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1—1453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恂如,号双崖。永乐二年进士。次年,预读书文渊阁之选。与修《永乐大典》,历刑部主事、员外郎。宣德五年,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江南尤甚,思得才力重臣前往整理,以杨荣荐,迁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在任二十二年,常屏去驺从,巡行村落,问民疾苦。理欠赋,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与苏州知府况钟反复计算,将苏州一府赋自二百七十七万石减至七十二万余石。他府以次减。官至工部尚书,仍巡抚。有《双崖集》。卒谥文襄。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恂如吉水人宣德时巡抚浙直
明诗纪事·乙签·卷九
忱字恂如,庐陵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改越府右长史,擢工邵侍郎,巡抚江南,迁户部尚书,改工部。卒谥文襄。有《双崖诗集》六卷。 (田按:甲申庶吉士进学文渊阁者二十八人,恂如自陈年少,得与其选,莅吴有惠政,吴人思之不衰。笃于交谊,解大绅系狱,交知绝迹,薪米之奉独出恂如,大绅赠诗有「当时霜雪被满野,惟见青青松树枝」之句。)
维基
周忱(1380年—1453年),字恂如,江西吉水县(今江西吉水)人。周忱为永乐二年进士出身,授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升刑部主事、员外郎。洪熙元年,迁越府长史,以善理财知名。宣德五年,江南田赋问题严重,杨荣荐举出任工部侍郎,巡抚江南,创立平米法,总督税粮、漕运、营造等,官至工部尚书。谥文襄。永乐、洪熙、宣德年间永乐二年(1404年),周忱中进士甲申科二甲第十名,选庶吉士,入翰林。次年,明成祖朱棣选其中二十八人入文渊阁学习。周忱自陈年幼愿意入学,朱棣嘉奖其志而批准。之后晋升为刑部主事,再升员外郎。周忱虽有经世之才,但在工部郎署中长达二十年,无人赏识,只有夏元吉认为其有奇才。洪熙元年(1425年),其升为越王府长史。宣德年初,有举荐其担任郡守,而被夏元吉视为屈才。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认为地方财政非常混乱,其中以江南为首。光苏州就累积拖欠赋税多达八百万石,于是考虑派遣得力官员去治理。于是大学士杨荣举荐,升为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理税粮。周忱到任后,即召集父老乡亲询问拖欠赋税原因。民间均说豪强不愿自己缴纳,却徵用佃农财粮,百姓因贫逃亡,于是税额更缺。周忱因此创建“平米法”,规定各府的官田、民田科均不变,田主无论大小,一律缴纳耗米,并在其基础上调整数额,多减少补。百姓因此大为方便。此外,周忱发现诸县收粮并无专门机构,认为其是迟交粮额的原因。于是命各县设置囤官,负责徵粮。当初,朱元璋起兵征讨张士诚后,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此后并铲除当地豪强,没收其田产而称为“官田”。按照其家租籍徵收税费,于是苏州府比其他各府都重,田租共有二百七十七万石,而“官田”租税即有二百六十二万石,百姓无法承担。于是,明宣宗下诏减少“官田”田租,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计算后上报请减至七十二万石。宣德七年,江南丰收,宣宗诏令诸府县以官钞卖筹备振贷,苏州于是得米二十九万石。当时,公侯禄米、军官月俸都来自南京户部,而苏州、松州百姓转输到南京,每石均加费用六斗。周忱于是奏令各府支给,与船价米一斗,其馀的五斗,通计米一共为四十万石有奇,以官钞所购,于是得米七十万余石,遂置仓贮存,称为“济农”。当时凡是在运输中有遗失部份,官方军借给与民,待秋收后再归还。而修圩、筑岸、开河、浚湖等而支出的口粮,则不用偿还官方。耕者请求借贷,必派官员进行检验其人丁与田亩后再给,于是在秋收时与粮并赋,凶年时再行赈灾。有奸顽不偿的人,以后不与贷给。之后,这些均为定制,为宣宗嘉奖。直至他离任前,江南各大郡县,孩童不知何为饥荒,而两税未曾缺欠,此均为周忱功劳。当时漕运时,军民各承担一半。百姓在运输中,因为耗损巨大,往返耗时长,甚至耽误农时。周忱于是与平江伯陈瑄提议,民间运输到淮安或瓜洲时,兑与卫所转运;河南于大名府小滩兑与遮洋总海运;山东则于济宁兑与军运,军运费用由百姓承当。因此漕运节省大量费用。民间运往两京的粮草费用巨大。周忱于是请每束折银三分,南京则即地买纳。顺天府的百官月俸,均以持俸帖赴南京领取。米价低时,俸贴七八石,仅易银一两。他于是请重新检查官田、极贫下户的两税,并折纳金花银,使每两当米四石,于是解除京城兑俸,民间耗资甚少,而官俸却能保持常足。此外,周忱还对嘉定、昆山诸县的每年纳布价格的兑换、管理进行调整。
共36,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五言律诗
送孙大尹赴岭南 明 · 周忱
五言律诗
尊酒三山别,双凫五岭过。
和风吹客袂,啼鸟杂离歌。
雨洗炎方树,霜清瘴海波。
宦游知独好,春色向南多。

寻天台李道士斋 明 · 周忱
五言律诗
瑶草迷行径,丹台近赤城。
山川遥在望,鸡犬不闻声。
谷静松花落,桥横涧水鸣。
云间双鹤下,疑听紫鸾笙。

送廖主事还南京 明 · 周忱
五言律诗
题柱才名旧,还官别意新。
柳花低扑酒,山翠远迎人。
去马嘶芳草,娇莺惜晚春。
秣陵千里外,飞梦更相亲。

七言律诗
车驾渡江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柳色临江辇路长,葳蕤遥望翠华张。
衣冠隔岸催鹓序,舸舰中流列雁行。
鱼跃苍波赡御座,鸟啼春树识天香。
时巡百度稽虞典,不奏横汾礼乐章。

戏马台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百战徒劳八岁兵,秦民失望霸图倾。
沐猴不免当时笑,戏马空传此日名。
故垒萧萧连泗水,寒山簇簇近彭城。
行人回首荒台上,啼鸟凄凉学楚声。

登虞山绝顶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晴登孤嶂俯郊原,指点东湖远近村。
齐女墓荒枯树老,言游祠古断碑存。
一泓白水通湖口,几点青山近海门。
此地旧传多圣迹,重来期与故人论。
注:东湖:昆承湖的别称,相对于处其西面的尚湖,称东湖。在常熟境 中南部,为境内最大的湖泊。  齐女墓:在虞山东岭顶辛峰亭台基下。据志载,春秋末齐景公慑于吴国武力,被迫将小女孟姜嫁于吴王阖闾长子终累。孟姜嫁到吴国后,忧思故国,加上其夫早亡,郁郁得病,临终时说:“令死者有知,必葬我于虞山之巅,以望齐国。”

留城怀古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寂寞荒城泗水东,昔人曾此遇真龙。
一编已向兴王用,万户从教择地封。
带砺河山空往誓,春秋祠庙想遗容。
酂侯下狱淮阴死,三杰惟公伴赤松。

送刘昌会试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早从侯頖究群经,虎榜新题属妙龄。
骥出马群空北土,鵩因鹍化运南溟。
功名有待标青史,礼乐行看对大廷。
席上儒珍期自保,一樽相送重丁宁。

送韩佥事赴广西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画省为郎属老成,新持玉斧下瑶京。
观风好遂平生志,题柱多传旧日名。
路入三湘秋水迥,霜经五岭瘴烟清。
寸心不被炎蒸恼,长对冰壶夜月明。

谒北京城隍庙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岧峣城宇俯城闉,圣代褒崇赐额新。
石刻尽题灵应事,香烟不断往来人。
经年树暗长廊昼,落日风清古砌尘。
粉署政閒来伏几,敢将心术愧明神。

挽遂安周太守以谦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楚声空拟大招辞,欲挂吴钩失路歧。
秋草故山行径殁,春风杨柳闭门垂。
范滂早重当时誉,黄霸多存去后思。
閒向黄堂瞻皂盖,几人回首共凄其。

微笑堂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来从东越住西湖,瓶锡随身道貌癯。
鹤惯闻经松下舞,猿频献果月中呼。
坐来禅定诸缘息,话到真空百念无。
微笑堂前又相见,明朝回首白云孤。
按:(附考在嘉善陶庄东禅寺中)

夏湖泛月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泰宇天光淡欲流,水风摇荡夏湖秋。
银河直拟乘槎到,赤壁聊同载酒游。
倾尽玉杯霞彩散,团成宝盖月华浮。
此生此夜穷奇兴,错上年年庾老楼。
按:(附考湖在嘉善治北三十里又曰夏墓荡也古诗云忽忆夏湖风味美斑鱼黄雀寄来无)

过思庵郊居 明 · 周忱
七言律诗
故人家住碧溪濆,出郭书声白昼闻。
过访几回因看竹,归休何日共论文。
山容半向窗间出,泉脉遥从树底分。
最是快人心目处,连畴粳稻翠如云。

擢自仪曹领郡符,朱轓熊轼向姑苏。
身驰驿传声华重,手捧天书宠渥殊。
政洽九江重渡虎,时清合浦尽还珠。
故人尊酒遥相送,努力期君展壮图。

七言绝句
和靖坐吟图 明 · 周忱
七言绝句
茶鼎烟消鹤梦惊,水瓶香雪一枝明。
人间诗思寻常有,不比西湖分外清。

明 · 周忱
七言绝句
花甲填桥性最灵,春风栖息傍前庭。
有声未必皆为喜,空使人人侧耳听。

径山寺观梅 明 · 周忱
七言绝句
天目山前夜月明,寒梢疏蕊影纵横。
禅扉半启行吟处,人比梅花一样清。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径山部

古风
渔阳老妇白发多,去年归自斡难河。
自言本是田家女,少小姿容众推许。
父母求婚来大都,朱门许嫁不须臾。
良人系出蒙古部,阿翁仕元作枢副。
当时误信媒妁言,论财竟作偏房妇。
含羞俯首半载余,天上兵来北击胡。
百口仓皇夜出塞,散入匈奴部落居。
偷生强欲随风土,旋绾盘头学胡语
区脱沙中逐井泉,琵琶马上调歌舞。
岂无肉食充黄粱,亦有酥酪为酒浆。
族类不同天性异,触物时时怀故乡。
况当夫死子尚幼,风沙易得红颜丑。
归心一片竟谁知,绝漠穷荒零落久。
前年天子亲北征,单于纳款烟尘清。
往来信使无虚月,老身遂得离边庭。
提携二子到乡邑,村墟改变无亲戚。
吞悲暗忆别家时,别时十七今七十。
角尖高帽窄衣裳,半臂珠络红缨长。
儿童乍见皆掩笑,元季都人同此妆。
今日官家有恩例,给与牛羊赐田地。
太平衣食足耕桑,且保白骨埋渔阳。
独惜生来命何薄,虚掷春光向沙漠。
寄语邻家窈窕娘,早嫁无如故乡乐。

素性昧生殖,贮积维简编。
群经既并蓄,百氏无弃捐。
所至每充栋,来往劳车船。
及兹获安居,插架牙签悬。
寓目自忘倦,课孙犹拳拳。
岂徒事佔毕,对越希圣贤。


共36,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