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474七絶 4059五律 707七律 927 1192五排 5四言 145六言 249古風 21590樂府 246 3 354 4琴操 6 55其他 514
四衣
阴平  [几乎,案几] [衣服] 西 [恨声] 觿 [以箸取物] [蹇也] [口声] [更多…]

姿 湿 [参差] [言蹇难也] [生息] [穿也,伤也] [偲偲,相切责也] [更多…]

阳平  [跨马,动词] [委迤,自得貌] [鼻液] [委蛇] [高丽] [九嶷] [举目貌。又县名] [同泥] [相欺也。遗也] [牛黑色] [蕲茝也。求也] [更多…]

[知识] [水中高地] [更多…]
共722,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衣上湿
     
    衫上湿
     
    堤上湿
     
    窗上湿
     
    天上湿
     
    床上湿
     
    地上湿
  • 月明树根坐,露华衣上湿。元·乃贤 松巢为钱塘谢尧章先生赋
  • 拍尽阑干,露华衫上湿。清·姚燮 台城路 寄怀周澹岩
  • 蚕妇不知堤上湿,采桑踏遍露华归。明·吴正志 晓霁即事
  • 云来窗上湿,月过树边阴。明·吴兆 宿曹能始吴客轩题壁
  • 银蟾天上湿,乌鹊渚边愁。明·于慎行 月夜舟行
  • 家家屋漏床上湿,苔昏古础流泉汁。元·徐孜 闻八禽言(壬辰途中作八首) 其八
  • 天晴日头出,雨下地上湿。宋·释慧开 颂古四十八首 其三十四
  • 紫霞湿
     
    朝霞湿
     
    流霞湿
     
    烟霞湿
     
    云霞湿
     
    彩霞湿
     
    染霞湿
  • 玄霜冷渍丹砂汁,翠羽离披紫霞湿。元·于立 题钱舜举画鸡冠花
  • 风吹点点朝霞湿。清·沈皞日 八宝妆 孔雀
  • 玉卮细酌流霞湿。金钗翠袖勤留客。宋·毛滂 菩萨蛮 其一 次韵秀倅送别
  • 海上烟霞湿,关中日月明。唐·姚合 送李秀才赴举
  • 衣拂云霞湿,诗通水石灵。唐·姚合 送杨尚书祭西(一本无西字)
  • 洪涛怒溅彩霞湿,洄流倒捲琉璃碧。明·释今覞 游小孤山
  • 雪香千顷染霞湿,葳蕤嫩紫参差芽。明·黎遂球 牡丹曲
  • 天常湿
     
    何常湿
     
    口常湿
     
    云常湿
     
    苔常湿
     
    莎常湿
     
    露常湿
     
    痕常湿
     
    蒸常湿
  • 地卑云雾饶,海阔天常湿。元·李士瞻 过雁荡山东行程一舍许名历澳岛无风而雨气蒸如暑眠不帖席留此三日不得行时盖十一月初也
  • 浑身滴露何常湿。清·王倩 金缕曲 花影同竹士作
  • 世人与彼同,谈食口常湿。明·黄淳耀 次韵和东坡岐亭诗五首(并引) 其二
  • 海近云常湿,天虚月更清。元末明初·刘基 发景州
  • 近水苔常湿,无风树亦凉。宋·周端臣 书冷泉亭壁
  • 蛩咽莎常湿,蜗盘泥尚融。清·弘历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 其二十
  • 藤萝拂袖露常湿,石径横云马不前。清·蔡温 吴我天底道中
  • 石头苔藓痕常湿,叶底杨梅味带酸。宋·赵友直 甑山
  • 元气蒸常湿,烟霏锁不开。明·孙承恩 石屋次韵
  • 蘸初湿
     
    毛初湿
     
    树初湿
     
    衣初湿
     
    云初湿
     
    泥初湿
     
    清初湿
     
    砧初湿
     
    晨初湿
     
    飞初湿
  • 斜街香月连门白,露柳眉黄蘸初湿。清·姚燮 斜街行
  • 凤凰声未举,翡翠毛初湿。明·徐庸 竹石
  • 河上微风来,关头树初湿。唐·贾驰 秋入关
  • 净涵阑影衣初湿,远夹松声耳更幽。元·朱晞颜 冷泉
  • 浴蒲涧冷云初湿,种朮山春土亦香。宋·林尚仁 访隐者
  • 丹灶泥初湿,红颜药正黄。明·徐渭 王山人丹房(渔鼓或作愚鼓)
  • 露清初湿,高云薄未还。唐·杜甫 草阁
  • 烟钟出郭砧初湿,邻屐探篱菊渐黄。明末清初·彭孙贻 重九前一夕听雨赋满城风雨近重阳
  • 玉露晨初湿,天河夜不乾。宋·郑克己 过大浪滩
  • 晓露飞初湿,春苗剪又生。明·孙作 石菖蒲
  • 纸钱湿
  • 泣低乌能闻,门有纸钱湿。清·姚燮 哭白华先生厉志一百二十韵
  • 泼篁湿
     
    松篁湿
     
    丛篁湿
  • 瘦弦独语雨楼夕,城岚如波泼篁湿。清·姚燮 瘦弦引一章示王大师真
  • 满地松篁湿,终年雨雪侵。明末清初·屈大均 康王谷观谷帘泉
  • 两岸丛篁湿,一夕波浪生。明·薛瑄 潇湘夜雨
  • 飘春湿
  • 露气飘春湿。清·姚燮 醉花阴二首 其一
  • 荡暗湿
     
    霜暗湿
     
    衫暗湿
     
    疑暗湿
  • 苔烟荡暗湿。清·姚燮 霓裳中序第一 柳翠井巷访玉卿不遇听馥郎歌四声猿第二折纪以慢声吊古伤今怜春怨别寸心不知何许也
  • 月色濛濛霜暗湿,行不得,鸡声人语都寒色。清·史承谦 增字渔家傲
  • 叹青衫暗湿,纨扇慵拿。当代·程滨 望海潮 时近九日,有乔迁事
  • 衣衫疑暗湿,出没翠微中。清·刘权之 泾县道中
  • 摇凉湿
  • 又丸月浮空、万树摇凉湿。清·姚燮 迈陂塘 蓉江舟夜
  • 乎燥湿
     
    如燥湿
     
    避燥湿
     
    无燥湿
     
    分燥湿
     
    随燥湿
     
    殊燥湿
     
    耐燥湿
     
    各燥湿
     
    易燥湿
     
    审燥湿
     
    侔燥湿
     
    均燥湿
  • 我谋于众谢不敏,君独不辞乎燥湿。清·洪亮吉 送崔二景俨南归读书并就婚
  • 纵横文字对空虚,肝膈不同如燥湿。宋·王安中 过客有赠达之金者达之作鲋鱼乞水急诗谨次韵
  • 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唐·杜甫 双燕
  • 好在先生无燥湿,老来秀句绝孤高。宋·毛滂 次韵方明叔见赠
  • 町畦分燥湿,种莳论浅深。宋·徐瑞 今日行我圃(辛丑)
  • 应求随燥湿,钻仰喻高坚。元·柳贯 送南竺澄讲主校经后却还杭州
  • 谁云南北物性殊燥湿,此亦有之殆或过之无不及。清·弘历 青芝岫
  • 嘘𤒦胼胝耐燥湿,厚资原是富商兼。清·弘历 塘上四首 其三
  • 水火各燥湿,阴阳互寒暑。宋末元初·熊鉌 题林氏药圃
  • 人情易燥湿,滟滪发九轨。宋·郑清之 古风一篇简徐德夫提刑
  • 高卑审燥湿,凉燠视向背。明·李流芳 戏示山中僧侣
  • 迹虽侔燥湿,学岂混疵醇。元·柳贯 次韵答乡友吴立夫见寄之作感别怀归情在其中矣
  • 定与物情均燥湿,殆非星好有盈虚(骧)宋·韦骧 滁上閒日阴晴联句
  • 儿背湿
     
    鸾背湿
     
    牛背湿
  • 铺纸却作唐马图,泼墨淋漓儿背湿。清·徐时栋 全侍御画马行
  • 画扇题诗鸾背湿,铜彝煎脑鸭心香宋·严中和 句 其四
  • 蓑笠不堪牛背湿,迎风呼犊趁柴门。宋·曹勋 题人画扇十首 其二 牛
  • 鬟影湿
     
    天影湿
     
    岚影湿
     
    红影湿
     
    人影湿
     
    云影湿
     
    灯影湿
     
    花影湿
     
    山影湿
     
    萤影湿
     
    潭影湿
     
    厓影湿
     
    星影湿
     
    虹影湿
     
    龙影湿
  • 钗漾菱花鬟影湿。镜里随风入。清·董元恺 谒金门 湖舫同内泛雨
  • 紫箫吹月酒如淮,露华洗天天影湿。明·袁华 钱塘钱思复匡庐于彦成幼同笔研重会于顾玉山许思复赋诗邀予次韵
  • 计程重趼里四十,满袖青山岚影湿。清·全祖望 芍庭为予至青山求元人叶编修家秉抄其遗文归而乏舟部帙甚巨芍庭负之行东钱湖上四十里始至亦韵事也赠以七古
  • 水浸斜阳红影湿,烟横叠巘翠光浮。宋·赵善括 中秋下浣次计幕诸公佳什之韵 其一
  • 露寒人影湿,水定月华迟。明末清初·彭孙贻 舟行夜归
  • 岩瀑飞来云影湿,溪霜著处叶声乾。宋·舒岳祥 次韵正仲秋晚感兴
  • 云归灯影湿,人立鹤飞来。明·梁以壮 宿华首台
  • 银河欲坠花影湿,小楼夜半东风入。清·胡星阿 小楼
  • 寒云漾空山影湿,槎丫老树万株直。清·王梦庚 中河寨
  • 玉露漫空萤影湿,金风掠地桂花香。明·范嵩 宫辞
  • 千丈割云潭影湿,一泓贮水月光寒。宋·戴泰 戏友不识砚
  • 树木连云厓影湿,楼台隔日水气酣。元·丁复 越州景德寺镜清方丈题醉先(宋僧名也)岳麓图
  • 露垂星影湿,月淡水光寒。宋·胡仲参 道中早发
  • 大浪不惊虹影湿,高车齐度马声秋。元·廖大圭 宁海桥
  • 拂石坐来龙影湿,半陂春雨茯苓香。明·孙蕡 松
  • 涨沙湿
     
    长沙湿
     
    延沙湿
  • 明当迎翠华,夜渡涨沙湿。清·姚鼐 白河
  • 地带长沙湿,川通湘水清。宋·王炎 湘阴道中
  • 近渚延沙湿,中壖小岛浮。唐·张祜 和岳州徐员外云梦新亭二十韵
  • 窗纱湿
  •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清·曹雪芹 秋窗风雨夕
  • 莫漫湿
  • 更瑞锦分系,宝钗亲嘱,衍波笺字莫漫湿。清·顾贞观 兰陵王 江行,用史梅溪韵
  • 红晕湿
  • 著雨林花红晕湿。清·钱孟钿 蝶恋花
  • 沾襟湿
     
    罗襟湿
     
    离襟湿
     
    衣襟湿
     
    素襟湿
     
    红襟湿
     
    连襟湿
     
    露襟湿
  • 举目苍凉无处洒,看星星点点沾襟湿。清·袁嘉 金缕曲(呕血戏占)
  • 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泪揾罗襟湿。清·李佩金 百字令 春夜闻雁
  • 偏照人愁绝。酒痕和泪离襟湿。清·邓瑜 惜分飞 送别闺友
  • 大醉衣襟湿,空歌风度清。宋·张继先 立秋之夕对酒成章粗遣清景以招佳咏
  • 云向素襟湿,雷从空谷喧。当代·陈忠平 仲夏湘行之什 其二 偕寻梦登衡山
  • 梁间燕怨红襟湿,软语商量不定。当代·张崇光 买陂塘 春雨
  • 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明·李士淳 秋日冒雨至圣寿寺僧款予斋饭因赋
  • 凉沾露襟湿,爽透风帏开。明·杨慎 九月三日见新月(时有悼亡之戚)
  • 烟长湿
     
    云长湿
     
    鲛长湿
     
    山长湿
     
    墨长湿
     
    天长湿
  • 芙蓉高耸连天碧,风鬟雾鬓烟长湿。清·宗稷辰 丫髻岭
  • 交枝树底云长湿,拂雾岩前鹤正翩。明·卢宁 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 其一 引路松
  • 别泪鲛长湿,閒愁雁计程。近现代·连横 天上
  • 不雨山长湿,微风谷竞喧。宋·蒋允中 灵岩禅寺
  • 穷愁著论墨长湿,磊块浇胸杯未乾。宋·李纲 小雨
  • 玉露天长湿,金精夜更光。明·林熙春 叔弟携来菊十一月盛开
  • 清冰湿
     
    作冰湿
  • 一片霜棱不见霜,寒月堕地清冰湿。清·李锴 冬夜留宿虚壑精舍暨朱抱光陈行一讲易图夜分抱光援琴弹碧天秋思雉朝飞诸曲行一起复为我剑舞二十四变烛见跋寒月莹然而霜鸡已再唱矣
  • 帏灯作冰湿,风响增梦疑。清·姚燮 冬霪篇
  • 轻未湿
     
    寒未湿
     
    土未湿
     
    舟未湿
     
    笔未湿
     
    野未湿
     
    浑未湿
     
    林未湿
     
    擎未湿
     
    云未湿
     
    低未湿
  • 罗袜盈盈轻未湿。清·李雯 渔家傲 咏滩水
  • 春风长茸暖犹浅,苍雪点身寒未湿。明·唐文凤 仙鹿
  • 乱飞急点土未湿,风动云行留不得,举头忽见纤纤月。清·孔庆瑚 不雨叹 其一
  • 熬波煮火火更然,积响沈舟舟未湿。明末清初·杜浚 初闻镫船鼓吹歌
  • 共压强韵诗,思苦笔未湿。明·陶望龄 端午日无念师二詹生吴生同集斋中偶看坡公汁字韵诗戏效韵四章末章呈似念公 其三
  • 秋云覆秦川,小雨野未湿。宋·司马光 和张仲通学士苦暑思长安幕中望终南秋雪呈江邻几
  • 弦光浑未湿,桂影叠山楼。清·纪炅 中夜
  • 一天林未湿,半日路犹乾。明末清初·屈大均 细雨
  • 柏观金茎擎未湿,蓝桥玉臼捣空寒。元·吴莱 岭南宜濛子解渴水歌
  • 扫叶僧归云未湿,卖花人去蝶先还。元·陈樵 霜岩石室 其二
  • 竹枝低未湿,梅萼莹先沾。宋·洪适 雪诗用晁无咎韵
  • 和黛湿
     
    凝黛湿
     
    春黛湿
     
    螺黛湿
     
    青黛湿
     
    调黛湿
  • 看尽青山和黛湿,新愁,压下云屏角枕头。清·李雯 南乡子 闺情
  • 浮阴扫尽山屹立,叠嶂层峦凝黛湿。宋·刘学箕 政仲留饮醉书长句
  • 不知春黛湿,双翅难举。当代·王蛰堪 齐天乐 蝉墨
  • 露含螺黛湿,云上翠鬟轻。明末清初·屈大均 初三夜月
  • 山光青黛湿,仍带伤春泣。明·锁懋坚 菩萨蛮 送春
  • 梅雨生憎调黛湿,麦秋偏爱洗头凉。清·顾贞观 望江南
  • 衣又湿
     
    题又湿
     
    乾又湿
     
    晴又湿
     
    阶又湿
  • 弹尽泪珠衣又湿。清·杨琇 谒金门 晚眺
  • 砑粉银笺题又湿。清·周之琦 清平乐 忆梅
  • 珠泪纷纷和粉垂,襟袂旧痕乾又湿。宋·无名氏 花心动
  • 碧山晴又湿,白水雨偏多。唐·杜甫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
  • 谓晴阶又湿,疑雨日还明。明·杨循吉 残雪
  • 爪甲湿
     
    鳞甲湿
  • 沧江龙子卓水立,飞上青天爪甲湿。清·张怀泗 九藤杖
  • 归来天晓鳞甲湿,尚带海气青冥濛。清·王柘 闾山大松歌
  • 红绵湿
  • 泪痕冰惹红绵湿。清·吴绮 钗头凤 冬闺
  • 疏钟湿
     
    龙钟湿
     
    地钟湿
     
    晨钟湿
  • 雨送疏钟湿。清·董俞 清平乐 其一 早行
  • 微鼾原是泣,双袖龙钟湿。当代·程滨 菩萨蛮 四月二十一日进京火车中
  • 滨水地钟湿,关门时过春。宋·项安世 阴雨六韵
  • 细雨晨钟湿,轻云午阁移。明·严嵩 松江龙华寺留别 其一
共722,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