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474七絶 4059五律 707七律 927 1192五排 5四言 145六言 249古風 21590樂府 246 3 354 4琴操 6 55其他 514
共21590,分48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续上)
张祜 (4首)
李商隐 (27首)
哭京兆庞尹(唐·张祜)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杨子江头昔共迷,一为京兆隔云泥。故人昨日同时吊,旧马今朝别处嘶。

向壁愁眉无复画,扶床稚齿已能啼。也知世路名堪贵,谁信庄周论物齐。


读池州杜员外杜秋娘诗(唐·张祜)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年少多情杜牧之,风流仍作杜秋诗。可知不是长门闭,也得相如第一词。


读老庄(唐·张祜)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等闲缉缀闲言语,誇向诗人唤作诗。昨日偶拈庄老读,万寻山上一毫釐。


偶题(唐·张祜)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古来名下岂虚为,李白颠狂自称时。唯恨世间无贺老,谪仙长在没人知。


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唐·李商隐)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木奴橘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

四海秋风阔,千嵓暮景迟。向来忧际会,犹有五湖期。


凉思(唐·李商隐)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李义山诗集辑评》
朱彝尊曰:首二句“凉”,下六句“思”。何焯曰:“思”字入神(“倚立”句下)。又曰:落句衬出“思”字,意足。纪昀:起四句一气涌出,气格殊高。五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然其妙可思。结句承“寓使迟”来,言家在天涯,不知留滞之故,几疑别有新知也。
《义门读书记》
起联写水亭秋夜,读之亦觉凉气侵肌。
《唐诗三百首》
“凉”字分四层。
《唐诗鉴赏辞典》
南陵:今安徽省南陵县。

【简析】:
客中寂寞,更加想念亲友,这本是一种共同的感情。怀疑对方将自己忘了,则写得对友情的执着更深了一层。

----------------------------------
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如“客去”与“波平槛”,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叙述呢?细细推敲,大有道理。大凡人在热闹之中,是不会去注意夜晚池塘涨水这类细节的。只有当客人告退、孤身独坐时,才会突然发现:哟,怎么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水波已涨得这么高了!同样,鸣蝉与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静下来心绪无聊时,才会觉察到现象的变化。所以,这联写景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由闹至静后的特殊心境,为引起愁思作了铺垫。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永怀,即长想。此节,此刻。移时,历时、经时。诗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栏柱之间,他凝神长想,思潮起伏。读者虽还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经感染到那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兼春,即兼年,两年。南陵,今安徽繁昌县,唐时属宣州。寓,托。两句意思是: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无告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疑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都漂泊异乡,寄人幕下。这首诗大约写在又一次飘零途中,缅怀长安而不得归,寻找新的出路又没有结果,素抱难展,托身无地,只有归结于悲愁抑郁的情思。“凉思”一题,语意双关:既指“思”由“凉”生,也意味着思绪悲凉。按照这样的理解,“凉”和“思”又是通篇融贯为一体的。

此诗抒情采用直写胸臆的方式,不象作者一般诗作那样婉曲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语言风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饰,也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精工典丽的作风,正适合于表现那种凄冷萧瑟的情怀。大作家善于随物赋形,不受一种固定风格的拘限,于此可见一斑。

(陈伯海)

思贤顿(即望贤宫也)(唐·李商隐)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引用典故:下蔡迷 青海马 

内殿张弦管,中原绝鼓鼙。舞成青海马,斗杀汝南鸡。

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宸襟他日泪,薄暮望贤西。


五月六日(一作十五)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知玄法师弟子僧彻)(唐·李商隐)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


重过圣女祠(唐·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紫微诗话》
东莱公深爱义山“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之句,以为有不尽之意。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首谓祠宇闲封者,由圣女被谪上清,留滞人间也。“雨常飘瓦”、“风不满旗”,正“归迟”虚寂之景。“来无定所”、“去未移时”,乃仙伴疏旷之象。末谓己之姓名倘在仙籍之中,当会此相问飞升不死之药也。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此则又托圣女以抒迁谪之怨也。
《五朝诗善鸣集》
“梦雨”、“灵风”,大有《离骚》之致。“萼绿华”、“杜兰香”,此亦《湘君》、《山鬼》之遗。
《义门读书记》
次联乃是圣女祠,移向别仙鬼庙不得。“玉郎”疑是自谓。
《载酒园诗话又编》
长吉、义山皆善作神鬼诗。《神弦曲》有幽阴之气,《圣女祠》多缥缈之思……至“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又似可亲而不可望,如曹植所云:“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也。
《玉溪生诗意》
此《圣女祠》与《锦瑟》、《无题》皆自寄托,不必认真。起以“碧藓滋”吊动“归迟”。下“一春”、“尽日”,正应“归迟”。五六以“萼绿华”、“杜兰香”逼出“玉郎”,以“无定所”、“未移时”逼出“会此通仙籍”。以“忆向”遥应首句,言所会皆仙女,且不能长也。
《唐诗别裁》
圣女以形似得名,非果有其神,故以萼绿华、杜兰香比之。
《茧斋诗谈》
《重过圣女祠》云:“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思入微妙。夫朝云暮雨,高唐神女之精也。今经春梦中之雨,历历飘瓦,意者其将来耶?来则风肃然,上林神君之迹也,乃尽日祠前之风尚未满旗,意者其不来耶?恍惚缥缈,使人可想而不可即。鬼神文字如此做,真是不可思议。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此借题以发抒己意也。从来才人失志,其一种无聊不平之思,必有所托,或托诸美人,或托诸香草,或托诸神仙鬼怪之事,如屈子之《离骚》是也。……“得归迟”三字是通篇眼目。
《玉溪生诗集笺注》
“沦谪”二字,一篇之眼,义山自慨由秘省清资而久外斥也。
《玉溪生诗说》
前四句写圣女祠,后四句写重过。盖于此有所遇,而托其词于圣女。
《唐诗近体》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写得迷离惝恍。
《岘佣说诗》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作飘缈幽思之语,而气息自沉,故非鬼派。
《诗境浅说》
玉溪此篇,借以寓身世之感,起结皆表明其意……收笔承第二句“上清沦谪”之意,言曾侍玉皇香案,采芝往事,长忆天阶。全篇皆空灵缥缈之词,极才人之能事矣。
《唐诗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性质类似无题的有题诗。意境扑朔迷离,托寓似有似无,比有些无题诗更费猜详。题内的“圣女祠”,或以为实指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的圣女神祠,或以为托喻女道士居住的道观。后一种说法可能比较接近实际。不过,诗中直接歌咏的还是一位“上清沦谪”的“圣女”以及她所居住的环境—圣女祠。因此,我们首先仍不妨从诗人所描绘的直接形象入手来理解诗意。

古代有不少关于天上神女谪降人间的传说,因此诗人很自然地由眼前这座幽寂的圣女祠生出类似的联想。“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圣女祠前用白石建造的门扉旁已经长满了碧绿的苔藓,看来这位从上清洞府谪降到下界的圣女沦落在尘世已经很久了。首句写祠前即目所见,从“白石”、“碧藓”相映的景色中勾画出圣女所居的清幽寂寥,暗透其“上清沦谪”的身分和幽洁清丽的风神气质;门前碧藓滋生,暗示幽居独处,久无人迹,微逗“梦雨”一联,同时也暗寓“归迟”之意。次句是即目所见而引起的联想,正面揭出全篇主意。“沦谪得归迟”,是说沦谪下界,迟迟未能回归天上。

颔联从门前进而扩展到对整个圣女祠环境气氛的描绘—“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如丝春雨,悄然飘洒在屋瓦上,迷蒙飘忽,如梦似幻;习习灵风,轻轻吹拂着檐角的神旗,始终未能使它高高扬起。诗人所看到的,自然只是一段时间内的景象。但由于细雨轻风连绵不断的态势所造成的印象,竟仿佛感到它们“一春”常飘、“尽日”轻扬了。眼前的实景中融入了想象的成分,意境便显得更加悠远,诗人凝望时沉思冥想之状也就如在目前。单就写景状物来说,这一联已经极富神韵,有画笔难到之妙。不过,它更出色的地方恐怕还是意境的朦胧缥缈,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暗示。王若虚《滹南诗话》引萧闲语云:“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这梦一般的细雨,本来就已经给人一种虚无缥缈、朦胧迷幻之感,再加上高唐神女朝云暮雨的故实,又赋予“梦雨”以爱情的暗示,因此,这“一春梦雨常飘瓦”的景象便不单纯是一种气氛渲染,而是多少带上了比兴象征的意味。它令人联想到,这位幽居独处、沦谪未归的圣女仿佛在爱情上有某种朦胧的期待和希望,而这种期待和希望又总是象梦一样的飘忽、渺茫。同样地,当我们联系“何处西南待好风”(《无题二首》之一)、“安得好风吹汝来”(《留赠畏之》)一类诗句来细加体味,也会隐隐约约感到“尽日灵风不满旗”的描写中暗透出一种好风不满的遗憾和无所依托的幽怨。这种由缥缈之景、朦胧之情所融合成的幽渺迷蒙之境,极富象外之致,却又带有不确定的性质,略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这是一种典型的朦胧美。尽管它不免给人以雾里看花之感,但对于诗人所要表现的特殊对象—一位本身就带有虚无缥缈气息的“圣女”来说,却又有其特具的和谐与适应。“神女生涯原是梦”(《无题二首》之二)。这梦一般的身姿面影、身世遭遇,梦一般的爱情期待和心灵叹息,似乎正需要这梦一样的氛围来表现。

颈联又由“沦谪”不归、幽寂无托的“圣女”,联想到处境与之不同的两位仙女。道书上说,萼绿华年约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于晋穆帝升平三年夜降羊权家,从此经常往来,后授权尸解药引其升仙。杜兰香本是渔父在湘江岸边收养的弃婴,长大后有青童自天而降,携其升天而去。临上天时兰香对渔父说:“我仙女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来无定所,踪迹飘忽不定,说明并非“沦谪”尘世,困守一地;去未移时,说明终归仙界,而不同于圣女之迟迟未归。颔、颈两联,一用烘托,一用反衬,将“圣女”沦谪不归、长守幽寂之境的身世遭遇从不同的侧面成功地表现出来了。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玉郎,是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通仙籍,指登仙界的资格(古称登第入仕为通籍)。尾联又从圣女眼前沦谪不归的处境转想她从前的情况,“忆”字贯通上下两句。意思是说,遥想从前,职掌仙籍的玉郎仙官曾经与圣女相会,帮助她登上仙界,那时的圣女曾在天宫的台阶上采取紫芝,过着悠闲自在的仙界生活,而如今却沦谪尘世,凄寂无托,能不慨然吗?一结以“忆”字唤起今昔之感,不言而黯然神伤。“天阶问紫芝”与“岩扉碧藓滋”正构成天上人间的鲜明对照。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沦谪不归、幽居无托的圣女形象。有的研究者认为诗人是托圣女以自寓,有的则认为是托圣女以写女冠。实际上圣女、女冠、作者,不妨说是三位而一体:明赋圣女,实咏女冠,而诗人自己的“沦谪归迟”之情也就借圣女形象隐隐传出。所谓“圣女祠”,大约就是女道观的异名,这从七律《圣女祠》中看得相当清楚。所不同的,只是《圣女祠》借咏圣女而寄作者爱情方面的幽渺之思,而《重过圣女祠》则借咏圣女而寄其身世沉沦之慨罢了。清人钱泳评“梦雨”一联道:“作缥缈幽冥之语,而气息自沉,故非鬼派”(《履园谭诗》)。由于其中融合了诗人自己遇合如梦、无所依托的人生体验,诗歌的意境才能在缥缈中显出沉郁。尾联在回顾往昔中所透露的人间天上之感,也隐然有诗人的今昔之感寄寓在里面。

(刘学锴)

寄令狐学士(唐·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引用典故:太液黄鹄 

秘殿崔嵬拂彩霓,曹司今在殿东西。赓歌太液翻黄鹄,从猎陈仓获碧鸡。

晓饮岂知金掌迥,夜吟应讶玉绳低。钧天虽许人间听,阊阖门多梦自迷。


九成宫(唐·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题注:九成宫本隋仁寿宫,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

引用典故:周王八骏 紫泥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

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


曲池(唐·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河梁 

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张盖欲判江滟滟,回头更望柳丝丝。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遰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一片(唐·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桑海 

一片非烟隔九枝,蓬峦仙仗俨云旗。天泉水暖龙吟细,露畹春多凤舞迟。

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唐·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芳桂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流莺(唐·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李义山诗解》
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依归,特托流莺以发叹耳。
《玉溪生诗意》
流莺之飞鸣来去,风露阴晴,无处不到。我亦伤春者,不忍听此,恐凤城中无所有花枝耳。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程梦星曰:此亦借端以自叹也。起句“漂荡”字、结句“伤春”字是正义。
《玉溪生诗集笺注》
颔联入神,通体凄婉,点点杜鹃血泪矣。亦客中所赋。
《玉溪生诗说》
前六句将流莺说做有情,七句打合到自己身上,若合若离,是一是二,绝妙运掉。与《蝉》诗同一关捩,但格力不高,声响觉靡耳。
《李义山诗辨正》
含思宛转,独绝古今。亦寓客中无聊、陈情不省之慨。

柳枝五首 其一(唐·李商隐)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擪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傍,与其家接(与其家揖)。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断不娉(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指曰:「若叔是(若叔句)?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东诸侯取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人欲(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引用典故:乌头白 

人欲天从竟不疑,莫言圆盖便无私。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对床夜语》
贾岛《渡桑乾》云:“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人》云:“君问归期未有期……”此皆袭其句而意别者。若定优劣,品高下,则亦昭然矣。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郭云:两叠“巴山夜雨”,无聊之甚。
《唐诗绝句类选》
蒋仲舒曰:末二句又翻出一层。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李梦阳曰:唐诗如贵介公子,风流闲雅,观此信然。唐汝询曰:题曰“寄北”,此必私昵之人。就景生意,为后人话旧长谈。以今夜雨中愁思,冀为他日相逢话头,意调俱新。第三句应转首句,次句生下落句,有情思。盖归未有期,复为夜雨所苦,则此夕之寂寞,唯自知之耳。得与共话此苦于剪烛之下,始一腔幽衷,或可相慰也。“何当”、“却话”四字妙,犁犁云树之思可想。
《李义山诗集辑评》
何焯曰:水精如意玉连环,荆公屡仿此。纪昀曰:探过一步作结,不言当下云何,而当下意境可想。又曰:作不尽语每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不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
《唐诗绎》
首是寄诗缘起,一句内含问答。二写寄诗时景、时、地,俱显。三四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玉溪生诗意》
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
《李义山诗集笺注》
姚培谦曰:白居易“料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
《唐诗别裁》
此寄闺中之诗。
《唐诗笺注》
滞迹巴山,又当夜雨,却思剪烛西窗,将此夜之愁细诉,更觉愁绪缠绵,倍为沉挚。
《古唐诗合解》
此诗内复用“巴山夜雨”,一实一虚。
《历代诗法》
圆转如铜丸走阪,骏马注坡。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婉转缠绵,荡漾生姿。
《玉溪生诗集笺注》
语浅情深,是寄内也。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仍当作“寄北”。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句意蕴藉。
《札朴》
义山“君问”云云,眼前景反作日后怀想,意最婉曲。
《岘佣说诗》
李义山“君问归期”一首,贾长江“客舍并州”一首,曲折清转,风格相似;取其用意沉至,神韵尚欠一层也。
《诗境浅说续编》
清空如话,一气循环,绝句中最为擅胜。诗本寄友,如闻娓娓清谈,深情弥见。此与“客舍并州已十霜”诗,皆首尾相应,同一机轴。
《选玉溪生诗补说》
只一转换间,慧舌慧心。
《唐人绝句精华》
如此作法,笔势非常矫健,且可省却许多语言,诗家谓之顿挫者是也。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赠白道者(一作咏史第二首)(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


代魏宫私赠(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注:黄初三年,已隔存没,追代其意,何必同时,亦广子夜鬼歌之流。

引用典故:宓妃 

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


闺情(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袍不得知。


宫妓(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引用典故:怒偃师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谈苑》:予知制诰日,与余恕同考试。……因出义山诗共读,酷爱一绝,云:“珠箔轻明拂玉墀……”击节称叹曰:“古人措辞寓意如此之深妙,令人感慨不已。”
《唐诗解》
此以女宠之难长,为仕宦者戒也。居绮丽之宫,竞纤腰之态,自谓得意矣,然欢不敝席,尝起君王偃师之怒。
《李义山诗集笺注》
朱鹤龄引冯班云:此诗是刺也。唐时宫禁不严,托意偃师之假人,刺其相招,不忍斥言,真微词也。
《载酒园诗话》
此诗只形容女子慧心,男子一“妒”字耳。
《李义山诗集笺注》
姚培谦曰:字字有意,愈味愈佳,于此可悟立言之体。
《玉溪生诗集笺注》
此讽宫禁近者不须日逞机变,致九重悟而罪之也。托意微婉。
《李义山诗集辑评》
纪昀曰:托讽甚深,妙于蕴藉。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必欲求之(继王阮亭选七绝压卷之作),其张潮之“茨菰叶烂”,张继之“月落乌啼”,钱起之“潇湘何事”,韩翃之“春城无处”,李益之“边霜昨夜”,刘禹锡之“二十馀年”,李商隐之“珠箔轻明”,与杜牧《秦淮》之作,可称匹美。

四皓庙(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羽翼殊勋弃若遗,皇天有运我无时。庙前便接山门路,不长青松长紫芝。


相思(一作相思树上)(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共羽仪。肠断秦台吹管客,日西春尽到来迟。


别智玄法师(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云鬓无端怨别离,十年移易住山期。东西南北皆垂泪,却是杨朱真本师。


即目(一作日)(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凤(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齐韵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樱桃花下(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流莺舞蝶两相欺,不取花芳正结时。他日未开今日谢,嘉辰长短是参差。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唐·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碧云东去雨云西,苑路高高驿路低。秋水绿芜终尽分,夫君太骋锦障泥。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唐·李商隐)
  五言排律 押齐韵

洒砌听来响,卷帘看已迷。江间风暂定,云外日应西。

稍稍落蝶粉,班班融燕泥。飐萍初过沼,重柳更缘堤。

必拟和残漏,宁无晦暝鼙。半将花漠漠,全共草萋萋。

猿别方长啸,鸟惊始独栖。府公能八咏,聊且续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