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苏轼

相关人物:共 549 位
共 54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归安人,字翼中,号无求子,又号大隐翁。
哲宗元祐三年进士。
工医术,尤深于伤寒。
壮年辞官居西湖,著书酿酒。
徽宗时,起授医学博士。
坐书东坡诗,贬达州。
后以宫祠还。
有《北山酒经》、《类證活人书》。
全宋文·卷二七九○
朱肱,字翼中,一字亦中,自号无求子、大隐翁,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元祐三年进士及第。
善医,尤深于《伤寒》。
徽宗起为医学博士。
崇宁初,为雄州防禦推官、知邓州录事参军。
政和五年,坐书东坡诗贬达州。
后以朝奉郎提点洞霄宫,致仕,侨居西湖上。
卒。
著有《大隐翁酒经》一卷(存)、《南阳活人书》二十卷(存)、《内外二景图》三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四,《宋史》卷二○五、二○七,《续资治通鉴》卷八七,《宋史翼》卷三八,《宋诗纪事》卷四○。
刘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勃。
宋眉州眉山人。
哲宗元符初诏求直言,九上书言宣仁太后之诬及司马光之枉,乞用范纯仁、苏轼等,斥章惇、蔡卞、吕惠卿、蔡京之奸。
改提举河北路常平,寻坐元祐党籍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人。有《初日楼诗》、《驻梦词》。
驻梦词·后记
余年十五,就学私塾中。
偶于塾师案头,获睹白香词谱一册。
取而诵之,雅爱其音节之谐婉,因以作法质于师。
师曰,兹道大难,今世已无作者,非尔曹所能学也。
为之怃然者久之。
逾年,获见时人之作于日报中,始悟塾师之言,不过自文其陋。
复于扫叶山房,购得石印本毛氏词学全书、万氏词律,爰稍稍依谱试填,以自娱焉。
洎夫游艺京华,为之益力,间出所作示人,为乡先辈沈太侔(宗畸)先生所见,亟加称赏,以书抵余,谓吾词幽微婉约,实得词之正则。
且于余南归而后,数以书来,督余勿荒故业,为斯道延一线之传。
实则时彦之工于词者固多,若余则作辍不恒,旁骛滋甚,已无复抗手前贤之盛心。
沈翁阿其所好,适以增吾愧汗而已。
昔人有言,韩退之以文为诗,苏子瞻以诗为词。
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余亦向持此论,以为一切文体,胥各自有其特征,岂可比而齐之,乱其畛域。
词之气骨,略逊于诗,至其缠绵幽咽,疏状入微,若姚姬传所谓得阴柔之美者,求诸古近体诗中,惟七言绝句,庶几得其一二,斯吾所谓词之特质,论词者所当依为圭臬者也。
胜清三百年间,词人辈出,可谓洋洋乎大观矣。
然试执此以绳,纳兰才高,时或失之纵恣;竹垞则华妆盛饰,真美反掩而不彰。
其能掇周柳之流风,嗣南唐之逸响者,惟项忆云,庶乎近之。
此吾夙昔之蕲向,沈翁品题之语,可谓先得吾心,惜乎有志焉而未逮耳。
向者,浙中词人某公,尝为吾友言,吾词亦自佳,独惜了无寄托,不耐寻味耳。
是殆年龄所限欤。
不知常州诸子所谓主风骚,托比兴之言,余向目为魔道。
温飞卿之好为侧艳,本传未尝讳言。
而张皋文之俦,必语语笺其遥旨,绮罗芗泽,借为朝野君臣;荆棘斜阳,绎以小人亡国。
自谓能探奥窔,实皆比附陈言。
夫作家之处境万殊,其所作又安得咸趋一轨,偶然寄意,固不必无。
即兴成文,尤为数见,又岂必人人工部,语语灵均,而后能垂诸久远耶。
余少不更事,闲来弄翰,奚敢谬托风骚,亦如小鸟嬉春,无心自炫,孤蛩吊月,有感斯鸣,固不解以迷离隐约之辞,耸人观听也。
纪元二十有一年,九月二十日,记于故都。
驻梦词·自跋
右存少作若干首,华年哀乐,略备于斯,从此洗净心尘,当不复事此雕虫小技,天空海阔,何施不可,夫奚以呻吟拥鼻为。辛酉六月,录稿后自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一作新淦人,字民师。
第进士。
徽宗政和间知南康,有政绩。
博学工诗文,见赏于苏轼
有《蓝溪集》。
全宋诗
谢举廉,字民师,新淦(今江西新干)人(《龙云集》卷二四《诸公纪赠四谢诗序》)。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与从父懋、岐、世充同第进士,时称四谢。
初官吉州司法参军。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为广州推官(《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四四)。
徽宗政和间知南康军(《江西诗徵》卷一三)。
有《上金集》(《独醒杂志》卷一)、《蓝溪集》(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已佚。
清同治《新淦县志》卷八有传。
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四二一
傅自得,字幼安,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善为文,尤擅四六及古赋,著有《燕石稿》。
又尝编杜甫、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诗篇为一书,名曰《四诗类苑》。
后至高寿卒,景定间犹在世。
见《隐居通议》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湘阴人。与兄弟友爱,不分财产,所居为“怡怡堂”。后与兄邵□弟邵圭同游太学,□、圭皆第进士,琥弃儒入道,归都峤山草庵修炼,复居峨眉,不知所终。
全宋诗
邵琥,湘阴(今属湖南)人。
少与兄玘、弟圭同游太学。
后往都峤山为道士,改名彦肃(《东坡全集》卷二《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
徽宗大观中,自都峤归故居。
后结庵峨眉山,不知所终。
事见《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黄州黄冈人,徙居齐安,字邻老。
潘鲠子。
少警敏不羁,与弟潘大观皆以诗名。
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
有《柯山集》。
全宋诗
潘大临,字君孚(《浮沚集·雨中有怀》),一字邠老,黄州(今属湖北)人。
家贫未仕,苏轼、张耒谪黄州时,多有交往。
入江西诗派,与江西派诗人多有唱和。
徽宗大观间客死蕲春,年未五十。
有《柯山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潘邠老小集》一卷。
事见《张右史文集》卷五一《潘大临文集序》。
潘大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另从《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等书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潘大临(?
——一一○六),字君孚,一字邠老,祖籍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
后为黄州(今属湖北)人。
少警敏不群,从苏轼、黄庭坚、张耒诸名士游,以诗名于时。
大观间客死蕲春。
有《潘邠老小集》存世。
见《张右史集》卷五一《潘大临文集序》,《宋史翼》卷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087 【介绍】: 宋郑州阳武人,字惇夫。
邢恕子。
幼以奇童称。
八岁作《明妃引》,知名于世。
神宗元丰中,游孙觉、李常之门。
所宗师者司马光、吕公著等,所从游者苏轼、黄庭坚、晁补之等。
年十六、七岁,擅文章。
有《呻吟集》。
全宋诗
邢居实(一○六八~一○八七),字惇(或作敦)夫,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恕子。
苏轼、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为忘年交(《浮溪集》卷一七《呻吟集序》)。
哲宗元祐二年卒,年仅二十岁。
有《呻吟集》,已佚。
事见《嵩山文集》卷一九《邢惇夫墓表》、《宋史》卷四七一《邢恕传》。
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六四
邢居实(一○六八——一○八七),字惇夫(一作「敦夫」),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人,恕子。
少以奇童称,年十六七,文章各擅体制,黄庭坚、晁补之等皆见而爱之。
从其父守随,作《南征赋》,苏轼读之叹曰:「此足以藉手见古人矣!
」元祐二年病卒,年甫二十。
著《呻吟集》一卷。
见晁说之《邢惇夫墓表》(《嵩山文集》卷一九),《宋史》卷四七一《邢恕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7—1402 【介绍】: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词学图录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别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逊志、方文正公等。台州宁海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惠帝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更定官制,改文学博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四年六月,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被执下狱,使草诏,坚不从,手书"燕贼篡位"四字,殉国。
黄鹤楼志·人物篇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诗文家、学者。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今浙江)人。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授汉中府教授;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召为侍讲学士,任《太祖实录》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召其起草诏书,孝孺拒不奉旨,遂被杀,宗亲至友弟子凡八百馀人连坐被杀。后追谥文正。其学术醇正,文章纵横豪放。曾撰《黄鹤楼诗卷序》(又题《书黄鹤楼卷后》),反映当时武昌地区战乱与《黄鹤楼诗卷》的编辑内容概略。又作《武昌十景图序》,其中列入“石照亭”。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希直宁海人建文时官翰林学士死节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临海人。
洪武中以荐授汉中教授。
建文中召为文学博士,靖难师入,召草诏,不屈死。
有《逊志斋集》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孝孺学术纯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
盖其志在于驾轶汉、唐,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
燕王篡立之初,齐、黄诸人为所切齿,即委蛇求活,亦势不能存。
若孝孺深欲藉其声名,俾草诏以欺天下,使稍稍迁就,未必不接迹三杨。
而致命成仁,遂湛十族而不悔,语其气节,可谓贯金石动天地矣!
文以人重,则斯集固悬诸日月不可磨灭之书也。
) 《吾学编》:皇太子即位,廷臣交荐孝儒,侍讲筵,备顾问。
孝孺德望素隆,一时倚重。
上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
孝孺尝作《书事》诗曰:「斧扆临轩几砚间,春风和气满龙颜。
细听天语挥毫久,携得香烟两袖还。
」又曰:「风软彤庭尚薄寒,禦炉香绕玉栏杆。
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 (《南濠诗话》: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多杂以他人之诗,如勉学二十四首,乃陈子平作,《渔樵》一首乃杨孟载作,又有《牧牛图》一绝,亦元人诗。
《梦蕉诗话》:方孝孺《过严子陵钓台长短句》云:「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
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
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安足拟!
羊裘老子早见几,独向桐江钓烟水。
」直于子陵心上说出。
宋诗不及于唐,固也。
或者矮观声吠并谓不及于元,是可笑欤!
正学论诗云:「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
」「天历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作后尘。
」 田按:希直文章渊源出于宋景濂,而学术街纯正则过之。
姚江《明儒学案》云:「景濂氏出入于二氏,希直以叛道者莫过于二氏,而释氏尤甚,不惮放言驱斥,有明之学祖也。
」诚为确论。
太祖诛戮功臣,至末年文武名臣几尽,使得一二旧勋如宋国公、颍国公者,靖难之师,孰胜孰负未可知也。
希直《送诚意伯孙士端归括苍》诗云:「海内只今无盗贼,幽州兴兵恼邦国。
庙堂谋议岂无人,我怀中丞泪沾臆。
呜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乡今是谁?
九原招公傥可作,为解四海苍生危。
」盖亦有慨于是,诵汉祖猛士之歌,同兹三叹。)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号鹤山,又作鹤珊,别号巢松道人。清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祖父绍贤(1761~1829)经办台湾盐务,为竹堑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年十四,尝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占梅急公好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鸡笼英军之犯,获贡生加道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获知府即选;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林恭事变,协办全台团练,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咸丰四年(1854),克复艇匪黄位之乱,加盐运使衔;同治元年(1860),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晚年因林、郑二家讼事,郁病而卒。占梅擅丝竹、书画、骑射诸艺。道光二十九年(1849),构筑潜园,雅集诗骚。文酒之盛,冠于北台。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迄同治六年(1867)。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 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 、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 、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 、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 (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 、陈培桂《淡水厅志》、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
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
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
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
稽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
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
琴心也,即诗心也。
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
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
章句云乎哉?
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
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
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
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赖以安固。
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
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
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
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
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桂之姿耶?
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
相赏有松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
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
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
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
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
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
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
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
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
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
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
是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
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
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
然余犹有虑焉!
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
而熟知无虑也?
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
嗟乎!
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
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
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
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
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
然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
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
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
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
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
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
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
意兴所至,发为咏歌。
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
客冬黄翼南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
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
因嘱借观。
其即景之作,俊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
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
至其篇法简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
盖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
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
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昔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
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
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
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
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
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
先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
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先生诗学亦于是乎进。
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
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先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
至七古如「谭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
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秋柳亦精神。
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桑山香火因。
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
虚心下问君师竹,盲目随声我滥竽。
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
虽然,诗亦岂易言哉!
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
雪村先生,风雅士也。
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
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先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
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
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俊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
友人咸怂恿寿梨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
夫以是诗之梗概,有曾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
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
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
如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
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月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
共 54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