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27七絶 4五律 2 282四言 52六言 6古風 992樂府 18 66 4 14其他 48
十四英
上声  嵿 [更多…]

去声  [蛮横] [兴趣] [胜败] [答应] [车乘] [相称] [隙也] [鞍镫] [亲疏] [以钉钉物也] [更多…]
漢語字典
多音字辨析:
正 英韻,仄声 (zhèng):音政。《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
正 英韻,平声 (zhēng):岁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

拼音:zhēng  韵部:
〈名〉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 正,岁之首月,以建寅月为正,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 箭靶的中心
  3. 引申为目标
    •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动〉
  1. 通“征”
  2. 征税
  3. 出兵,征讨

拼音:zhèng  韵部:
〈形〉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1. 同本义
  2.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3.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4. 正直,正派
  5.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6.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 古书之正。——·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 正而不至焉。
    •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姚鼐《登泰山记》
  7.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8.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10. 正当;合适
  11.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12.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 。如:正电子;正离子
  13.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如:正数;正号
  14. 正点 。如:十二点正;正午
  15.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16.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动〉
  1. 通“整”(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2.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3. 整治
    •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4.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5. 纠正;改正,匡正
  6.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7. 正法,治罪
  8. 决定,考定
    •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名〉
  1. 官长;君长
  2.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3.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4. 嫡长子,与“庶”相对
    •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5. 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6.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7. 道理,规律
  8. 通“政”。政治,政事
  9. 通“证”。凭证,证据
〈副〉
  1. 正好,恰好
  2.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3.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4.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5. 仅;只
  6. 端正地
  7. 方,刚刚
  8. 公然;显然
  9. 总是
〈代〉
  1. 这么;这样
    •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2.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康熙字典古文:㱏𣥔𤴓𧾸

  • 《唐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政。 (敬韻)
  • 《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 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 《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𤣥冥,土正曰后土。
  • 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 又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又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 又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註》正,猶定。
  • 又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
  • 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 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 又平質也。《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 又以物爲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 又釐辨也。《論語》必也正名乎。
  • 又四月亦曰正月。《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 又預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 又三正。《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
  •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𥓓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 又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 又諡法。《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 又與政通。《詩·小雅》今兹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 又朝覲曰朝正。《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 又姓。《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 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 《廣韻》之盈切。 (庚韻)
  • 《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征。 (庚韻)
  • 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詩·小雅》噲噲其正。
  • 又射侯中曰正。《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毛傳》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 又與征通。《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𠙺。
  • 考證:〔《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出不出反,戰不正勝。〕
  • 謹照原文不出反改不正反。
説文解字   古文正从𠄞。𠄞,古上字。 𣥔 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是也。从一。(句)一㠯止。江沅曰。一所㠯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毋之止姦。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古文正.。从𠄞。𠄞古文上字。此亦同䇂示辰龍童音章皆从𠄞。古文正。从一足。足亦止也。止部曰。止爲足。

宋代 徐鉉 徐鍇 注釋

徐鍇曰:“守一以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