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491七絶 4373五律 871七律 1336 3227五排 21七排 1四言 334六言 287古風 28369樂府 424 14 335 11琴操 10 69其他 452 3
十三昂
阴平  [持也送也] [应当] [镫也,一曰毂铁] [奔湍,又州名] [丧葬] [伤也] [锒铛] [马颈革] [突也] [同慷] [桄榔] [更多…]

阳平  [行列] [衡量] [刚强] [降伏,降下] [高屋,又姓] [露浓貌] [塞也] 鲿 [同蘠,蔷薇] [更多…]
漢語字典
拼音:xiāng  韵部:
〈动〉
    (会意。据金文,“襄”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放进种子,再盖土。《说文》称“解衣耕”。本义:解衣耕地)
  1. 同本义。
  2. 助理,佐治
    • 思日赞赞襄哉。——《书·皋谟》
    • 必纳王妃,以襄内政。——《三国演义》
  3. 又如:襄成(辅助成为);襄助(辅佐;帮助);襄事(帮助办事);襄办(帮助办理);襄赞(辅佐帮助)
  4. 成就,完成
    • 不克襄事。——《左传·定公十五年》。注:“成也。”
    • 刘院既知此事颠末,又与公同心,必能共襄大事。——·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事利害》
  5. 又如:襄事(成事);共襄义举
  6. 仰,上举
  7. 驾;驾车的马
〈形〉
  1. 高的
  2. 又如:襄岸(高岸)
〈名〉
  1. 古州名 。故治今湖北襄阳。如:襄野(楚襄王梦与巫山神女幽会的传说);襄王之约(借指女子应约赴会事)
康熙字典古文:𡣿𠆝𧞜

説文解字  𡣿 古文襄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漢令。解衣而耕謂之𧞻。而字依韵會補。此襄字所以从衣之本義。惟見於漢令也。引伸之爲除去。爾雅釋言、詩牆有茨出車傳皆曰。襄、除也。周書謚法云。辟地有德曰襄。凡云攘地、攘夷狄皆襄之假借字也。又引伸之爲反復。大東傳云。襄、反也。謂除此而復乎彼也。釋言又曰。襄、駕也。此驤之假借字。凡云襄上也、襄舉也皆同。又馬注皋陶謨曰。襄、因也。謚法因事有功曰襄。此又攘之假借字。有因而盜曰攘。故凡因皆曰攘也。今人用襄爲輔佐之義。古義未嘗有此。从衣。𤕦聲。息良切。十部。古文𧞻。不能得其會意形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