捣练子(明·王微)

心缕缕,愁踽踽,红颜可逐春归去。梦中犹殢惜花心,醒来又听催花雨。


潇湘曲(明·魏称)

湘江曲,湘江曲,十里青云漾寒绿。鹧鸪深夜啼一声,月明思杀人如玉。


卜算子(清末近现代初·朱祖谋)

千片恼吴花,接叶莺调语。睡烬明窗一穗烟,梦响长廊雨。

愁著倚阑时,歌断临觞侣。自惜流光辗转看,泪湿弥天絮。


醉花阴 惜别(清·余汉)

别离半载才相遇。归又何匆遽。女伴画堂中,抵死长从,难诉相思语。

临行各泪回头觑。甚日还重聚?腹内转车轮,没处消愁,拚把心随去。


卜算子(清·吴兰修)

绿剪一窗烟,夜漏如何许。碧月蒙蒙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


洞仙歌(赠吴门青林校书)(清·吴藻)

珊珊琐骨,似碧城仙侣。一笑相逢淡忘语。镇拈花倚竹,翠袖生寒,空谷里、相见个侬幽绪。

兰釭低照影,赌酒评诗,便唱江南断肠句。一样扫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许。

正漠漠、烟波五湖春,待买个红船,载卿同去。


念奴娇六首 其二(清·奕绘)

十分怜爱,带七分羞涩,三分犹豫。彤管琼琚留信物,难说无凭无据。

眼角传言,眉头寄恨,约赂花间遇。见人佯避,背人携手私语。

谁料苦意甜情,酸离辣别,空负琴心许。十二碧峰何处是,化作彩云飞去。

璧返秦庭,珠还合浦,缥缈神仙侣。相思寤寐,梦为蝴蝶相聚。


步蟾宫(清·奕绘)

宵来月色凉如许,银汉上、参差牛女。松梢藤蔓碍清阴,照不见、幽人来去。

沾衣露似溟濛雨,濯魂魄、身轻欲举。清风无价满千墀,步阶下、冷然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