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45七絶 12 2693四言 56六言 20古風 3000樂府 75 197 16 35其他 54
九熬
上声  [未了,了得] 稿 [跌倒] [多少] [齧也] [漂洗] [围剿] [挑拨] [隘也] [更多…]

去声  [音调] 耀 [教训] [倒退] [多少] [重要] [寤也] [暴虐] [枪炮] [唤也,呼也] [剑鞘] 翿 轿 [迅疾] [覆盖] 尿 [更多…]
漢語字典
拼音:nào  韵部:
〈名〉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
  1. 同本义
  2.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
  3. 流体
    • 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
〈形〉
  1. 湿润
  2. 又如:淖泽(湿润)
  3. 柔和
  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

拼音:chuò  韵部:
  1. 古同“”,绰约。
康熙字典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泥也。左傳曰。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杜注同。倉頡篇云。深泥也。字林云。濡甚曰淖。按泥淖以土與水合和爲之。故淖引伸之義訓和。儀禮。嘉薦暜淖。注曰。暜淖、黍稷也。暜、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也。劉瓛述張禹之義曰。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葢漢人尼與泥通用。故漢碑仲尼字或作泥。又按許泥爲水名。不箸塗泥之解。於此補見。是與深同例也。魏晉以後。泥淖字作埿。从水。卓聲。奴敎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